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四有”素质的重要力量,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的主体利益机制相统一,从而使理想、道德、文化、纪律规范与理性不断地自觉地内化为人的主体素质与能力,克服了人的培养单纯道德化乃至虚幻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构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逻辑理路主要拘泥于从“人”或“教育者”的思路展开,其不足在于未能真正有效地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特有的素质结构,无法深刻回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特有素质“应当”包括什么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研究新思路的回归能够克服以上不足,并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特有的素质结构应当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素质、情感素质、学习素质与公共素质。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追求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新发展观 ,它具有永续性、公平性、协调性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自然—社会交融共生的复杂的大系统 ,主要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和人四个亚系统。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决定了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即总体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人在可持续发展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素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学报编辑素质的内涵应随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在政治素质建设中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 ,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文化素质上要加强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稿件鉴别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 ,掌握新兴技术 ;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编辑们要遵守行业规范 ,要对自己有新的定位 ,增强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对学报编辑素质要求将更高  相似文献   

5.
从新的角度审视《论语》中的“成人”文化意识 ,研究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孔子“成人”教育 ,与今日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异同 ,分析了从古代“君子不器”的“成人”型人才观 ,到现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观的区别与联系 ,从中发现“成人”教育中包含着的素质教育思想。虽然古今有时代的本质差别 ,但却又有诸多一致性。研究“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并把它与“全面素质教育”加以比较 ,可以启迪和提高对素质 ,尤其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质”是近年来全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之一 ,也是歧义较多的概念之一。究竟什么是素质 ?什么是人的素质 ?迄今学术理论界仍见仁见智 ,从理论上疏理素质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 ,系统探讨人的素质的涵义、特征、结构和功能 ,不仅有利于科学认识人的素质本质 ,而且有利贯彻“科教兴国” ,“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育的视角讨论了素质概念,提出了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品质的总和。从教育思想的角度讨论了素质教育,提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认为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是把培养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并以此作为各类、各级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文指出: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是学校在培养学生诸多品质中最一般、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品质。  相似文献   

8.
孔子“道”范畴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在孔子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其意义。孔子的“道”范畴具有天道观与人道观的涵义,人道观是其重心。就人道观而言,孔子的“道”主要是指以“仁”为最高范畴的价值理论体系,它蕴涵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目标;以“礼”为核心的价值准则;以“正名”为核心的政治理想;以“中庸”为核心的方法论和以“君子”为核心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康社会是提高人的素质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生素质的构成来看 ,综合素质是基础──复合性、多维化是综合素质的基本特征 ;人文素质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内核 ;专业素质是根本———大学生应具有独立学习的素质、思维素质、探索和创新的素质、审美素质与表达的素质。发展大学生的素质 ,应正确认识与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学生、环境、实践”等相关因素及其关系 ,推行“合格 +特长”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一发展大学生素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