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行不悖的传统节日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新兴节日如"光棍节"等日渐流行。网络新兴节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娱乐宣泄功能、交友婚恋功能、经济功能、政治文化功能等积极的社会功能,也引发不健康的婚恋心理和模式、网络社交的诚信问题、非理性消费、挤压主流节日文化等诸多消极的社会效应。应该从政治高度、法律规制、经济引导、道德自制等方面引导网络新兴节日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节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时间、仪式、内容和隐喻等,且每一部分都能通过身体操演发挥社会记忆功能,起着促使社会秩序合法化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传统社会,节日只是一套符号象征体系,更多的是以宗教和农令的形式存在;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随着身体的国家化,节日逐渐成了国家、政权合法性诉求的一种工具仪式,日益政治化;但随着市场力量的逐渐强大,节日又呈现出新的趋势.现今人们对节日的抱怨,首先是由于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其次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相濡的结果,再次也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借助节日这一文化载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小说常借助时令节日来谋划结构、展开叙事.周而复始的"四时"观念有助于古代小说循环构架的形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带有"四时"转换性质,<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也常利用"四时"观念来完成故事之间的过渡性转换.在世情小说中,<金瓶梅>的"四时"秩序尚处在隐含象征层次,<红楼梦>的"四时"布局则已达到了哲理化高度.作为独特的文化心理:"四时感"有助于古代小说表达人物情绪的喜怒哀乐乃至命运的悲欢离合.在古代小说的"四时"叙事中,人们更多地利用"春"与"秋"来生发话题.呼应"天时"的"元夕"等几大传统"人时"节日,为古代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时机",并成为故事赖以展开的人文化时间刻度.每逢佳节,社会整体的狂欢热闹和个别家庭的生离死别容易出现错位,从而成就了古代小说的"乐中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节日的相互渗透是难免的。在中华民族中各民族的节日渗透,像春节,原汉族传统的节日,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中,早已被我国壮、苗、布依、蒙古、满、朝鲜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所接受,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外来节日的渗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外国人交往的增多,民间不少群众自发地参与一些洋活动,形成外来节日的流行。渗入的节日,较典型的例子是圣诞节、母亲节、国际护士节等。本文仅以圣诞节的流行为例,来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相互渗透:圣诞节始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耶酥“诞辰“的节日,在西方,圣诞节不仅是宗教节日,也是民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节日是自古以来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优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深厚、含蕴深刻.民族民间节日不仅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因.但是目前在中国现代化构建的过程中,民族民间节日的象征符号体系已经不完整,其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关注这一变化,保护民族民间节日的文化基因和整体结构,保护其核心价值,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旅游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短期、限时的特性.这类节日庆典旅游往往有大规模的群众参与度,并与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相关.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节日庆典活动逐渐向旅游开放后,复杂的节日场景、多重力量干预下的文化语境便产生,民族节日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遭遇变迁.  相似文献   

8.
一、自由与精神现象 1805年冬,黑格尔开始写作《精神现象学》,时值拿破仑兵临城下,耶拿大战即将开始.根据传说,拿破仑进城后,黑格尔看到拿破仑骑马在耶拿街道上走过,被这种"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所吸引.这位独揽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民选独裁者和侵略者",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依然是"自由"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祭祀型节日可以被看作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文本,节日仪式、节日功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复合、变异,但依然能从行为实践中推演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及其生存状态。溯源的目的不仅是寻找节日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些隐藏在言语行为背后的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这关乎着仪式存在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民族节日与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生产、民俗等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体育竞赛与娱乐活动很自然成了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再透过民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现象”去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在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博的大国,每一个民族几乎都有几个或数十个节日,每一地区由于历史地理上的相对独立,节日也各有千秋,繁多复杂,尽管经过数百年或数千年的演变,许多不适时和不健康的节日已被淘汰,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健康的节日被保留下来,而今仍在各地、各民族人民中间盛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有些愚昧落后的民俗文化事项被逐渐地削弱和摒弃,但更多的更先进的文化内容又被吸收进来,以新的形式被纳入节日之中,从而使节日活动的文化意蕴也就显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相似文献   

