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商标平行进口主要涉及的是平行进口商与商标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关于这一冲突,世界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模式:一是以权利穷竭原则为理论基础鼓励平行进口;二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来限制平行进口。由于社会价值取向不同,世界各主要国家对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实践存在不一致性。我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承认商标平行进口的合法性,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其弊端予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刍议我国专利平行进口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问题做出法律上的回应已是必然趋势。我国现行法律对平行进口允许与否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本文对专利平行进口的合理取向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应在允许专利平行进口的基础上做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7,(1):80-85
自贸区背景下平行进口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其实质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摩擦,而其目的则应当是实现对上述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平衡兼顾。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尚未能够就如何规制可能由平行进口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司法实践亦因为法律依据的缺失而陷入了无据可循的困局。有鉴于此,应当具体区分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并以不同的知识产权权利的内容、特性以及与之相涉及的平行进口的实际情形为基准,就自贸区背景下平行进口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研究,从而对涉及上述三项知识产权权利的平行进口分别采取不同的法律规制。具体而言:在专利权领域,在处理专利平行进口问题时采取默示许可原则,将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权力人的主观意愿,并且有利于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掌握主动权;在商标权领域,原则上应当允许商标的平行进口,但是,如果平行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与国内权力人的商品存在实质性差异,或者国内权利人为独占许可人且并未从首次销售中获利,那么,对于相关的商标的平行进口则应被视为侵权;在著作权领域,对于权利人自己投放的或者关联企业投放的版权产品,应以允许该版权作品的平行进口较为适宜,而对于许可类和同出一源类的版权产品,则应禁止其平行进口。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对于是否允许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在立法和实践中做法各异,我国目前立法尚无明确的规定。尽管如此,商标产品平行进口若损害了国内商标权人的独立商誉,则必须禁止这种平行进口。商标产品平行进口损害独立商誉的行为主要包含了假冒行为和搭便车行为两类。我国应完善独立商誉原则及其具体行为的认定和责任等规定,加强对此类商标产品平行进口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三次专利法的修改确认了专利平行进口的合法地位.但是从国际贸易法的角度来说,不受限制的平行进口有可能抑制技术许可,破坏国内竞争环境,导致权利人利益与贸易自由的冲突.从日本法的经验以及各类知识产权的不同性质来看,采用权利用尽原则来解决各类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问题并不妥当.在解决专利平行进口问题时就不应仅仅囿于专利权国际用尽原则的讨论,而应如同日本BBS案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通过多种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多元化的视角重新考量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商标权有关的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现象日趋增加。理论上对商标产品平行进口行为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实践中,相关国际公约没有明确具体规定,我国有关立法也处于空白。本文在分析商标权的独立性和地域性的基础上,结合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与实践,提出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行为,对于进口国的商标权人具有明显的侵权性。我国应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以严格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有例外规定,以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进口权能否直接阻止平行进口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从现有国际条约和各国国内立法与司法实践看,很难直接根据进口权阻止平行进口,进口权能否阻止平行进口取决于其与权利穷尽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商标权平行进口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权平行进口不单纯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问题,它还涉及国际贸易和自由竞争等方面的问题。由商标产品平行进口而引发的法律冲突不仅表现在其是否构成了商标侵权,而且表现在商标产品平行进口是否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而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因平行进口而导致的商标所有人同商标使用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因此,对于由商标权平行进口而产生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应摆脱知识产权的局限性,从国际贸易规则、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更加广阔的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法律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平行进口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进口涉及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其法律关系相当复杂。至今,世界范围内对此仍无统一规定,各国立法亦不尽相同。着重阐述平行进口的涵义、各国立法现状及我国在加入WTO后应如何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平行进口既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有关,也与国家的贸易利益有关。我国是贸易大国,对商标平行进口选择适用国际穷尽原则对我国最为有利。但在允许平行进口的同时,法律应当完善对消费者和商标权利人的保护。所以,当进口产品与国内权利人销售的产品存在实质性差异时,应当构成例外,允许权利人阻止平行进口;商标独占许可人一般未从平行进口商品的首次销售中获利,因而也应当允许其阻止平行进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经济发达地区一直都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区。这表明越是经济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列,构建劳动关系有成功的经验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压力,需要重视和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视”“看”历时更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表示"以视线接触人或物"这一概念一般用"视"。"看"萌芽于汉代,文献用例偶见。魏晋南北朝,"看"处于发展期,文献用例逐渐增多,但还未超过传统的"视"。唐以后,"看"处于继续发展期,文献用例越来越多,在口语中基本取代了"视"。但在书面语中,"视"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中的大量事例显示:特大地震,虽然造成了灾区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通过这场特大灾难,不仅已经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中国更加开放,也更加强大;更彰显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党在、有政府在、有军队在,就有希望在;有努力在、有爱在、有少年在,就有希望在。多难可以兴邦,多难可以砺党,汶川地震彰显出中华民族文明复兴和发展的无限活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案例也与日俱增,而"非市场经济"问题成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面对的最严重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之一。判定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因素是多元的,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以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被动局面,有效地维护我国企业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诸多著作权争议。从欧盟与美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看,软件反向工程基本已经合法化,然而,若干著作仅争议却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合理使用的实际认定。我国的立法相较西安国家则显得较为保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类似案件将愈来越多,司法适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比较的方式,针对欧盟与美国的相关规则与法律适用进行分析,以探讨对我国立法及司法的借鉴可能。  相似文献   

16.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通过并购实施跨国经营和全球扩张 ,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大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同时 ,外资控股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跨国并购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也将逐渐加深 ,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 ,兴利弊害 ,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法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行为在现代行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造成的利益侵害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救济,这种严重的法律救济缺失,给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造成了严重障碍,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449例次个别咨询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高校心理咨询的特点。结果显示:在高校心理咨询问题中,由多到少依次是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考研就业问题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学生明显高于其它年级,不同年级学生咨询的问题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咨询的问题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大学中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太小,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发展性问题为主,贫困、网络、家庭等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地中海区域具有发展邮轮旅游业的多重优势。区域内的众多港口为吸引邮轮公司,获取更大发展而激烈竞争。然而调研的案例表明,这些港口并未因激烈竞争而几败俱伤,反而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地中海区域的邮轮旅游业也由此得到持续提升。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中国,邮轮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正被中国旅游者接受。中国港口所在地政府若能借鉴地中海区域邮轮港口群的经验,类似地中海区域邮轮港口群良性发展的局面也可在中国沿海出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因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自杀,引发的起诉高校的赔偿案件逐年上升。学生自杀而引发的纠纷受到社会的过分关注,影响已经超出学校范围,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不仅给学生、家长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痛苦,而且给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造成了管理上的困惑和不安,也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自杀也就成为学校的法律事务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