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本文所谈的“无论p,都q”句式,指的是现代汉语中条件复句里的一种句式。用“无论……都”构成的单句,如“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2、对“无论p,都q”句式,有的语法著作是这样表述的:“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注)这一表述给我们带来了如下两个困难。 (1)这一表述的前面说“偏句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又说“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这里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任何条件”是从哪里来的?是正句自身固有的呢,是外加的呢,还是由偏句提供的?是正句自身固有的,那是不可能的;是外加的,那是不存在的;它只能由偏句来提供。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偏句不排除一切条件。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与“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2.
"疑问代词呼应构式"是汉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复句、紧缩句、半固定和固定四种类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疑问代词呼应构式表达的是疑问代词所构成的前后两部分为一种广义的"条件—结果"关系.构式体现了较强的主观性与主观量特征.从复句到紧缩句,再到半固定形式,最后发展为一个固定的习语式,说明疑问代词呼应构式...  相似文献   

3.
言语是十分复杂的现象。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存在多种同义表述形式(本文所讲的表述形式,包括词、词组、句子和句组等语言单位)。所谓“一句话,百样说”,如表达“重视产品质量”这样一个意思至少可用以下几种同义句式:  相似文献   

4.
情态意义是指介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意义,它表达的是说话者对某个命题的主观态度和看法。其表达形式往往是在句子中加入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小句等情态成分。但是在语言的实践中,有些形式为肯定或否定的句式却也可以传达情态意义,有学者称之为零情态句式。而对于这样的句式只有语境才能确定其是否表达了情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含有两个表述, 它们之间存在着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其中结果是主事件, 原因是次事件, 表述重心由主事件表达。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致使源由一个指物名词性成分充当, 它转喻了复杂事件中的原因事件, 句式致使意义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使动式。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可以变换为把字句, 是因为该类句式中施事宾语具有受事的性质; 致使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主宾语换位情况不一致, 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谈反问句语义形成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问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句式(或称修辞方式)。一般说来,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它的作用是加强语言表达的力量。例如: ①这在旧社会敢想吗? ②一出去,哪能不遇上熟人? ①句的形式是肯定的,内容却是否定的:这在旧社会不敢想;②句的形式是否定的,内容却是肯定的:一出去,一定会遇上熟人。按照逻辑的一般原理,奇数次的否定为否定,偶数次的否定为肯定。而在例①中没有否定词,却表达了否定的语义,在例②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却表达了肯定的语义,这是否违背了逻辑原理呢?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反问句的语义呢?本文试依据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以下简称“祥”)、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以下简  相似文献   

7.
论李逵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作者为了美化、肯定宋江的投降主义路钱,对李逵这个梁山农民革命的英雄恶意地进行歪曲、丑化、否定。但我们从《水浒》作者对李逵的歪曲描写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农民起义英雄敢于造反的阶级本貭和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总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例如:甲: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上例就是一个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肯定的语意可以通过两次否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乙: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同是表达肯定语意的句子,但由于乙例用了两个否定副词“非”和“不”,表达效果明显地不同:乙例的语气要重一些,强调一些,说明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学好语言.我们称这种通过两次否定来表达一种肯定语意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以下简称为“双否句”),“双否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没有(无)(……)不……  相似文献   

9.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英语句子:This is a dog-free zone。从该句的形式和结构来看,它无疑是一个肯定句,但是从汉语的角度来理解,它却表达的是一种否定的意思:这是个狗不准入内的地区。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语言现象:英语中有些句式,以肯定的形式存在,如上例中的dog-free,没有一个否定词,但却需理解成否定的意思。特别是在将英语转换为汉语的时候,尤其是这样。实际上,象这样英语的肯定形式汉语的否定意思的句式还有很多,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从这一现象的历史文化背景、语言特征和相互转换关系这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表达肯定命题的否定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有两种否定形式--否定性词语和反问语气.汉语表达肯定命题的否定句武的实质是连用两次否定形式并表达一个肯定意义.论文界定了这种否定句式的范围,描述了其形式构造特征,阐述了其主要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某些特殊句式时,犯错的频率较高.作者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找到造成学习困扰的特殊句式后,应用句法理论对英汉句式进行了比较,并从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别的角度剖析形成学习困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身体行为句式是汉语里的一种常见句式,其基本结构模式为"n1+v+n2",例如"他摇了摇头"。句子中通常有两个名词,一个指人,一个指人身体的某部分。句中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施受关系比较特殊。身体行为句式属于可变换句式,句式之间的变换形式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4.
句式的变换     
一、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一) 课文内容(1) 大雨把战士们淋得浑身湿透了。(2) 战士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一句话既有主动者,又有被动者,那么,可以用主动句式表达,以主动者为陈述对象,如例(1);也可以用被动句式表达,以被动者为陈述对象,如例(2)。两句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不同。用什么句式,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一般说,用主动句式较多;有时用被动句式会表达得较好。如: (3)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了。  相似文献   

15.
<正> 英语和汉语一样,有些肯定句式表达否定意义,实际上相当一个否定句.所不同的是这些肯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比纯粹的否定句表达的否定意义要强烈或婉曲、含蓄.因此,对这类句子要多注意其结构,切忌望文生义,否则容易误入迷津,把意思理解错、译错.现将这类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的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否定形式可采用否定命题减去绝对命题的方式求出,由此得出汉语有两种否定形式:一是否定性词语,这是以词汇手段构成的一般意义上的否定形式;二是反问语气,这是以语法手段构成的特殊意义上的否定形式。据此推定汉语有两种类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的;二是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双重否定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感叹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通常由一定的形式标记来体现.汉英感叹标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特殊词类,其二是特殊句式.汉语中标示感叹语气的特殊词类主要有表程度的副词、指示代词、语气助词和叹词.而英语中标示感叹语气的词语较少,属正式语法范畴的感叹标记是how,what和感叹词.汉英标示感叹语气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倒装、重复等.除此以外,英语中还有不少的非规则句也可以表达感叹的功能.对汉英感叹标记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汉英感叹句及两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NP1有NP2”句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红 《东方论坛》2004,(4):114-116
动词"有"概括起来有两种主要意义:一表领属,一表存在.不同意义的"有"对句式"NP1有NP2"中的NP1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要求.NP1大致有六种形式,对"有"的选择形成一个连续统,从而确定"NP1有NP2"句式的归属:存在句或者领属句.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关于表示肯定,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认为:“表示肯定,一般用肯定句式,有时也可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还可以用否定的反问句式。”除此之外,究竟还有没有别的表达方式呢?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中提出了“否定作用的模糊化”,认为:“有些词语的否定形式跟肯定形式是一个意思。”(例如:好不容易=好容易;差点儿没/不=差点儿;难免不=难免等等)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以表示肯定的方式,那就是故作否定的句式。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句组?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指出,“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组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这里包含有这样三层意思: 1、在语法上,句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衔接连贯的句子的组合,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