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让外出的流动育龄群众能够安心在外务工,河南省沁阳市人口计生委特意创建了"外出流动育龄群众帮困解难爱心网络",并专门申请了一个"爱心QQ759131283"作为互动平台,将QQ号印制在流动人员救助爱心卡上,送到每位外出育龄群众及其家属的手中。"爱心QQ"的开通,不仅帮助流动在外的育龄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感受到了乡情的温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的寄回率,为全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人力资本形成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在西部地区8个样本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农村外出打工者外出前后自身变化,说明了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者本身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流动对人力资本的正面作用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柳建平  张永丽 《西北人口》2008,29(3):91-94,100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在总结贫困地区致贫基本原因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及其相关因素对缓解农村贫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外出劳动力数量、流动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的长短、流动的稳定性、流动区域等因素对缓解家庭贫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并从家庭决策角度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农村劳动力省内与跨省流动微观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中的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概率将增加3.5倍,而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外出务工概率较低;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负向影响,但在有成员外出家庭中,拥有丰富社会资本家庭的劳动力跨省流动概率较大;家庭经济资本的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家庭经济资本越丰富,劳动力外出打工概率越低;家庭自然资本的替代效应将大于收入效应,丰富的家庭自然资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促进效应;此外,农村劳动力流动还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二元制度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自发流动模型,指出影响农民做出外出务工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其流入城市的净收益现值,并对决定这一现值的各变量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二元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降低了农民的流动和迁移意愿,限制了农民的外出。最后作者提出了短期内促进农民工流动和长期内保证农民迁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流动出来 ,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其影响机制是 :  虽然外出劳动力户的家庭总收入低于非外出劳动力户 ,然而 ,外出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却要大于非外出劳动力。在影响劳动力外出决定的因素中 ,交通条件的影响并不大 ,而那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 ,更容易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7.
刘伟江  丁一 《西北人口》2015,(2):117-122
本文利用国家计生委2011年对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人口流动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延边朝鲜族地区的女性劳动力流动与留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劳动的外流决定显著的受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婚姻状况及本地劳动力市场成熟程度的影响;对于本地非外出的女性劳动力其短期外出规划会受到家庭中是否已有劳动力外出等多个变量的影响,而长期外出规划则仅仅受到其当前劳动分工的影响;相对于非留守女性,留守妇女的家庭负担主要来自于抚育子女。  相似文献   

8.
外出经历对农村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按照年龄及少年儿童时期有无流动或留守经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界定出深受父母乡-城流动和外出打工影响的第二代农民工,并对他们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第二代农民工的现状与流动或留守经历高度关联,他们更可能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同时,乡-城流动、外出打工的代际传承并未使第二代农民工获益,并未提升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对此,本文建议继续密切关注流动和留守儿童;并且,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要关注有过流动或留守经历的第二代农民工;另外,建立对流动和留守儿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资料搜集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使成千上万的劳动力从农村释放出来,形成一支外出打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大军。大量的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镇,从中西部流向东部,推动了流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出地的农村,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外出打工经商带回来的现金收入,与此同时,外出使长期封闭在家的农村人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改变了观念。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正在改变着农村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了研究中国20世纪最后20年的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生活…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背景下,成年子女的异地流动增加了中老年人的健康负担,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和倾向分值匹配法,实证考察了农村地区成年子女跨省外出对留守父母健康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有子女外出的家庭,中老年父母的主观健康如自评健康、认知状况和抑郁程度较差;客观健康也受到不利影响,患关节炎、胃病和肺病的可能性更大。基于收入考量的子女外出确实增加了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力度,但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从事隔代照料的可能性。隔代照料负担的增加可能是子女外出对父母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是农村反贫困的重要路径之一,对缓解农村贫困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肃省1 749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关于劳动力流动和贫困之间关系的四个假设。针对提出的假设,本文采用Double-log模型对农户收入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农户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应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外出劳动力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及工作地点和主要技能等对劳动力流动有重要的直接影响且间接地影响家庭的贫困状况,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证明。劳动力流动与贫困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务工收入是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劳动力流动对于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缓解农村生态贫困等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的改革,农村中富余的劳动力离土又离乡,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流动现象大量出现了。在这一大批户籍仍在原乡的流动着的人口中,除了一部份属于每日或三五天内往返流动的农贸市场卖方人口(即所谓“钟摆式流动人口”)外,有相当大一部份是外出时间相对较长的“侯鸟型人口”或“城乡两栖人口”,这其中,有一部份是夫妇一起外出,或者一方在暂住地逗留期间有夫妇共同生活机会的育龄夫妇。他们处于生育旺盛期,十分需要得到各种有效的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14.
常进雄  赵海涛 《中国人口科学》2015,(2):84-92,127,128
文章利用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所获得的微观数据,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二次跨区流动比较频繁,64.0%的农民工有二次跨区流动经历,频繁的二次跨区流动有利于增加流动者的收益。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虽然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与一次乡城流动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偏大、人力资本拥有量偏低的农民工更可能进行二次跨区流动,这些发现与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不完全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扭曲了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无证流动症结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科蒙宁来稿指出,根据资料分析,流动人口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流动人员对人员流动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或一知半解,不知外出需要办理哪些证件、手续,故而或持失效计划生育证明,...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们在河南农村的调查数据对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改变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地位。由于丈夫的外出,留守妻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还要想办法对付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17.
农村已婚女性的流动与留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关注农村已婚女性是否存在"转移滞后"现象和流动与留守的已婚女性就业状况,发现在有成员流动的农村家庭中,总体上并不存在已婚女性流动滞后现象;从就业状况来看,绝大部分留守女性从事农业,而流动女性约2/3参与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且收入可观;当地的非正式制度和支持外出的社会网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流动劳动力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既具有居民收入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现有的研究一般以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和收入均等化理论等为基础,来分析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甘肃省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试图从流动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就职行业、流动去向及工作稳定性等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迁移决策中的家庭角色和性别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济南市民工调查资料,描述迁移(流动)决策中家庭作用和性别特征。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特征决定了农村人口外迁大多采取家庭决策、劳动个人迁出的方式。由于同等劳动力素质的女性,外出打工收入低于男性,按照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家庭收入最大化原则,女性外出频率大大低于男性。而那些实现转移的女性人口,又具有发展动机高于生存动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