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慧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90-190
<正>一、萨特的介绍让·保罗·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在中学期间,热爱阅读的萨特,曾产生过拯救人类与痛苦的浪漫理想。在巴黎师范学院学习的萨特,读了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作品,这些人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深远。不满于现状的萨特,投身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门下深造。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马克  相似文献   

2.
让·保罗·萨特是当代最有影响最卓越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当作他哲学的重要内容,并努力把它付诸于实践,终生致力于人类的自由、和平、民主和进步事业……。但是,萨特哲学如同他本人一样,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议;许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运动中的历史总体,也凸显了社会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试图通过“前进-逆退”等方法批判欧洲历史上教条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得出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的实在性和特殊性,借此回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视角,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萨特的方法虽然在实践活动中面临一些困难,但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危机状况有关的,它首先产生于德国,然后传入法国、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存在主义逐渐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广大阶层的一种时髦的世界观. 在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否定了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同时歪曲并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所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中法国的萨特,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艺家.1980年萨特的逝世,曾引起资本主义世界较为强烈的反应.法国总统德斯坦就说:  相似文献   

5.
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也曾有获奖者拒绝领取此奖。法国大哲学家、作家萨特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自由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一生极为重视并做了深入研究的问题。那么,萨特的自由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呢?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萨特在研究人的自由问题时,是把“自由”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本体属性,与人的存在放在同一层次上,由此,称为人类学本体论自由观。为了建立这种自由观的体系,萨特首先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再从胡塞尔精神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推演出“自我”和“人的存在”一系列概念;接着再由“自我”和“人的存在”最终推导出“绝对自由乃是人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7.
萨特是存在主义思潮最负盛名的表达者之一。萨特的世界观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但却带有他的不同凡响的个性特征;他的世界观充满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抗议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抗议精神,他才转向马克思主义。不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的观点,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是各不相同的。在当代最主要的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列宁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其实质和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利已主义。无产阶级民族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共产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它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与世长辞了。在这举国痛悼的日子里,我们泪水似雨,哀思如潮。就是用蓝天当纸,海水作墨,也写不完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表达不尽我们对他老人家的崇敬、爱戴和怀念。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史密斯博士提醒英国读者,除了在英国通常听到的那些名字如萨特、加缪、也许还有梅洛一庞蒂以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当代法国哲学家,这无疑是史密斯的一项有价值的贡献。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哲学中,知名之士只代表了冰山上的可见部分,而一个繁荣昌盛的哲学传统则也依靠许多次要人物的  相似文献   

11.
革命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是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道德的行为准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应当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正确阐明革命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提出研究革命人道主义问题的历史条件革命人道主义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准则,它是从属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的。从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彻底解放全人类出发,它提倡应当尊重人、人的价  相似文献   

12.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与萨特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被人认为是存在主义的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在人们通常的观念中,认为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海德格尔与萨特由于对存在的理解不同,因此导致了萨特从人的平面上来理解人,海德格尔则从“在”的平面上来讨论人的问题;海德格尔把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推进到阐释学的意向性结构,萨特则以“人的存在”为根据改造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海德格尔把自身的现象学本体论叫做基础本体论,萨特把自身的现象学本体论叫做自由本体论;海德格尔的人道主义追求人的原初存在,萨特的人道主义则追求人的本质自由。  相似文献   

14.
我怀着无比悲痛和无限崇敬的心情,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国人民、为国际无产阶级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正当我们需要毛主席继续领导我们去进行新的战斗的时候,毛主席却与我们永别了。他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对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革命人民,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马克思的英名,为五洲四海的亿万劳动人民所熟知、崇敬和怀念,他的思想和著作极其深刻、巨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威·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思时曾经这样说:“我们社会民主主义者不承认什么圣者,也没有什么圣墓,但是千百万人以感谢和崇敬的心情追念在伦敦城  相似文献   

16.
学者本是寂寞的。然而 ,学者在寂寞中充满智性和灵性的思考却应该为世人所熟知。所以 ,无须讳言 ,以客观、公正的心态为优秀的学术著作宣传、介绍 ,扩大其影响 ,应是学术书评的使命之一。由此 ,当拜读江龙先生的近著《解读存在 :戏剧家萨特与萨特戏剧》 (湖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5月出版 )数遍之后 ,我便有了言说的理由和底气。一、从戏剧入手 :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如何定位萨特 ,这是每一个萨特研究者都曾经面对过的难题。他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 ?学术界尚无定论。而萨特本人对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始终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哲学可以概括为人学.尽管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从而在本体论意义上认定人是自由的,但是,萨特哲学的内在逻辑则是从人的关系世界展开的,即仍然没有离开"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事实上,以人为基点的关系世界的辩证法是萨特哲学的精髓,也是理解萨特哲学的根本点.由此出发,能更深刻地阐释萨特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总体性与总体化、实践观以及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它逻辑地赋予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以执政为民的本质规定;从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它必然地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以科学的方法来运用它。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我们党先进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解决“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学遗产”的问题,是体现外国文学研究工作的工农兵方向的两题,也是实现外国文学研究工作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历来,围绕在这一问题上的斗争,是异常尖锐和剧烈的。尽管这一斗争在各个历史时期里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然而其实质不是别的,正是无产阶级路线和资产阶级路线、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学遗产”的问题,不仅为建设和发展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新文学所必需,而且也是在文学战线上所反映的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宣部和教育部一九八四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核心”, “是培养学生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