12.
节日文化与民族意识徐万邦我国有丰富的节日文化。节日文化对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对节日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使我们的民族意识适应时代前进的潮流,是十分必要的。一、我国节日有多少?我国节日之多,在世界上数一数二。56个民族自古至今到底有多...  相似文献   

13.
节日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节日民俗是民族文化特色的浓缩和集中展现。回族的民族节日分为根本性宗教节日、人物纪念日和其它宗教纪念日三种 ,且其节日民俗的日期确定、仪式及衍生事象都有独特的起因和内容 ,适合回族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节日遗产在当代中国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其本身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多样,极具旅游价值,而且作为节庆或节事旅游形式,也是旅游开发最常用的框架和名头。本论文围绕作为旅游开发对象的节日遗产是否能得到合理的保护、"政府办节"语境下如何进行节日的旅游开发、展演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式在节日遗产旅游中的实际运用等问题,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节日遗产的旅游利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推荐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好玩的节日吗?要不然我们出国去玩玩,看国外有什么有趣的节日,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狂欢,感受不一样的跨境文化,让精彩无国界!泰国感受泼水节4月前往泰国,不容错过的是4月13日开始、为期3天的泼水节(也叫宋干节)。泼水节亦是泰国的新年,这是泰国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届时,在外的泰国人都要赶回家乡团圆,游客也能轻易地感受到节日氛围。泼水的传统习俗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收获新一年的好彩头。  相似文献   

16.
节日(包括宗教节日、岁时节日与个人节日)是连接宗教仪式与成熟戏曲的中间地带,节庆仪式也是祭仪与戏曲之间的桥梁.戏曲在节日中走向成熟,又以节日为主要传播通道.因此,对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关系的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百年戏曲研究史已或隐或显地触及这一领域,前贤时俊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也留下了不少有待开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多重空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作为故事场景而出现的城市空间展示和城市地标聚焦,到政治斗争、权力象征、人才选拔和节日狂欢等都市政治文化的书写,再到发迹变泰的平民梦想、两性相悦的市井传奇、司法公正的内在渴望所构成的市民日常生活描绘,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展示了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得多的政治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内涵。这些城市书写塑造了鲜明而各具特征的城市意象,同时这些意象又成为城市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使生活于同一城市的市民获得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立场。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节日表演艺术具有了与传统社会有区别的现代文化属性:“有意义的形式”与“真实性”,这使其在旅游开发中作为旅游资源获得了合理意义.在民俗的发展过程中,地方传承主体的文化与经济诉求本身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力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环境中的民俗表演形式,对发掘民族节日表演艺术这种旅游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性格、心态、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充满着矛盾色彩。严复一生中有常为人们提及的两个对立;(1)前期(主要从1895—1910年)文化上激进反传统主义、西学救国论与政治态度上谨慎保守的对立:(2)前期比较进步,晚年转向反动,也就是前期作为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与后期转变为“反动顽固的愈懋老人”的对立。这两个对立,关系到对严复的总体评价,故须作认真的探讨。 一 要探讨严复的两个对立,需要严格区分两对概念;一对是文化上的,即激进的反传统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一对是政治上的,即激进革命论与政治保守主义。近代思想家的情况非常复杂,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不一定赞成激进的政治革命,而国粹主义者也不一定在政治上主张保守主义。大体有四类情形: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当代电影中,重庆是一个正在被发现和书写的城市,重庆的大街小巷是影像空间中重要的呈现对象,也是典型的城市意象,从而被赋予了多变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讨论了街道意象中的深层文化因素,即街道差异带来的身份对立、街道改造后的价值失落、现代街道中的自我迷失以及作为街道延伸部分的交通工具意象特征,从而探索街道意象中人与城、文化与城的变动乃至互动。从中,得以考察都市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精神的流离辗转,也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生活于其间的都市的驳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