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户坂润生于1900年,在日本军国主义崩溃的前夕,1945年8月9日被法西斯势力害死狱中。他结合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成果和日本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他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己任,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高尚情操(参看户坂长女岚子著《回忆户坂润》189—193页,日本三一书房1948年版;转引自中冈哲郎编《户坂润集》479、489页,此书为《日本近代思想大系》第28卷,日本筑摩书房1976年2月版)。  相似文献   

2.
5月17日至23日,日本东京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哲学与逻辑学教授坂本百大先生来我校访问讲学。坂本教授是应我国家教委邀请,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定国派遣研究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的。 坂本教授在我校作了《欧美及日本逻辑学研究动态》、《符号学的本质及其现代意义》和《逻辑的先天性和语言生理学》三场学术报告。他首先谈到了古典逻辑向现代逻辑过渡的问题。他指出,是科学的发展要求逻辑学作出相应的变革,现代逻辑就是现代科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户坂润是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日本法西斯军阀对外讽狂侵略,对内残暴镇压的白色恐怖年代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主义精神和批判的战斗精神。他面对着野蛮强权政治毫不畏惧,敢于高高燃起真正人类的科学精神之火,向着各种反动的、错误的和非理性主义的思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不愧是日本“新型的唯物论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的领导者。在日  相似文献   

4.
户坂润生于一九○○年,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在日本军国主义崩溃的前夕,被法西斯势力害死于狱中。他结合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成果和日本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已任,誓死如归,表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高尚情操。日本的早期社会主义者,堺利彦、山川均,河上肇等,在思想观点中,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出了贡献,对日本和我国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都有很好的影响。然而,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和猖獗,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日本哲学学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中旬在北京香山召开了日本哲学、哲学史年会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唯物主义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并就研究日本哲学的方法论,如何看待日本早期唯物主义的特点,以及如何评价三木清、户坂润、永田广志、武谷三男、堺利彦的哲学思想等问题交换了看法。与会同志通过座谈、简报、提交论文以及译文、资料,交流科研成果,本刊等已选登了部份论文。为了便于对日本哲学、哲学史的研究与交流.这里将年会期间提交大会上的论文、译文、资料目录同时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先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是我国老一辈的知名学者。 30年代末,抗日战争爆发,张岱年先生蛰居北京,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完成了巨著《中国哲学大纲》(近年,日译本更名为《中国哲学问题史》)。40年代,进一步完成了《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50年代,张岱年先生悉心研究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特别推崇张横渠和王船山的哲学,写有《张横渠的哲学》、《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和专著《张载——》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等。在中国古代哲学上,张岱年先生是上承张王之学,在新的时代里”继续“讲”。近年来,他又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认为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才能创新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同一性、哲学史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史”问题,是长期来理论界重视不够、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正确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关系到哲学史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关系到辩证唯物论哲学的发展和前途;也关系到区分现实生活中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斗争,贯彻执行党在三中全会后的方针政策。因此,研究它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批判,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尤其他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原则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自觉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哲学上,杜林是一个地道的形而上学者。这使杜林在许多重要方面离开唯物主义走向唯灵论和唯心主义。例如,杜林在说明他的哲学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由于没  相似文献   

9.
在林彪、“四人帮”一伙的那个“理论家”授意下,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人民日报》上,刊载了一篇《哲学斗争与阶级斗争》的文章,把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定为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三次原则性的大斗争,并把它与复辟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直接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杨献珍同志成了“叛徒”,而且为党内最大走资派在建国以来(即十七年)推行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找到了理论“根据”。粉碎“四人帮”后,有的同志把三次争论中杨献珍同志的一些学术观点,仍然认作是机械唯物论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种干扰,说他  相似文献   

10.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的《实践论》、《矛盾论》版本同西洛可夫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直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两论”同西洛可夫《教程》的主要论点一致,而且“两论”是把西洛可夫《教程》的简单  相似文献   

