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要发展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就必然要连带到价值规律的问题.因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规律,有了商品生产就不能不有价值规律.那么,价值规律对于人民公社发展商品生产,究竟能起什么作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且从认识上来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价值规律本身所要求于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很多同志讲到,从价值规律的本身来说,它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文学理论的学科界限问题 ,从表面看这仅仅是研究范围或研究对象的事情 ,但实际上却暗含着这个学科的合法性危机 ,因为一个学科如果连研究对象都成了有待讨论的问题 ,这个学科肯定是遇到了麻烦。那么文学理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还需要不需要文学理论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1 关于文学理论合法性问题的争论本身。历来文学理论都是关于文学现象的理论阐述和概括 ,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大众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日益占据社会文化的主流地位 ,文学被边缘化了。即使是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陈微 《社会科学》2000,3(5):34-38
知识的价值性,在于利用知识实现生命个体、人伦社会、自然宇宙、天地精神之和谐,使知识的社会更符合人性。但是,人们日益震惊地感到,知识应用却往往产生对这一价值的背离:生命科学带来的人生意义危机,网络技术的伦理困惑,高科技下的生态环境破坏,知识经济引发的分配公正,高技术者职业流动的违约后果,等等。这使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知识本身是否具有道德性?知识活动是否受道德价值指导?知识社会需要形成什么道德规范?发掘知识的人性价值,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新课题。一、知识与道德的关系知识与道德存在着必然联系。知识的最高价值在于真善…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步入困境,“史学危机”已成为历史学界许多人议论的话题。所谓“危机”,是怎样造成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史学理论(也可以说是历史哲学)薄弱和僵化的问题。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将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百家争鸣”的方针未能贯彻实行,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被视为禁区,因而史学理论也几成空白。“文革”之后,这种情  相似文献   

5.
继哲学界指出"哲学的危机"后,史学界也有部分同志发出了正视"历史学的危机"的呼吁,主张从目的、方法、课题、重心和研究主体本身等等对历史研究进行变革.一些同志在应用新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概率论、数学计量和统计方法等)方面也做了一些颇有意义的尝试.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我们认为,史学研究确实面临着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在观念上、方法上对这一学科进行革新,促使其向纵深发展,实现研究的立体化、综合和精确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这一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有些同志离开历史学的实际去考虑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是科学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是一种系统的并且可以实验的科学。这种科学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近代以来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而对于“历史学是科学吗?”这一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历史学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它比科学多了一点什么,又少了一点什么。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和自然科学所知道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自然科学知道的事实,可以实验或实证,可是历史无法进行实验也无以实证。事实上,历史学家除了科学的头脑以外,还不可避免的要有一颗诗人或文学家的心灵,才能由此体会到人———作为历史的主体———的心灵深处。就此而言,历史学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乃是艺术,是文学;它因此也就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人文动机和价值上是中立的。历史既是自由的人所创造的事业,所以它并不总是具有自然界那样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几千年连续不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使中国人常引以为骄傲,历史学家也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国家的重视。然而,时过境迁,史学在当代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的无奈和失落感,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史学的冷淡,史学同仁也多次发出史学危机的呼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当然不否认历史学服务于现实的非直接性,但反躬自省,史学界本身也有责任。要想摆脱危机,走向现实,还要靠史学同仁的努力。这一点,在我认真读了瞿林东先生《历史·现实·人生——史学的沉思》一书后,更加坚信不移。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的实质就是在研究者的价值关联与客观历史事实之间构建特定关系,史实是客观基础,价值关联是研究工作的主观原因,两者缺一不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危机,主要不是方法论的危机,而是脱离了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危机。历史研究者可以从条件、手段、价值三个方面向历史学提问,但不应该试图从历史研究中直接导出社会行动的目标,否则就可能使历史学带有“目的论”的色彩。由于历史经验的不同,套用西方的历史发展模式来解决中国的本土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概念进行抽象和重新定义的基础之上加以借鉴,不但是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三十九章研究级差地租时,曾经谈到农产品的“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理解,自五、六十年代起就不断进行争论。马克思究竟从什么意义上把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看成是虚假的社会价值?这种虚假的社会价值的来源是什么?它如何“由市场价值规律造成”?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虚假的社会价值是否已经消灭等等,是争论中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个人看法,供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人生观问题,其实都是有关人生在世的问题。人应当怎样活着?人生在世有什么价值?这价值是什么,怎样才能更有价值,怎样便没有价值甚至产生负价值……?什么是人生在世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应当怎样对待?这些,都是有关人生在世的问题,也都是人生观的问题。 人生观是我们对于人生,即对人生在世的总看法,一句话,凡属人生观的问题,都与人生在世的总看法,与人生在世的“世”密不可分。离开这个“世”而谈人生、谈人生观就落了空。  相似文献   

11.
