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以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传统居住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产生异同的原因,并总结出森林文化体系下相近的自然环境特点、多民族融合的聚居状态,以及相通的宗教与精神信仰使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进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民居的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阳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地域气候条件,形成了以"十三间头"作为典型单元的独特建筑文化.研究选取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在文献史料与现场测绘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模拟与实地测试,从村落规划和民居单体两个层面分析总结其在适应本土气候方面的空间特征与构造措施,为现代绿色乡村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震后,玉树藏族传统民居为外界人们所熟知,随着玉树地区的重建,现代城市建筑文化被引入,导致当地藏族传统民居日益遭到侵蚀而锐减,民居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本文从营建技艺的角度,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和南部囊谦县典型藏族传统民居的墙体进行测绘、分析、归纳,旨在首先为玉树地区藏族民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其次为当地建筑文化传承和新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全国范围内民居营建技艺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云南陇川县弄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傣族村寨,村寨有着丰富的傣族文化历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了解傣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并更深入地了解傣族村寨社区教育以及其影响,包括内心伦理道德的教育、维护村寨和谐建构的思想、传承傣族优秀文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中华历史文脉传承以及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受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村落发展缓慢、亟待振兴,近年来国家尤为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笔者基于片区式保护与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更新利用的关系,选取传统村落高度集聚的冀中南地区进行片区式保护可行性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抓取划分传统村落保护片区,总结传统村落现状及其片区式保护面临的困境,提出打造魅力、活力、绿色、宜居的传统村落保护片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民居对地域气候的适应性营建角度分析黔西南地区的石板房,并以布依族、苗族与汉族混居的楼纳片区为对象,借助图解分析、问卷采集、田野调查与SPSS数据等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梳理石板房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的演变脉络,总结地区更新现状问题.基于对传统石板房民居与新民居建造体系演变历程的解读,提炼传统石板房民居的适候被...  相似文献   

8.
饮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在某一地域或人群中可衍生出与之相应的行为实践和文化意义。关中地区在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种类多样的饮食传统,并衍生出与面食相关的文化现象。面食是关中地区人们的传统饮食,在关中乡土社会中扮演着礼俗性的角色,衍生出关中乡土村落中的礼物交换、亲疏分类、性别象征和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传统性别观念的转变,导致关中面食传统在制作方式和文化意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礼俗性功能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9.
湘西花垣县油麻古寨是一座规格形制高、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苗族传统村落。油麻村的历史可追溯至两晋,古寨历经千年,形成了顺应地形的村落布局,坐落着大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建筑。文章从村落生成环境、村落形态特征以及民居营建手法三个方面展开风貌特征解析,系统而完整地展现了苗寨因地制宜的营村特点、层次丰富的街巷空间与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文章最后梳理了古寨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及科学价值,强调油麻村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出苗家人独具魅力的村落风貌和生动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0.
白淑军  张雅迪  倪丽丽 《城市》2022,(10):25-33
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日渐衰败,保护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笔者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冀中南传统村落的特性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手段,针对冀中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治理的现实困境,以及冀中南传统村落空间集聚分布、文化同质性高的特点,在片区式保护导向下,引出“更新—治理—振兴”的逻辑框架,以更新为初衷、治理为抓手、振兴为目的,提出相应的规划保护治理策略,以期打破冀中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历史文化传承度低、区域组织管理混乱等壁垒,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带动整个片区发展,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李小寒  李泽新  于林 《城市》2016,(11):39-43
传统村落是承载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石,其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对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间的相互作用及演化关系加以剖析,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以重庆凤阳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对其自然、 人文要素的调查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内容,并从物质要素、 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3个方面分别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规划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贺州瑶族服饰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人民通过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物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瑶族服饰的图纹、文化、传承应用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就其在现在社会中的发展以及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四合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雪梅 《职业时空》2008,4(5):31-31
“四合院”是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型制,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而且能结合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自身的变化,构筑成生态建筑,使其精神内涵及形态在许多方面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在落后的封建社会,我们尚且拥有象“四合院”这样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人文居住建筑。那么,在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构筑自己的人文居住建筑呢?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文化传承,在随着民族传统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其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变迁过程中,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也随之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生活在白山黑水地区的朝鲜族人民群众也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长鼓作为朝鲜族舞蹈中重要的打击乐器,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彰显了朝鲜族舞蹈的特色性和鲜明性,受到朝鲜族群众的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了长鼓舞的历史起源及其风格特点,重点对长鼓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青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乡土民居极具高原特色。文章基于当地乡土民居建设现状,分析乡土风貌保护困境,指出本土适宜技术的缺位、居民主体地位的丧失以及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淡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乡土民居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绿色节能技术相融合,以便满足当前民居生产、生活、生态的多重需要,文章从空间、技术、文化3个方面提出乡土民居风貌保护与传承的整合设计策略,并结合设计实践,探讨单一设计要素的新旧衔接以及各要素协同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典型的民居,建筑类型繁多,个性鲜明,文化底蕴深厚。老北京的四合院,以其资深的历史文化、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和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传统北方合院式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亮点。传统的四合院不只是一种建筑,而且是一类文化的经典传承和象征。现如今,城市的变革发展加快,传统四合院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蒸饼烩菜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3):25-25
先谈蒸饼。据历史记载。蒙元时期是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这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具体说,在民俗文化上.蒙古族和西域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其迅速传到了白原和江南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三峡地区民居建筑艺术,是在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历时数千年创造出来的,它凝聚了当地山江特有的灵气和岁月的精华。通过对三峡区域的地理环境、历代移民与民族迁徙状况、商业贸易所带来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揭示三峡民居文化形成及其演变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探究传统居住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试论长鼓舞蹈文化在瑶族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蹈文化所产生的历史的兼容量,可以称为人类文化之母。它是文化复合体中最为基础、最恒定、最有传承性的精神物化形态,它最能如实地记载反复、互动的社会结构与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瑶族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和人口较多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