11.
<正> 吴江同志在新出的《认识论十讲》小册子中,对我们同他就哲学基本问题上是“两条战线”还是两条路线所进行的论战,再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加给我们许多不符事实的指责,暂且不论。本文仅想同吴江同志先讨论一下他谈的辩证法问题。一、辯証法与形而上学吴江同志常常指责别人(不只是我们)是“在形而上学中思维”。当我们对他所提出的在哲学基本问题上进行所谓“两条战线”斗争的命题发表了异议时,当然也被他指为“不准许反对形而上学”。它若有其事地质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只有或只准许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而没有或不准许反对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斗争吗?”(《认识论十  相似文献   

12.
唯物论和辩证法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哲学相区别之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周恩来选集》下卷收辑了周恩来同志在革命胜利后的主要文稿和讲话,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根本精神。周恩来同志在分析、研究、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种问题时,都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3.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哲学上无神论与有神论、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始终反映不同阶级和党派在根本利益上的斗争。法家对儒家有神论、唯心论的批判,是儒法斗争的重要内容。战国初期的法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西门豹,在先秦的儒法斗争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战斗的脚印。《史记》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着他治邺时投巫修渠的动人事迹。邺县(现河北省临漳县)地处魏、赵两国交界处。公元前四百多年,魏文侯为了加强边防、巩固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权,选派西门豹任邺令。西门豹到了邺县,只见土地荒芜,城市萧条,人烟稀少,一片凄凉。他询问当地父老。回答说:“每年为河伯娶媳妇,可把大家害苦了!”原来,邺县在漳河旁,“漳水悍怒,迁徙无常”(《临漳县志》),经常泛滥成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儒法论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在政治路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都有过激烈的斗争。王充的《论衡》就是当时儒法两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一部捍卫法家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儒家唯心主义的哲学名著。在这部具有高度战斗性的著作中,王充继承了荀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以敢于斗争的反潮流精神,痛快淋漓地“伐孔于之说”,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被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塑造为圣贤偶象的孔丘、孟轲。他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无所畏惧的反孔战士、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动的孔孟之道,从来就是历史上一切尊儒反法的反动派用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精神武  相似文献   

15.
沈铭贤同志在《爱因斯坦式的唯物论》(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一文中集中论述了两个问题: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爱因斯坦式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读后很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现提出来继续向沈铭贤同志及其他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6.
译者按:阿瑟·戴维·韦利(Arthur David Waley 1889—1966.6.27.)系现代 英国著名翻译家及东方学专家,他对中国和日本文学、历史、绘画、哲学、思想史 等都有研究,他翻译的日本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颇能表达原文的趣味, 得到日本学人的称赞。他的关于中国哲学及文学的译著有《170首中国诗歌》、 《中国绘画研究概况》、《诗经》、《长春真人西游记》、《易经》、《老子道德 经》、《论语》、《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白居易的生平》等,并全文翻译《西 游记》。这篇引言是韦利专为1939年.1940年伦敦约翰·莱恩出版社及纽约G. P.普特南父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英文节译本所作(此译本美国纽约卡普里科  相似文献   

17.
张岱年是我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建立了“新唯物论”哲学,实际上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条新途径。他早期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中国哲学的地位和价值,揭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是固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以及人生理想的优良传统;在辩证法、本体论等方面突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色。研究方法上,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国哲学并注重比较法、逻辑解析等方法;他从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以及哲学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他预测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是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科学相呼应,走综合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1979年有了专门研究东方哲学的刊物——《东方哲学研究》,1981年4月又分别成立了中华全国日本哲学研究会和中国东方哲学研究会筹备小组。《东方哲学研究》刊出的文章和两个学会的宗旨,说明我国学术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东方哲学的研究工作有了进展;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东方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刊有《试论儒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幸德秋水思想研究》、《论植木枝盛和他的“尊人说”》等三篇论文。这三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份量,但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下边,试把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写出来,求救于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9.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创立了新实在论哲学,开创了逻辑分析哲学,对今天盛行于西方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思潮影响极大。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西方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等著作里,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陈述了他自己的历史观。罗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其历史观,代表了当代西方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的特征,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六十周年。列宁在俄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在反击马赫主义者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认真地研究了当代的自然科学,特別是物理学上的深刻变革,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写作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从这些著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