正身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批判地继承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正身呢?我们知道,那时候的社会是一个“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孔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统治阶级本身不正。因此施政必须首先正身。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人民精神生活中有何反映?其具体表现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关系到认真贯彻党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价值认识和真理常被联系在一起讨论,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什么是价值认识?价值认识有无真理性?或者说,有没有价值真理?对这两个问题,现在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究其原因,一是所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二是因为争论各方对某些共同使用的基本概念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或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的发展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已回答的问题。今天之所以又提起它,是因为被后人修正又多年来定为一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前提。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后,我们感到更有必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以使我们在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住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的方向和目标。一、人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的公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仅自然界有公理,人类社会也是有公理存在的,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学的公理却一直被我们所忽视,——什么是政治学的公理?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为此,本文想重点围绕:人类有着共同的基本政治价值;要实现这些根本政治价值必须有一套合适的政治制度;民主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判断政治民主有一套客观的标准等最重要的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来,历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史学理论,也有迅速的进步。我们习惯所说的史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亦即规律性的认识;二是史学本身内在规律性的探讨,如历史研究的对象、功能、价值标准、认识特点等。建国以后,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史学理论研究,是取得很大成绩的。这是我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当时的史学理论研究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历史学本身内在规律的探讨,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史学理论常常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达到艺术内容的真实,鲁迅主张,艺术家必须表现自身所体验过的生活,择取主体有过真切的审美感受的题材。 题材,是被作家艺术家反映在作品中的客体,这种被选入描绘范围的客观对象,加上作家艺术家的理解因素——主体对题材的审美判断,便构成艺术作品的内容。因此,题材尽管不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全部,却是构成艺术内容的一个重要肌体。那么,如何确定题材对象?这种确定与题材本身的潜在价值有什么关系?而作为艺术作品中的客体,它与艺术的主体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鲁迅的见解给我们以很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新启蒙:文化寻根与20世纪思想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着忧患意识审视新世纪全球文化格局,我们看到,现代性的危机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爆发出来。从更深广的背景看,这也是文明本身的危机,是人类自五千年前迈入文明门槛以来渐进累积的症结在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空前激化情况下的大发作。能否应对文明的危机,意味着人类整体性地面临着当年哈姆雷特式的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可以更加明晰的表述:“一直到我们这一代,没有人有理由为下一代担忧。我们真的担忧:他们活得下去吗?他们能有一个值得生活的行星居住吗?这些问题涉及我们子女的前途,我们是第一个必须面对这些问题的世代。”120世纪思想大…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人的价值?怎样对待人的价值?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关注、争论的一个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加以宣传,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和调动人们的个体主体能动性都有较大的意义。人的价值概念的确定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统治地位,人被视为“天”、“上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天天在谈论着信息,处处在使用着信息,信息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社会中被频繁地交换着.那么,信息究竟有什么用处?它何以取得价值?其价值如何量度?这就是信息的价值问题.一、信息社会需要信息价值论价值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课题,任何经济学说都以价值理论为核心.信息既不同于一般的物,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它却在信息社会中被使用和交换着,也就是说它具有商品的属性.对这些特殊商品价值的理解,当然应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吸取了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价值论的合理部分,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