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实行广泛而深刻的经济改革中,人们对“铁饭碗”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和争议。有主张在改革中破除的;有认为有利有弊宜保不宜破的。为此需要对“铁饭碗”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铁饭碗”的由来 什么是“铁饭碗”?众说纷坛。概而言之,主要是指劳动管理体制上的统包统配制度。 我们认为“铁饭碗”的产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并不具有必然性,而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新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工业企业内部带有“铁”的特点,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彻底改革多年来,人们都把捧铁饭碗、坐铁交椅、拿铁工资当作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国有工业企业内部带有“铁”的特点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1949年旧政权瓦解,给新中国留下一个烂摊子,全国城镇劳动者失业率高达23.6%,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的情况,一方面积极恢复生产,多方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3.
刘英伟 《理论界》2003,(3):107-107
目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迫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是搞好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制度创新随着人们清楚的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度的提高,人们清楚的看到,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制约国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制度障碍”。国有企业单一的产权主体,条块分割的产权占有方式,行政干预的产权运行机制,软化的产权约束机制与当前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竞争格局是相悖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公司制步伐。推进主权关系的“多元化”,企业财产“法人化”,使企业内部的要素股权化,股权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的。在当前,国营企业除了普遍进行经营方式的改革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对企业的劳动、工资、保险这“三大制度”进行改革。本文拟就深化“三大制度”的配套改革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对当前“三大制度”改革形势的估计近些年来,国营企业普遍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承包经营者为实现承包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选择了企业内部的劳动用工、工资、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为经营方式转轨的突破口,从而向社会提出了改革“三大制度”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僵化的刚性劳动就业制度是旧体制中的一个痼疾,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承包责任制,优化劳动组合和企业破产法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这个痼疾的危害愈趋明显。于是一个已被人们淡忘已久的字眼——失业,悄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的确,对于捧惯了“铁饭碗”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落实,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开始于1980年,至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三步:第一步是改革就业制度,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这项改革主要在企业外部;第二步是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把劳动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第三步是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围绕着破除旧的劳动制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等方面发起了一场“攻坚战”.这场深刻的变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客观发展的必然.可以预见,这场变革必将重新焕发企业的活力,重新点燃广大职工心中的热情,从而发挥出巨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当然,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它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企业的诸多制度和职工每个人的利益,特别是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改革更是非同一般.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改革,在广大职工中引起的强烈震动,就足以表明改革的深刻性、现  相似文献   

8.
王琦 《晋阳学刊》2001,(3):106-107
企业是一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这个组织内部 ,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以契约形式组织起来 ,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和管理。现代形形色色的企业组织都是从最初的企业组织变化而来的。要理解现代企业复杂的内部结构 ,就必须了解这种结构是怎样从古典企业的简单的结构转变过来的。在企业出现之前 ,以商品生产和市场联系为特征的广泛组织形式是单个商品生产者 ,单个商品生产者组织起来就形成家庭小作坊。在这些“单细胞”的基本单位内 ,“各项活计不加区分连续操作” ,一般都不实行分工。企业不同于家庭作坊式的商品生产者的最…  相似文献   

9.
1993年6月,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改革开放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新疆和田棉纺织厂三项制度的改革进行了调查。和田棉纺织厂是座落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棉纺织中型企业,职工总数3400余人,由维、汉、回等12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7.34%。生产规模五万纱锭,是自治区一级企业,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和四棉纺织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和田棉纺织厂对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这一改革是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自主走向市场,参与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而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为因果,有其内在的、必然的、紧密的联系,重点是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核心是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从而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和田棉纺织厂自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在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包括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方式,实行领导体制、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0.
1主导要素的辩析。众所周知,人们把生产力概括为三个要素,即劳动者、生产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后来人们又发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如此说来,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是否就到顶了、就完结了呢?当然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当然,无论多少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情况,而且“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首要的生产力。”劳动者的情况大致又可以分为思想情况和行为情况,而行为又受思想的支配,正确的思想可以支配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创造性的思想可能形成创造性的成果,因循守旧的思想只能困于保守僵化的“牢笼”。所以,党中央一再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要不断解放思想,可见,思想对于改革开放,对于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对于发展经济之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不切实际地夸大思想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特别是劳动、工资和社会保④制度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配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行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关系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的劳动、工资、财务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整体,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是局部.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因此,劳动、工资制…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就企业自身来说,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但或许尚未用法律语言表述:一是通过公司制、股份化等途径明晰企业的财产权(所有权),二是造就一个专门经营、管理企业的经理阶层,两者分别代表着企业的“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对前者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都已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后者在前一阶段讨论中的被忽视,似乎可以说明人们并未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将其作为投入、产出的简单机械,殊不知在其中“人”的要素起了不可替代、不可取消的作用。毕竟公司的独立法人…  相似文献   

