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越  黄韬文 《城市》2015,(10):39-43
笔者针对大都市近郊型传统开发区的当前问题和亟待改造提升、融入城市的宏观趋势,探讨切实可行的传统开发区城市更新具体路径。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分析开发区需要退出和引进的各项功能,摸索出一套可以量化的准入退出标准机制,并在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开放空间体系、保障通勤效率、近人尺度下土地混合布局、美化市容环境等方面加以针对性的考虑,为大都市近郊型传统开发区的城市更新策略提供现实样本。相关规划研究成果已应用落实在具体项目的城市更新规划和近期实施中。  相似文献   

2.
<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和实践需要,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大数据等30余项规划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包容开放、科学适用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行动计划》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管理工作的需要,理顺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技术逻辑和相关要求,为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提供统一标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呈现粗放化的态势。通过对城市更新动力的分解,发现更新模式的选择与主导力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文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研究表明,基于动力差异评价得到的单元更新类型,是客观选择更新模式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发展、促进更新规划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影响高密度城市的城市更新因素——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闻名于世。这种模式的形成或是由于城市新的发展需要,或是由于城市更新,后者是目前香港政府为提高公众居住条件和建成环境质量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本文聚焦城市更新,旨在突出当前香港城市改造实践中的不足,并从文献中筛选出影响城市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阐析它们如何能够从各方面支持本地社区发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后期资料分析,搜集和评估了香港专业设计人士与市民的意见,提炼出提升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设计因素。但愿本文的结论能为香港的开发商、城市设计者以及政府官员在日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社会各界对上海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绩效和经费使用情况非常关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曾组织对科教兴市战略实施中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专题执法检查,政府部门也希望找到一套科学的方法评估实施的绩效,以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近几年,上海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在政府绩效评估考核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有关部门已委托专业机构对一些关键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估,但评估是否客观公正和科学有效、是否对改进和提高关键科技攻关项目管理起到作用,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本文对上海市关键科技攻关项目绩效的评估进行研究,通过总体调研、专家咨询和对具体项目评估过程的解剖,深入分析上海市关键科技攻关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绩效评估和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卫东  唐怡 《城市观察》2011,12(2):86-9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通过城市更新进行存量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潜力挖掘,已经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圳相对成熟的市场化环境也使得当地城市更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深圳近年来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梳理,基于实证分析总结市场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城市规划实施评估从"评估源起"到"聚焦总规"再到"多元拓展",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评估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在五大方面,即规划落实的检验、实施过程的分析、实施问题的研判、公众反馈的归纳和优化实施的建议。该评估模式的逻辑基点是将评估视为一个实证命题,以实证主义方法为手段,重事实描述轻价值判断,体现出鲜明的"实证本位、测量导向"特征。然而,无论是从评价活动的本质要求还是从政策科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实证与规范相结合,从测量导向到测量、判断、解释、对策的综合导向,是评估发展的必然要求,构成了规划实施演变趋势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更新在一系列制度转型下,开始抛弃了之前福利性更新方式,转向增长主义的更新方式。就主要特征来看,表现为如下方面:其一,更新价值不再注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而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效率认识;其二,地方政府在更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三,依赖市场更新(房地产)成为主要手段;其四,居民在整个更新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妥协。当然,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益于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逻辑下的更新行为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比如,居民空间漂移和绅士化、更新成本的转嫁和剥夺、加剧居住空间分异等等。特别是在2004年之后,受到基本农田保护和经济危机的内外羁束,使得城市更新成为取代城市空间拓展的另一重要开发方式,并随着大规模推倒重建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丧失、弱势群体权利难以保障,以及利益分配不公引发的拆迁冲突等社会问题将城市更新推上了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在以上背景下,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我国城市更新的现状进行剖析,寻找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更新运作机制——城市更新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其"增长主义"逻辑,向更为"包容性"的增长方式,即城市更新的主体之间享有更为公正的权利和利益分配。总得来说,笔者是从如下疑问开始研究线索:产生更新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即城市更新的运作机制存在何种缺陷?面对这些缺陷,如何实现这种"增长主义"更新逻辑的转变,即其解决之道又在何方?城市更新发展思路"包容性"转变的关键在哪里、具体途径是什么?本文围绕该线索,对当前城市更新特征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城市更新反映在宏观和微观的空间影响,究其内在矛盾则主要可以概括为更新机制在更新主体间权利和利益分配的非正当性安排。而究其困境根源,笔者认为当前城市更新理据于伦理学的功利主义,它用对经济增长"好"的要求来规范更新的具体运作机制,这也就成为当前更新运作机制在具体更新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包容性增长理念,它所理据于义务论公正观,强调增长过程性的公正逻辑要优先于对经济增长"好"的认识,形成对功利增长的理论应对。笔者充分借鉴其理念的逻辑思路,明确包容性增长的要点:对增长结果(目标)的可持续要求——增长的综合性;对增长行为的正当性要求——增长中落实政治权利、实现经济利益共享、保障弱势群体。在此基础上,将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操作性要点应用于城市更新的过程分析当中,重新梳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更新实施的组织模式、更新利益的分配和保障方式等与更新实施过程密切相关的行为逻辑,从而提出包容性城市更新的概念,建构其理论框架。除此之外,本文还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实现这个过程的包容性提出具体实现途径,涵盖了对现有城市更新的价值观、参与权、共享权以及保障权的完整层次,对现有城市更新的运作机制提供了实践指导。本文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对我国城市更新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借鉴国外城市更新理念和案例分析,对包容性城市更新进行了理论架构,并对包容性城市更新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将包容性增长理念注入城市更新的研究中,从伦理学的义务论公正观出发,突出城市更新在运作机制上的正当性安排。在理论上拓展了城市更新研究的视角,提出了包容性城市更新的概念和框架:包括更新目标价值包容、话语表达的包容、利益共享的包容、结果差别的包容四个方面,并明确了这一关键概念特点、构建思路、基本要素。(2)按照包容性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包容性城市更新的实现路径,涵盖了对现有城市更新的价值观、参与权、共享权(众筹)和保障权的完整层次,对现有城市更新以及城市规划提供了实践指导。(3)本文研究中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城市宏观层面,对城市更新安置房源的空间分布提出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将其运用于重庆主城安置房源空间分布的选择上,提出较为可行的安置房源适宜度模型,为政府实施结果再分配提供了可供实际运用且较为科学的方法和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制尚未完全脱离计划体制的影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讲来:一是规划编制理念存在偏差,计划配置资源的观念未能彻底改变,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导致规划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二是规划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对经济、社会、环境之间以及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重视不够;三是规划功能定位不清,各级规划雷同,重点不够突出,与同级相关规划交叉重叠甚至矛盾;四足规划编制程序不够规范,衔接协调不够,规划决策机制有待完善,规划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不够强;五是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静态的规划观根深蒂固,缺乏动态的规划评估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域性的空间认同以及人情味的社区建设,一直是老城更新的追求理念之一,在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向着存量规划以及精细化设计迈进时,这一目标尤为突出。城市更新中的事件空间理论,以活动为线索,串联空间组织,可以有效增加更新片区的空间认同感,但在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以重庆白象街旧城更新为例,以理论和案例结合的分析路径探讨问题,包括城市更新过程中事件空间理论运用的适应性,如何挖掘与组织城市多样性的事件活动,以及如何运用规划手段,激发市民对更新后片区空间产生认同感,为城市更新和社区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沈艳兵  单晨 《城市》2023,(3):16-24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更新改造阶段,城市更新行动已成为“十四五”规划中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文旅产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对文旅产品开发提质增效、文旅服务改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更新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双向赋能,既能提升城市更新能级和品位,也能促进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质量。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行动双向赋能,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管理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培育和文化浸润等方面提升城市更新品质。  相似文献   

