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能否良性循环,信贷过程的法律监管至关重要。深入探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以及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说明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阐释可持续发展与可贷资金规模、违约率以及利率水平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诸如提高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规模、努力拓展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以及加强对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具有市场、信息、成本、区域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农村社区型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首要途径。虽然自2005年以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农村社区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却仍然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首次从定量的角度明确影响农村社区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现实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农村社区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分析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均衡的可能性,并实证检验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财务可持续与支农覆盖面目标是否背离,结果发现:没有显著证据表明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财务可持续和支农覆盖面之间是矛盾的;影响农村微型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的因素主要包括贷款收益率、资金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机构所在国家GDP增长率等。因此,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应该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目标定位。同时,可以通过完善经验管理制度、信贷审批制度等公司治理体系,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等方式实现财务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互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之互动性关系,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湖北省仙桃市和监利县给予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的生物性、地域的分散性、规模的不均匀性与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的存在 ,决定了农业的家庭经营 ,农村合作经济提高了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变动及科学技术进步 ,又导致农村合作经济制度随之演进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集中体现,尤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地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长取决于五方面因素:农民个别产权的承认和主体地位的保障;促成农户联合的骨干分子;一定的产业基础;合作意愿和合作效益预期;政府政策导向、公共资金和工作上的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群众自愿和民主管理、积极发展和规范运作、因地制宜和形式多样、示范引导和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丹徒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就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加深了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建设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阶段,重复建设问题就已经突显出来,一个县域建设众多电商平台,一个乡镇建设多个服务站点,物流机构蜂拥而入,配套服务多元机构混乱提供。重复建设不但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造成了较严重干扰。政府制度与政策供给偏差、电商企业恶性竞争、农村经济类型多样和资源分散,是导致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为了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需要明确农村电商发展以服务农村产业培育、集聚和升级为导向的思路,要以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供应的思路推动后发地区农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配套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改变撒网式、普惠式的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方式,在引导农村供给和消费适当集中的基础上,降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数据,构建了影响农村金融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中部省份的农村金融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中部八省农户选择金融资源主要受到户主的年龄、性别及所经营的主业的影响,而家庭赡养老人与供养孩子上学的负担、家庭金融资源存量、从事副业的情况并不是影响金融资源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过新一轮改革,天津市农村信用社系统的支农能力有了提高。但是,要全面提升其支农能力,还需采取多种措施,在完善自身机制的同时,创新业务品种,达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转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第一,控制权转移是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和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的关键因素;第二,从控制权的角度观察,控制权转移导致极大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村镇银行综合绩效最优,小额贷款公司次之,资金互助社最差。此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建议针对三类新型机构的不同发展状况与经营特点来提升绩效,从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各地全面开展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但改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文章针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用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新举措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合作博弈模型,将地方政府和农信社作为博弈方,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分析了郁南信用村建设这一案例,认为:在信用村建设上,只有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政府威信等优势与信用社的资金、专业人力资源等优势相结合,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才能更有效地促成信用村的创建,发挥信用村建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进展及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和介评了 2 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信用风险评价方法及模型进展 ,包括传统的主观分析法、信用评分系统、期限结构模型、死亡率模型、 RAROC模型以及新近推出的所谓内部模型如 Credit- VAR、Ceadit Risk+等。最后 ,简要分析了国际上流行的信用评价方法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合作金融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指出信用社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现在提供相对低风险的个人贷款方面,进而对我国农户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农户的主体是“道义小农”的结论。其尽管贷款风险较高,但额度小,需求旺盛,加之以合作制为基础的信用社以其独特的先天效率恰可以有效地控制农户贷款的风险。因此在为我国大多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面,合作制的信用社比其它金融机构更具优势,合作金融制度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及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如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符合信用社合作制的原则等等,提出农村信用社应明晰公共积累、亏损社的产权,完善法人结构,减轻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改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国有银行”,是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金供给的主力,但由于受个体理性的支配,离农趋势反而益发严重;地方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用社支农资金的供给。在深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政府在非合作和合作状态下的博弈框架,并对几种状态下的纳什均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合作状态下的纳什均衡要优于非合作时的均衡状态,而在三种合作状态下,信用社确定支农资金比例更具有可操作性。即政府对信用社提供补贴、信用社确定支农资金比例的合作形式更有利于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