13.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人,使人充满生机和活力,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十年改革的历史经验充分说明,如果不改革人事制度,给人以自由流动,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充分权利,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都难以深入.目前,改革已到了紧要关头,改革劳动人事制度,促进社会流动,优化劳动力要素组合,越来越急迫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给以科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劳动制度改革也正在向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已经全面铺开了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改革,这就从根本上废除了过去那种“一配定终身”的固定工制度,打破了那只单纯向国家和企业“坐等靠要”的“铁饭碗”,这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在职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劳动生产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近几年各地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改革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对于相当多…  相似文献   

15.
刘莉  高杨 《中州学刊》2006,23(4):62-65
劳动股权是公众企业“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二元分配制度的内在统一。在深化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应用劳动股权理论,重视对劳动积累的股权化安排,可以破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难题。劳动股权化是量化处理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累的合理方案,是民营企业加快产权制度培育与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已深入人心,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其外部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越来越好,企业的机制得以增强,活力越来越大。但是,在企业机体中的一些组成部分和环节上,在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和弊端,制约了企业机制的正常发挥。就全民所有制企业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现行的劳动工资制度,它是破除“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一道屏障。改革企业现行的劳动工资制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从根本上活起来。一、改革用工制度,让企业根据商品生产经营的变化,自主的对劳动力进行灵活调节首要的问题是政府让企业自主决定对劳动力的需求。历史形成的劳动力“统包统分”和“能进不能出”的制度不改变,企业在劳动力的调节上就无自主权可言,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和优化组合也就困难  相似文献   

17.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是经济生产函数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再进一步,这四种要素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类。任何一个经济的运行都是对这两类资源内部及其之间的配置。 物质资源因其天生的“物质性”和所有权可转让性,其商品经济形态或市场配置方式易为人们所接受,而对于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则因理论上的认识差异和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尚未达到共识。然而,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运行必不可缺少的两大类经济资源之一,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不改革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无论非人力资源市场多么发达,都难以实现经济资源(包括非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8.
一、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认识上出现了误区,存在着“以建制代管理”的现象。有人认为,把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以后,管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就能搞活、搞好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忽视企业管理,把现代企业制度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将“转机建制”与加强管理分开,甚至对立起来,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根本,是关键,而加强管理是老生常谈,是虚的,远水不解近渴。事实上,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十几年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及现实都已经并正在证明,不断加强企业管理,适时进行管理创新必不可少,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清晰”等内容所不能取代的。 目前,在外部环境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一些企业效益好,而另一些企业则很差,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管理,而只有在建制的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企业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这是企业保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劳动学会最近在普陀召开了“劳动制度改革问题研讨会”。来自全省十一个市、地、及省级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的30余名学会会员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就我省劳动制度改革以来的有关问题及加强对临时工的管理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我省劳动制度改革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中的“劳”,人们一般都认为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因而按劳分配就被说成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这样,不仅劳动的数量,而且劳动的质量也是按劳分配的依据了。按劳分配中的“劳”究竟是指什么?依我看,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在数量上能够相互比较,从而使劳动者付出的不同劳动具有可比性,这就能看出究竟谁的劳动贡献大。二是可以计算出数量的多少,即劳动者实际支付的劳动量。显然,劳动质量并不具备上述特点。把“劳”理解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全面,其实,并不那么妥当。 “质量”概念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人们的一般用法看,质量一词,其内容确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意思毕竟不完全相同,有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质量”作为哲学上的名词,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