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8,(9):20-21
汶川大地震震撼(han)了千千万万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他们的心儿飞向灾区,他们用心灵关切,用行动支援,用话语寄(ji)托深情,请听来自山东高青县实验小学同学们的肺腑(fei fu)心声。  相似文献   

2.
张登峰 《社区》2013,(4):52-52
持续的低温天气,给社区的“空巢”、高龄以及患病的老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期,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水巷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开始了“暖冬行动”——用爱心温暖寒冬,让感动贴近心灵,为社区老人送上愉悦丰盛的“心灵大餐”。社区里的老人们说,社区把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从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上的呵护,心灵温暖了,精神也愉悦了。  相似文献   

3.
敞开一扇窗,你会拥有整个太阳。 ——题记 生活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它从来都不知道掩饰自己,它会在你不经意间让你欣喜万分,又会瞬间使你哭笑不得,但智者不会轻意被生活捉弄,因为他们始终开启着心灵之窗,让爱的阳光散满心房;他们一直用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让灵魂不再彷徨。  相似文献   

4.
老庄思想自古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挫折后藉以调节心理,安顿生命,养护心灵的哲学,老庄著作自19世纪末翻译成英文传入西方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进入一些著名作家的创作视野。文章撷取了奥尼尔、王尔德、毛姆三位英美作家的代表作品加以分析,综合评述了有关他们的创作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关系,揭示出他们各自生活中不同的精神创伤是老庄思想与他们取得共同的心灵契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语言不仅仅是一个载体,同时是艺术,具有特殊的魅力,用汉语、英语和艺术的钥匙去打开儿童和青年的心灵,让他们去拥抱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可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邢墨 《社区》2012,(23):6-6
从古到今,文人与书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他们读书、买书、著书、藏书,书是他们陋室里孤窗下心灵的慰藉,是可以倾心的伙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从不曾失落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1,(21):F0003-F0003
触摸自然,就是学习知识。置身于这个不需要课本的“课堂”.孩子们观察植物、亲近动物、触摸溪流的身体感知.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德性在今天被看做要么是主体性的,要么是普遍性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不曾提出这样的论题。不采纳德性的主体性论题的表层原因是他们都把德性看做属于心灵的,深层原因是他们都认为人始终具有成为一个实践者的可能性,可能的实践的观点取消了提出德性的主体性论题的必要性。他们不提出德性的普遍性论题的原因,是他们都不认为德性对于所有当下心灵都直接具有普遍性,他们把普遍性看做基于实践者所达到的心灵状态,而人们所达到的心灵状态差别巨大。他们认为,德性含有的普遍性是能够在具有相同德性的心灵上呈现的那种普遍性。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非常接近地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的问题的伦理学观点。由此可以合理地推论,德性具有今天哲学家们所称的普遍性,但它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可能、基于德性的心灵展开的可能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在已成废墟的日本的小镇上,一位记者用敏感的心灵捕捉到这一场景: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废墟旁晨读,温和的阳光照着他们兴奋的脸庞。废墟上是一杯清水、一枝鲜花。记者的心被这温和触痛了.当即写下了一篇美文,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废墟上的鲜花》。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真正明白“生命化教育”需要我们去感悟学生这个“生命个体”。如果你会无邪地笑,觉得和孩子谈心很美,你会爱他们,关于生命的含义就会深入心灵。只有明白了他们的思维过程,你才不会简单地用对错来验证答案。作为“生命的个体”,学生的心灵、性格等太多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心灵对象化的诗歌,必然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坦露和复杂情绪的聚合。年轻的土家族诗人冉冉和冉仲景在自己的诗作中创造了他们深情而忧郁的主观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传达了对自然、社会、时代和生活敏锐的感受。本文从两位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传达这一角度,来说明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剖析他们所构建的诗歌艺术世界,阐释他们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与陶渊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课,是学校各门功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师范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面向小学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他们不仅要学好文化课,而且要学好音乐课。学好音乐课,对他们扩大视野、增强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去教授小学生,用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范感化稚嫩的心灵,其寓教于乐的独特功能,是别的课程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音乐课的教育功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一、端正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登峰 《社区》2013,(3):52
持续的低温天气,给社区的"空巢"、高龄以及患病的老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期,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水巷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开始了"暖冬行动"——用爱心温暖寒冬,让感动贴近心灵,为社区老人送上愉悦丰盛的"心灵大餐"。社区里的老人们说,社区把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从物质层面延伸  相似文献   

15.
时光飞逝,挥挥手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朝夕相处的一届,新学期我又接下了39个刚从幼儿园蹦跳着踏出的小苗苗,他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任我用五彩的笔细细描画,我的心里充满了美好的想法……可这个班级着实:有那么一两个“特殊人物”,瞧!松松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6.
书法审美,是从人的心灵到人的眼睛,到手,到手中的笔,到纸,到纸上的字,再回到人的眼睛,回到人的心灵.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研究艺术,艺术家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艺术家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是有区别的,他们用眼睛去看,去感受。去思维,去创造——创造精神的形象生命.这种劳动,更多的是思维上的劳作.艺术家有三种眼睛,或称三种视觉.第一种是实在的物理视觉,指眼睛的生理构造和依赖于人体的眼睛产生的各种透视、透视原则.书法作品的现象是我们感官看到的文字和文字的历史,称为第一视觉,即生理视觉.第二种眼睛是靠心灵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个生命化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语文(作品)这三者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过程。师生在课堂上互相理解、互相接纳、互相激励。他们的精神被深深卷入、沉浸到他们共同营造的诗情画意之中,师生默契,其乐融融,造成一种心灵与心灵共鸣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能用心交流,用心感受,自由地展示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思维,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与共享,  相似文献   

18.
一次,当年的小伙伴们不经意间聚到了一起,大家都对小凯说着同样抱歉的话,大家希望小凯能原谅由于他们的年少无知而给他带来的伤害,小凯用微笑宽容了每一个人,并告诉众人他一生都在感谢好姐姐,是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灌注了平等地与大家站在一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析与佛教都对人类心灵进行了深入发掘,其认识有诸多相通之处,本文分析了他们发掘人类深层无意识所依据的相似而不同的方法,指出由此产生的经验的相似性导致了佛教与精神分析心灵理论的趋同,进而比较了他们所描述的无意识心灵内容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认为从个人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再到佛教的阿赖耶识,心灵疆域在不断地深化、扩大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人物心灵的辩证法,再现出人的心灵的真实,托尔斯泰经常采用以下几种艺术描写方法:把人物的生活经历划分为几个阶段,通过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心理活动,写出他们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运用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式的内心语言,创造人物的内心独自;通过一连串的心理细节,反映人物心灵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