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宝民 《老友》2012,(4):49-49
因为公司在德国有分部。所以我得以经常有机会去德国。时间久了,我发现了德国人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提醒。  相似文献   

2.
慢不下来     
徐昕 《社区》2014,(11):56-56
前几天去苏州玩,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夜游古典园林。多年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带外国朋友去苏州,在众多的游览景点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夜游节目。试想一下,踩着城里的月光,穿过一条幽静的小巷,推开一扇大门,走进一座古老的中式园林,  相似文献   

3.
我的睡眠越来越差了,经常整夜整夜地失眠,饭莱变着法地吃,也都是一个味:经常莫名其妙地忧虑,看什么都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神,除了无聊,就是沮丧。  相似文献   

4.
《人生与伴侣》2011,(10):49-49
卫斯理写过一个恐怖小说,叫《头发》。当然,我写的跟这个没关系,不恐怖,我写的,就是我头发的那点事。在我小时候,经常有一个诡异的画面。小小的我,洗完头发,丰干不干之际,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我娘坐在高处,给我把头发梳成一个马尾,然后,拿很细很长的带子,一圈一圈绕起来。在最下面打个结。怎么说呢,效果很像现在古装武打片里侠女的造型,还得是粗制滥造那种。  相似文献   

5.
叶夕夕 《社区》2009,(30):48-49
青岚是社区居委会的一名记录员,每天工作的大半时间就是对着电脑写资料,下班后大部分时间也是泡在社区网的居民论坛里,解答居民有关社区事务的咨询,总之,青岚的屁股就没怎么离开过座椅,眼睛没离开过电脑。一个月前,她开始觉得脖子特别酸疼,看久了电脑,颈椎就会很酸软,有时甚至有头晕的感觉。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后,青岚到社区医院去做了检查,医生告诉青岚,她的颈椎生理弧弓已经消失,说白了就是,颈椎变直了。  相似文献   

6.
幸福     
《阅读与作文》2011,(3):7-7
“我急切地需要帮助——不然我会疯掉的。我们挤在一个单间里——我的妻子、孩子和我的岳父母。我们关系很紧张,彼此之间经常大吼大叫。整个房间简直就是一个地狱。”  相似文献   

7.
初接四年级一个班,有一种新鲜感。然而上了几节课,我发现班上一个叫斌的学生,喜欢举手发言,但他的发言总是牛头不对马嘴,经常引起一阵笑闹声。之后,我也尽量不让他回答问题,渐渐地,他也失去了举手的兴趣,没事做又闲不住,不是动这就是动那,不仅在班上经常与同学闹别扭,还经常与别班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对人类是多么重要。非常幸运的是,我出生在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我们家真是书的海洋,书柜、抽屉里塞满了书,连厕所、衣柜里也有不少书。我爱读书,爸爸、妈妈都爱读书。闲暇之时,我们很少看电视,玩电脑。一家三口都在客厅里静静地读书,各得其乐。有时,遇到一本好书没有读完,连觉也睡不踏实。于是,我趁爸爸、妈妈熟睡后,偷偷爬起来挑灯夜读。为此,我没有少挨妈妈的批。周末,我经常去社区的托福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妈妈形容我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小书迷。  相似文献   

9.
许廷旺 《新少年》2010,(5):34-35
我家不远处是一个宠物市场,每天来这里的人特别多。 我经常到这里逛,就是想买一个小动物养。可妈妈只给我10元钱,不让我买贵的,能买到就买,买不着就把钱还给她。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东北沈阳整整生活了十九年。在这里,有一个经常谈到但是从未谋面的老乡。他就是在本世纪的历史上,有一个名字将始终是熠熠闪光的。这位几乎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峥嵘岁月的风云人物,以他传奇般的生命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涂上了一抹辉煌,他就是张学良。1993年,我接到广电部赴台湾演出的邀请。可是,就在临出发的前一天,我已经拿到手的机票和护照却被意外地终止。原来,由於某些特殊的原因,内地军人还没有赴台湾参加文艺演出的先例,因此,总政首长在我的审批报告上批下了:“目前,军人不去台湾为好”的字样。复经广播电影电视部部…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  相似文献   

12.
李惠娟 《社区》2012,(34):32-32
河南油田双河社区是一个为服务前线石油工人而建的生活小区,石油人“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个社区远离城市,处在农村包围之中。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这里的治安防范难度特别大。今年夏天,有一群不法分子经常在双河社区所管辖的各个小区里作案。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成才与就业》2011,(11):3-3
我经常跳槽,在国内不少城市都待过。每当朋友问我在何处就职时,我都会说在“中国移动”。——某网友自嘲对于个人来说,创业家精神就是不服输、不放弃的创造力,以及整合资源、分析现状、永远踮起脚尖多一点努力的执著精神。——贝塔斯曼中国总部首席执行官龙字女士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最怕的就是特认真地干了一件特没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14.
陈元武 《社区》2010,(32):43-43
麻雀们无意间发现了进入我家谷仓的秘密通道。那时候,我家的谷仓在后院的一个小屋里,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小门。后院有一棵樟树,经常有麻雀来此树上聚集。麻雀们发现了母亲经常挑着一担担黄澄澄的稻谷进出后院.而那些稻谷的最终消失地就是那间黑屋子。  相似文献   

15.
这一年,我上七年级,我的弟弟蒂莫西上五年级。我们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爸爸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六年级。在他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名叫约翰的男生,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约翰属于那种喜欢惹是生非的类型,因而经常卷入是非中。我爸爸经常会找他谈话,情况严重时,还会严厉批评他。糟糕的是,他不认为这是他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而是认为我爸爸故意针对他。因此,他经常找我和弟弟的麻烦,拿我们俩当他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16.
炒菜与刷碗     
赵彦伟 《社区》2005,(13):59-59
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就是无论是大还是小,有睡觉的地方才算真正有了家。所以房子刚买好,自己就从家具店搬回来一张大床。然后,睡在床上翻腾了一个够。直到自己筋疲力尽,才算罢休。我经常思索关于床和房子的关系。当然,你不要以为我这是有恋物癖倾向。而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以为床和房子是两者相依的。当你睡在一张能随便翻身的床上,看着平整的天花板,想像一下自己处在一种被包裹的温暖氛围里,感觉它们真的很亲近。在没有自己的房子之前,我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睡的床也各式各样。甚至一度在几米见方的屋子内放张破桌子当做床,上…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线性代数比喻成一个人,线性代数的知识体系就是骨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就是肌肉,背后的思想才是灵魂。如何探索线性代数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呢?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强化几何背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弱化演算过程,增强应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童年里,有许多趣事,而最让我捧腹,大笑的就是那次我们全家人与树毛虫大战的事了。那是在我五六岁时发生的故事,那个时候,我们家住在小树林附近,我和邻居的小伙伴胖胖经常在树林里玩。  相似文献   

19.
大师的机会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成名前经常四处走穴。有一天夜晚,他在一间小旅馆里正准备就寝,突然听见隔壁传来小孩的哭闹声,一哭就是三四个小时,搅得他不胜其烦。想到第二天还有演出,帕瓦罗蒂非常生气,准备去隔壁房间提醒一下。可是当他走到隔壁门口,抬起手正要敲门,却停住了。他忽然想到:“奇怪,我平常唱歌一个小时就筋疲力尽了,怎么这个婴儿哭了这么久还中气十足呢?”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