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张万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5):694-698
法制现代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目标就是"法治"的实现.传统法律资源是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传统法律资源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万洪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0(5):694-698
法制现代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目标就是“法治”的实现。传统法律资源是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传统法律资源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朝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25
矜恤思想是中国古代历来延承的重要思想,对社会稳定及矛盾缓和作用巨大.矜恤思想包含了宽简狱政、赦宥恤恕与省惜刑惩三个方面,并由此衍生了相关制度及实践.但作为对政治及司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指导思想,因为中国古代体制、传统及其工具性的本身,致使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实践影响难逃局限. 相似文献
4.
唐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7-12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法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 ,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丰富的法制思想 ,为我们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基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邓小平法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4):48-50
1 8 4 0年的鸦片战争 ,作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开启了中国变法改制谋求国家富强的时代课题。这一探索历经三次飞跃 ,从洋务到维新再到革命的思想演进 ,推动了中国法制从局部到全面、从形式到内容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6.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型的人治社会走向现代型的法治社会的变革过程 ,是从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转换过程。当代中国法制呈现的现代化的趋势 ,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发生的。要使法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树立法律的权威 ,真正实现邓小平说的不因领导人的意志转变而改变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李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26-2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制度特征,必然会对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探讨法律文化的概念,其次具体论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的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最后针对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以其“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和“礼治”等重要思想在我国古代法制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之后的封建正统法制思想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颇具影响.文章在阐述西周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小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11-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内涵丰富,其独具特色的"仁"、"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演绎发展历史中,其和谐观经历了身心和谐观、群体和谐观和宇宙和谐观的发展过程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正因如此,现代和谐文化与传统和谐思想才在碰撞中相互融合,找到了现代化的路径,即在扬弃旧"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整合资源,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注入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刘笃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本文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法制现代化研究应该着重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特别是 2 0世纪的中国法制变革过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对更新中国近现代法制史研究范式的问题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程宗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28-33
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 ,法律家和法学思考者们都应正视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表现在法律与政治关系的模式和因变法而引起的制度文明模式的变迁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这种联系与中国历史内在性的源流关系。它提示我们 ,在面向未来为理想社会创设法制时 ,不能放弃对自己历史文化资源的解释权 ,而应以积极的姿态来挖掘、引导、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构成不悖于世界共性的现代中国的特色部分。有鉴于此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 ,必须谨慎操作 ,做到有所限定、有所转换、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学习、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 ,这已是共识。但向国外学习 ,不一定重复别人的老路 ,在法治模式上 ,一定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创造性的建构 ,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所谓中国特色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对待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 ,重视本国法律文化资源的利用。对此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840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挟船坚炮利之势与工业文明的成果对东方大国———晚清帝国进行挑衅与掠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不堪回首的历史剧目。无论是英法联军攻占京师与焚烧圆明园,还是中日甲午之战,以及后来的八国联军再陷京师、抗日战争等,无疑宣告昔日文明古国在军事经济政 相似文献
14.
包振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6)
清代中叶以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批近代扬州学人的法律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考察扬州学人对我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贡献,我们不仅可以溯及扬州地方法治文化的渊源,还可以小见大,凭此勾画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轨迹,同时对发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地方法治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依法律思维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之不同,可将法律思维区分为传统法律思维与现代法律思维。因长期所处的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由之制约的法律思维传统。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是与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和专制政治紧密相连的法律思维方式;而现代法律思维则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法律思维方式。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型既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许亚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198-201
中和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包含中道、适中和时中 ;和包含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 ,以及民族的和谐。尚中贵和 ,就要提倡人我和谐 ,保持和而不同 ;提倡家庭和睦 ,维护社会和谐 ;倡导环境道德 ,保护自然环境 ;坚持协和万邦 ,推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无讼法律思想及其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国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作为中国传统最根本的诉讼观念,无讼思想支配了中国传统的诉讼历史并影响了中国整个传统法制的走向.无讼观念的内涵是解决社会纠纷时尽量避免诉讼.但社会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古代社会通过道德教化、乡里调解、官方息讼等手段来解决纠纷.无讼法律思想虽然具有许多消极因素,但在现代法治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来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强国战略起着基础性作用;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它是贯通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古典系统论思想和宇宙图式,包括太和、心和、家和、人和、政和、协和万邦等宏富内容及价值准则,是中国文明历经几千年曲折发展而从未中断的重要的文化奥秘;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对传统和合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诠释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挖掘与阐发传统和谐精神的深刻底蕴及思想价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普遍和谐”的价值趋向,二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准则,三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法则. 相似文献
19.
韦伯的法律可预计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3)
德语Berechenbarkeit一词有计算和预测的含义,今人译作可预计性。德语法律可预计性就包含了这个词,意思是依据法律可事先计算出某特定事态将招致的法律后果。这一观念兴起于19世纪的德国。马克斯·韦伯做出过深入地思考。他将理性法律的基本构成单位设为法命题(Rechts-satz),依据特定的法命题,可以计算出一定事态所招致的法律后果。在他看来,司法活动遵循法命题与法律的体系化,为法律可预计性提供了技术上的重要保证;而事物能被认知,又是法律可预计性得以存在的认识论前提。这几项内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有关法律可预计性的思想体系。把韦伯的这个思想引入中国传统法律研究,可以发现先秦儒家思想中有阻碍法律可预计化的因素,而法家思想中则有推动法律可预计化的因素,由此推动当代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45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官僚以及普通百姓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观念。究其原因,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桥梁影响传统法律思想、佛教受世俗法律的特殊规范、佛教戒律与法律的相通与互补等因素使佛教影响传统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