12.
单菁菁  耿亚男  于冰蕾 《城市》2021,(12):12-24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难点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关键难点在于增值利益的再分配,任何过度谋求单方面或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做法都会使项目实施难度加大、改造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成本外溢、由社会共同负担.因此,必须摒弃单方面主导城中村更新改造和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做法.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建立综合目标体系和多元主体协作关系,构建"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企业—外来常住人口"利益共同体,倡导"社会参与式"城中村更新改造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我国境外投资、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审计问题.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境外国有资产监督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对企业境外资产的审计,有助于监督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落实,促进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机关要创新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方式,开展经常性的企业境外资产审计,促进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情况的审计检查,促进各项规划的制定,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名牌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牌热”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实施名牌战略、推行名牌工程,不仅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而且在许多省市还被政府列为经济增长的契合点。创造名牌,先要认识、界定何为“名牌”,这也是我们科学地实施名牌战略、推行名牌工程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武建 《职业》2011,(33):79-80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培训项目的必要的描述性和评判性信息的过程,通过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来评价培训目标的达成度,以帮助做出选择、使用和修改培训项目的决策。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评估,企业才能了解培训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通过培训项目的改进来提高员工个人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针对我国城市更新的财务分析方法研究较为滞后。基于地方政府的视角,结合现代会计准则,构建了具有中国城市化特色并且与城市用地空间紧密结合的城市更新财务模型。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配套用地以及产业用地分别对应财务模型中的融资、资产和收入项。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地方政府在城市投融资阶段结束后,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寻求运营阶段利润的最大化。在基准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放松假设前提,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城市更新典型模式的分析,解读不同模式的财务本质以及背后隐藏的财务风险。结合以上分析,从用地结构调整、开发模式选择、公共资产盘活、产业用地出让以及用途和产权变更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城市建设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笔者对传统城市更新模式进行反思,结合新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提出在构建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复合型改造模式,并提出新时期城市更新改造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  相似文献   

20.
宋昆  景琬淇  赵迪  杨雪 《城市》2023,(5):19-3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时期。“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多层级、多类型的政策法规作为战略引领和实施依据。本文总结国外城市更新普遍规律与趋势经验,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现实背景与本土特色,厘清新时期国家城市更新行动战略的探索历程与政策脉络;选取典型城市,识别相关政策在概念认知、政策制度层面的异同,明晰典型、有效的路径经验;剖析城市更新行动在整体统筹、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并从工作路径、制度框架、模式经验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重要抓手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