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文超是当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程文超学术的核心精神是他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情怀,而是结结实实地化成了一个个研究命题,如批评、现代性和欲望命题。他对这些命题的丰富、发展和原创性建构来源于由使命感而生的特殊视角和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程文超的批评活动中,贯穿着他的不屈不挠的肯定性精神.因此,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理论批评转型中,梳理出富有变革的历史谱系;在对中国后现代理论批评的阐释中,他始终要纠后现代的价值匮乏之偏,要为后现代寻求一种肯定性精神;他对"欲望话语"的解读,试图从欲望中发掘一种有活力的肯定性价值;这使程文超在穿过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时又有一种对现代性的眷恋.这种肯定性是否以更为深远的形式在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展现?这是程文超留给我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王冲 《南都学坛》2012,32(6):44-45
淑世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入世使命感,这种入世使命感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但当代各个领域内"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建构,使得淑世意识这种精神现象的正当性受到质疑。淑世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士大夫政治,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直到今天仍是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4.
作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资源的复杂关系是关键所在。当代哲学家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综合创新观是比较成熟的学术创新模式,也是指导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讲,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这个命题中,“马魂”是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重要论述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论的架构和资源为主体,批判地借鉴西方文论的有利成分,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又一个社会变革时期,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文化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遵循文化自身的演进和发展规律,建构与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文化体系,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邓小平以前人探索的经验和实践产生的智慧为基础,就思想文化这一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其宏观走向的重要命题.他的观点和主张,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提供了根本性原则,具有深刻的现实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文论中,“和谐”思想对于范畴的生成、命题的提出及基本原理的创构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古代文论生成发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当代文论的范畴、命题及基本原理与“和谐”规律亦密切相关,“和谐”也是建构当代文论所应遵循的重要规律,此规律有助于避免当代文论“失语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问题被视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所面临的六大难题之一,而以历史、当代、经验为主要方法论元素的中国阐释论当代建构的方法论视域,贯穿于从强制阐释论到公共阐释论的十年理论进程。在坚持本体论与方法论并重的前提下强调方法论优先/方法论为重的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策略,已然确立了中西方当代阐释既相互通约、又各有侧重的阐释学范式。随着围绕概念、范畴、命题、体系等展开的探讨的深入,这个当代中国的阐释学范式正在逐步开启中国阐释学的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8.
“幸福就是快乐的生活”是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的一则核心命题,在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他对幸福和快乐这两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论述,并在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融合。这对建构我们当代的幸福观,正确理解幸福和快乐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本质主叉、反本质主义、中庸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文艺学知识建构方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本质主义体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本质主义表现在重建非经典化知识、建构文艺学知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中庸主义指涉文艺学知识"场域"、"关系主义"等.文艺学知识建构中多元思维应该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关系,时刻保持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0.
编辑职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命题意在:指出编辑代表特定的文化社会关系,具有多种身份和职能;在建构这种文化的过程中,担承着对其代表关系协调的使命,在社会主义中国编辑协调具有广泛的基础,以及编辑协调的最佳流程。从而揭示编辑职能观念的更新,扩展认识编辑工作本质的范围和视界,提高编辑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宏观控制与协调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蓝风筝·中国当代学院批评丛书》(谢冕主编,程文超副主编)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9月出版了。丛书包括谢冕的《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孟繁华的《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王一川的《汉语形象美学引论——加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语言阐释》、尹昌龙的《重返文学的自身——当代中国文学思潮中的话语类型考察》、...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征圣》篇中提出了十几个理论命题。从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句式命题,二是双句式命题,三是多句式命题;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一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论,二是情志与语言的关系,三是对情志的基本要求,四是对文辞语言运用的审美态度。《征圣》篇的经典性命题不但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母女关系是当代美国女剧作家玛莎·诺曼关注的重要命题。剧作家以隔阂、冲突为点,渴望、认同为线,在作品《出狱》《洗衣店》和《晚安,母亲》中刻画了母女关系从他者之间到主体间性的发展衍进,揭示了母亲主体性、母女对话于形成母女真爱的重要性。剧作家对母女关系动态、多维的呈现丰富了母女关系图景,续写了母女关系谱系,为女性构建主体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途径,是对母女关系社会伦理建构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整合与系统建构的任何一项理论成果,都旨在把它的基本原理体系与中国改革实际结合起来,因而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这一命题本身就内在蕴涵了其实践转向的政治立场和中国方向,也内在规定了它步入后原理时代文化产能和思想营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定位:只有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对之做出具有当代中国水平的原理层级上的拓展,才能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源源不断地开掘出来,并从文本-理性的逻辑建构阶段逐步走向社会-实践的历史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詹姆逊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具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务虚笔记》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是哲学。但同时也是诗,是音乐。史铁生在这里建构了一个复调的多声部的世界来探讨爱情、命运、自由、平等、背叛等形而上的生命命题。通过贯穿全书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史铁生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有着大学教师和作家双重身份的人,吕幼安的小说创作从来不缺少对文学审美性的追问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让他一直站在讲解、研究文学审美性的道路上,而作家的天生使命感则使他敏锐地注视和捕捉着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细节。在这两者的一路碰撞中,吕幼安的小说创作便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贴合的便利性,并由此衍生出对一些文学命题的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仅仅取决于这门学科自身,而必须首先解决制高点即哲学基础问题。只有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高峰,才能为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提供科学的认识工具。 有同志鉴于“我们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是哲学的理论、政治学的理论”,“总是做哲学的奴仆”,而主张“回到文艺学自身”,建立一种“纯文艺学”。这种“回归”论是针对过去文艺学中的弊端提出来的,有其合理的因素。长期以来,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没得到充分尊重,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哲学的范畴,命题直接而机械地演绎出文艺学的范畴、命题甚至原理、体系,有些本来是属于文艺学特有的范畴和命题,又常常被赋予了过多的哲学、政  相似文献   

20.
以意逆志诠释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到当下的各种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这一历史经验整体来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呈现了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的诠释历史进程与经验结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示了汉语语境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学术传统,经典建构、伦理对话是其所具有的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