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学这门学科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克伦理学》中独立成型、而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才获得了完全的独立性。以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为标志,元伦理学思潮兴起。元伦理学家们通过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对伦理学的性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首先,他们都反对传统规范伦理学,认为传统规范伦理学无法逃脱“自然主义的谬误”;其次,在关于伦理学是否一门科学的问题上,直觉主义持肯定态度,而情感主义则反之。黑尔分析了道德判断中的祈使部分和陈述部分,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主张,预示着元伦理学在反省自身之逻辑基础之后向规范伦理学回归的倾向。维特根斯坦则严守语言所能言说的界限,而将伦理学的问题归于神秘领域。  相似文献   

2.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哲学的重新理解可以说是哲学史上和哲学观点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其核心思想就是“语言游戏”。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对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日常语言哲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影响。他后期的语言观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康德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相似性或亲和性逐渐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话题.最近出版的一些传记文献表明,维特根斯坦熟悉康德哲学,并深受影响.而就<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哲学论>而言,我们也能够聚焦于各自为知识分别划定的经验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分别展开的理性批判和语言批判及其后果,来探讨两人思想的深层结构和伦理学旨归.他们都建立起存在论意义上的"逻辑",并借助这一工作确定了哲学批判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和奎因分别从生存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克服了意识哲学和观念论,二者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关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点,但他们二人的语言主义又存在着差异,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强调对语言的诗意使用,即一种“下降的”使用,奎因则认为科学语言是与文学语言相对立的,提倡“语义学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美德伦理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说,在中国则指的是儒家所推崇的心性之学。启蒙运动形成的个人主义已日渐弥漫开来,形形色色的具体的个人主义观念导致了道德价值多元化,情感主义造成了当今道德语言的危机,规范伦理学局限性的日益凸显,美德伦理学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美德伦理学的复兴将会缓解当今时代的道德危机,关键在于找到传承美德伦理的共同体,发扬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并借助于法律的规约,才能复兴美德伦理。  相似文献   

6.
曹刚 《唐都学刊》2008,24(6):44-48
应用伦理学在提供实质性的道德规范之外,特别注重道德判断的程式性、权宜性和辅助性特征,可以称为二线伦理学.责任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形态,自然具有二线伦理的特性.但这不排斥责任伦理是一种实质性的规范伦理学.如果对责任伦理学之"责任"的实质伦理内涵做出恰当的解读,就不会坚持责任伦理学仅仅是一种二线伦理,而是能提供实质性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性的道德规范理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传统的规范伦理学大致划分为目的论、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三种类型的话,那么责任伦理学则有机综合了它们不同的要素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晚年的学术旨趣逐渐转向伦理学.他主张建构一种既关注现实的道德实践又不放弃寻求客观性的伦理学来纠正逻辑实证主义之后哲学研究过于科学主义化的倾向.普特南认为,哲学必须同时具有理论化和道德化两个面向,应该采取实用主义多元论的立场,来建构伦理学的学科形象和理论关切.普特南提出当前的伦理学研究至少需要融合列维纳斯、亚里士多德、康德和杜威所代表的四种不同的理论维度,以便在尊重具体的道德情境与寻求道德思考的客观性、普遍性之间找到平衡.分析普特南构想的实用主义多元论伦理学出场的学术背景和思想内涵,并在哲学史意义上对其学术立场的建设性和可行性加以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普特南客观评价了各种伦理学观点,主张放弃一元论,倡导用一种可错论精神去构想伦理学.这些都显露出其伦理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德娓 《学术交流》2003,(6):134-136
语词意义理论问题是维特根斯坦毕生关心的问题。因为前期遇到了许多理论上无法解决的难题 ,后期他转向了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以求摆脱理论上的困难 ,经过丰富和发展 ,形成了日常语言哲学这个新的流派。维特根斯坦及其追随者们认为“当语言休息的时候 ,哲学问题就产生了” ,于是将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 ,语词意义理论是语言学的哲学表述 ,是从语言学角度得出的哲学结论 ,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语言学味道。  相似文献   

9.
范振杰 《学术交流》2006,(11):15-17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质上是科学本身的发展观,它只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一种新的哲学态度。它是对何以作为科学事实或科学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倡导:科学的客观真理只允许确认事实,要求科学必须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因此“形而上学”必须排除,既而哲学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逻辑实证主义者们都力图排除形而上学,使哲学科学化,但是他们最终无法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观,因而使理论自身陷入不可走出的困境。逻辑实证主义从经验证实原则出发来企图获得绝对真理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科学虽然是人类理性的事业,但作为理性的承载者的人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不可排除出去的。科学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价值等非理性因素,因而作为认识论的科学观必然要包含“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自然主义的哲学方法(naturalisticapproachtophilosophy),并且认为应该把这个方法扩展到伦理学的研究上。自然化的伦理学(naturalizedethics)主张哲学与其他人文及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以解决重大的伦理问题。自然化的伦理学要求道德理论中有经验内容的假设能通得过其他人文及社会科学的考验。本文分析了男性与女性有两种本质上互相对立的道德声音的观点,指出这观点没法通过考验,摆脱不了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的陷井,进而探讨女性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康德的伦理学和苏联的道德责任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初新康德主义派的马克思主义者想把康德的伦理学与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的雄心壮志已经在六十年后Ja.A.米尔纳-伊里宁的著作中实现了。米尔纳-伊里宁是近年来在苏联促使人们对伦理学理论重新发生兴趣的最有创见、最值得注意的非正统道德哲学家之一。米尔纳一伊里宁在他题为《伦理学,还是真正人道的原则》的专著中,发展了道德责任理论。这一学说在许多方面来自康德的实践哲学,但也受到黑格尔(当然也有马  相似文献   

