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华北理工大学医工交叉融合类通识课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为例,探讨基于“医工融合”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针对课程开设面临的问题,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授课逻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多样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医工融合”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特点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并将其引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组根据课程教学特点,从教学大纲、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目标等方面着手,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依托,从线上平台的选择到线下课程的分解展开混合式教学的尝试,整体优化“教”与“学”,做好“课内”和“课外”的衔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MOOC高分子物理课程共85个视频的建设,将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进行英文翻译,分析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结合课程实际和认知规律,构建划分知识点后的“碎片式”课程目标和大纲;开展聚丙烯发泡材料综合实验设计,将课程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以高分子物理核心知识点为基础,以科技前沿为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知识重构、能力提升、素质塑造的课程改革实践,对专业性、基础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福建医科大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案例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案例意义以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五个方面设计《病理生理学》"钾代谢紊乱"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对专业教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需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实现教书与育人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5.
《医用化学》是医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涵盖内容较多且对于医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生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理学等医学专业课的基础。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更加积极、科学、有效地建设《医用化学》课程,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显得日益重要。该文将结合《医用化学》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在新疆医科大学的初步建设,探讨地方医科院校《医用化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医学类课程思政、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够,与实践脱节,缺乏临床结合,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该文以医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为例,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了“课程思政+专创融合”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研究生《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不足,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四个方面设计了分层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与实施了《运筹学》课程的案例教学.研究生《运筹学》课程采用分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等核心教学内容.针对课程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PBL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开展分级式教学探索.从PBL教学方法的设置、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分级、分级混合式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探索.旨在基于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网络智慧教学工具实现课程教学体验的改善,最终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目前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比材料类专业课程单纯线上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重点探讨了在材料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解决办法,提出了材料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构建、实施、分析、评价思路与策略,建立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模式,上述工作开展为全面系统地实施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POA理论,该文探讨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流程,在写作任务驱动、输入材料选择、写作输出与评价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并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写作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前应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该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同时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文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材料测试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探索航空特色微课应用于材料测试技术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对材料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及综合能力,并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该文分析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并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内容拆解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混合式课程建设方案,凸显混合式课程建设特色。最后,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了动态多主体教学效果评价,保障了混合式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能力导向、问题导向、行动导向、结果导向”是创新创业教育倡导的四个重要教学理念,以《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设计》课程为例,按照这四个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建设标准,通过“专业+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对《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升级、课程结构的改造、课程内容的扩展、教学方法的完善,从而提升本课程对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及质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内容抽象、公式繁杂、理论性强的特点,但该课程与能源、材料、环境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针对《物理化学》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学习通辅助教学和思政促教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适合专业学情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应对一些突发情况。2020-2021年第二学期,本着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医学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储运防腐技术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储运设施复杂腐蚀问题的能力。该文首先调研了国内主要石油类院校储运防腐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从我国国情、课程应用层面阐述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随后分析了课程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从课程教授艺术性、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先进性、评价与考核多元化几个方面对课程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2):136-14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国家课程属性及其承担的功能目标要求课程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主体体验式教学是深化大学生主体课程认识、激发大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和丰富大学生主体参与体验的有效选择。本文在解读主体体验式教学内涵及学理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对1047份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问卷调查的研究,从四个维度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开展主体体验式教学的现实诉求,并针对性地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和强化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主体体验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该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开展了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沉浸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模式分别从设置教学目标与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沉浸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沉浸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研究生为中心和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加强互动及全程参与,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与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密切,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课程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3个角度进行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构建了“模块化+分层次+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3个维度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及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动性,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前沿性、挑战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匡和平 《社科纵横》2012,27(12):159-161,178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不仅必须具备课程要素,而且还要有机结合并呈良性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前在指导思想、课程关系、课程内部机制等三个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课程化建设.只有明确指导思想,明晰课程间的关系,从课程化视角来确定教学要素并使之呈现良性互动,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