12.
对真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同客观现实相一致;另一种认为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和列宁持第一种态度,青年马克思主张第二种看法。这两种看法在伦理学的真理问题上产生不同的后果。(一)第一种是描写主义的看法,其含义是:假定对事实(行为)的描述只起道德语言的语义作用,那么当他们如实地描述事实时,道德判断才是真实的,否则就是虚假的。描写主义分为自然主义和直观主义。自然主义认为,作为道德判断所描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是从此在的生存论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现身、领会、语言是构成此在的三要素,它们在生存论意义上相互勾连,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是人类生存状态之展开,是对真理的暗示,这种暗示是通过审美性来实现的,突显了文学以审美的语言来本真地言说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用感性主义人性论(或主情论)与理性主义人性论(或主知论)两条路线的斗争概括西方伦理思想史提出了异议。指出西方关于道德本质思想的发展,是从把道德看成神的关系向看成人的关系的不断完善过程。近代以前,基本上是神学道德占据统治地位,直至斯宾诺莎时代才出现了从人的方面研究道德的转折,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分别是典型的感性主义人性论和理性主义人性论。作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正是遵循了西方伦理思想这一发展趋势,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道德本质思想的科学总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王敏 《社科纵横》2009,24(12):33-36
本文认为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哲学与当代制度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思想方法论上的深层关联,实证分析了范式论的科学观与制度经济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历史主义的方法论立场与制度演化生成的路径依赖,人的主体性与经济价值的合理估计,库恩的科学政治学与制度最重要的思想等方面的具体联系形式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和以自然哲学为代表的哲学快乐论伦理学在反对纵欲主义上是"盟友".然而,他们采取的哲学治疗的策略却基本相反,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这导致他们相互批判,甚至因此相互认为是主要敢手.柏拉图在有的对话录中也尝试过快乐主义,用它建立道德.但是他最终完全否认这一路径,这是因为他在这种"元伦理学"的背后看到十分严重的理论和实践的威胁.这里的分歧暗示了所谓"古今之争"的对峙的基本原因--主观价值论还是客观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现当代的语境研究轨迹显示了对人的意义主体地位和解意特征的逐步认识,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语境研究经历了逻辑分析学、日常语言学、认知语用学和诠释学的发展阶段.逻辑分析学对语境的研究属于绝对的、客观的本体意义研究,否认人在意义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日常语言学的语境研究开启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转向,开始强调意义对意义主体的依赖和意义主体间的交际互动:认知语用哲学和诠释哲学则明确指出人是语言主体,在语境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就此对人进行心理的、动态的个性化和实践性研究.因此,语境研究经历了由忽视人的语言主体性的、对意义的静态研究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和个性特征的动态研究,这种转变体现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西方科学哲学 ,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否证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直至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 ,其发展虽学派林立 ,但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 ,科学哲学在概括和普及科学方法 ,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已充分实现了其价值。本文试图概括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特点 ,进而展望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现代发展形式之一,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理论前沿,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本期所刊发的四篇文章是国内青年学者近期在应用伦理学的不同领域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一文重申了分配与生产、交换的同等地位,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阐述了分配正义与合理市场经济秩序构建的问题。《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一文则围绕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归属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虽然都有其历史渊源,并且可以部分地解决环境伦理的规范问题,但都缺乏内在的自洽性,这就暴露了环境伦理学作为学科之不成熟性的事实。《论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核心任务》一文探讨了公共行政的一般特性以及在中国的特殊问题,从而揭示了中国公共行政建设的重点所在。《论当代宗教的伦理化趋势》一文考察了全球化视阈下的宗教的新变化,特别是信仰伦理成分的加重使它在今日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现代发展形式之一,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理论前沿,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本期所刊发的四篇文章是国内青年学者近期在应用伦理学的不同领域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市场经济与分配正义》一文重申了分配与生产、交换的同等地位,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阐述了分配正义与合理市场经济秩序构建的问题。《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一文则围绕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归属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虽然都有其历史渊源,并且可以部分地解决环境伦理的规范问题,但都缺乏内在的自洽性,这就暴露了环境伦理学作为学科之不成熟性的事实。《论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核心任务》一文探讨了公共行政的一般特性以及在中国的特殊问题,从而揭示了中国公共行政建设的重点所在。《论当代宗教的伦理化趋势》一文考察了全球化视阈下的宗教的新变化,特别是信仰伦理成分的加重使它在今日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