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制政治"是民国时期知识精英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概念,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分析视角,也是历史教科书书写中公认的权威知识。民国时期该观念通过小学历史教科书广泛传播,逐渐从精英群体延伸到普通大众,遂成为普通大众认知、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视角和不证自明的知识预设。这种诠释不仅深深影响了民国民众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建构与认知,也影响了时下国人对中国历史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研究的梳理发端,以近三十年来中国古都研究的经过为中心,概括并探讨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而对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动向、主要研究领域及其组织、潮流,略作概括性的论述;亦就中国历史上的“大古都”为中心展开讨论,它们一般是指从夏朝至明清的漫长历史上最主要王朝的首都(国都).“大古都”这一用法,民国以后才出现,按照首都时间长、对后世影响大,逐渐出现“几大古都”之称.关于从“两大古都”开始,而后逐渐发展到“九大古都”的演变过程,分段进行了说明、分析,同时指出入选时的判定标准、主要论点以及其弱点,并作辨析、评论.  相似文献   

3.
晁福林 《人文杂志》2000,(3):98-105
周代的国人与庶民是最主要的社会劳动者,其身份的研究对于探讨古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力图说明在不同历史时期国人与庶民的身份特征的变化,说明国人、庶民与宗族的关系.西周春秋时期所谓的"国人",皆为宗族之人.换句话说,游离于宗族之外的国人,在那个时期是找不到的.在我国古史上,族和国人几乎同时退出政治历史舞台,其间的微妙联系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金树仁主新后,在开发西北思潮的影响下,国人再次关注新疆并重视其研究,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开发西北的呼声陡然高涨,新疆因其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引起了更多国人的格外关注。本文从时人对新疆认知的特点,如认知的主体、认知的途径、认知的范围、认知的程度、认知的目的、认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构与完善是20世纪的世纪难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实践上实现了对苏联模式"计划乌托邦"和华盛顿共识"市场乌托邦"的超越;理论上走出了西方近代关于经济制度相关论题的困境;认知上突破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时代局限,完成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超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建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逻辑和基本原则:制度变迁与技术变革彼此适应的互动性原则及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历史与逻辑优先性原则,制度变革的现实性原则和人民历史主体性原则,制度经济基础及规制的物质性和上层建筑及文化认知的象征性统一原则.中国共产党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变革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成长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自变量,并为世界人民的制度抉择提供更多选项.  相似文献   

6.
原以为在"知识改变命运"已然成为国人的经验和共识、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声愈来愈近并一阵紧似一阵的今天,那"读书无用"的论调早已被遗弃在历史的辙印中,成为残存在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一段苦涩的回忆.不成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竟再一次沉渣泛起,回荡在人们的耳际.  相似文献   

7.
考察中国现代民族共同体文学想象,须置近代文学域场于社会历史空间之中,挖掘王朝的没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及西学东渐等历史社会因素导致文学生态的变化,既要认识到西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在中国"赋形"过程中印刷资本主义、小说的兴盛及书面白话文普及为现代民族共同体想象提供的历史条件,又要认识到导致这些变化的"中国经验"——中国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一直处于西方国家民族体系话语与中国历史民族认知话语体系的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王明丽 《齐鲁学刊》2008,(2):158-160
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追踪女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立足于精神/社会性别建构的家园意识,身份认知中角色的互补与冲突和文化原型的梳理,旨在从社会历史语境的语言深穴中发掘出"这一个"带血带肉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国本土女性的现代化的生存经验和现代性的审美体验,即女性生存的真实生态和本质。  相似文献   

9.
林华东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11-118,159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中的西汉东瓯国内容简短,故其国都所在,至今仍是一大悬案。2006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温岭市大溪镇塘山村北发现了一座西汉之时平面呈"甲"字形的大型土坑木椁墓(M1),附近又有一座城址,发掘者遂宣称东瓯国都在温岭大溪,而塘山大墓则是东瓯王陵。本文从其古城方位与规模、塘山大墓及其随葬品特点,并通过对东瓯国史料、疆域和方言的全面剖析,以及温州的历史沿革,结合考古文物新发现,从而主张东瓯国都应在温州市区,温州建城实应始自公元前192年。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历史的说明无法回避"认知问题".伴随着对认知问题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对科学历史的深入考量,一种侧重于科学认知主体、着力说明科学概念形成和科学理论发展的心智本质和心理结构的认知路径逐渐形成.该路径为科学历史的说明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视域.探寻认知的具体进路,明了其"自然化的认识论"基础,辨析其方法论的局限性.对于构建说明的认知框架.重建科学历史的本来面貌.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尤学工 《理论界》2005,(1):195-196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现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履的历史经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两大范本——经典范本和经验范本。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依托儒学经典、乡规民约、家训家规、美德典范等"经典"教化得以有效传播,被民众广泛认知和认可;同时,又通过融入至国家各项典章制度,依托规范化的官吏制度、体系化的教育制度、民俗化的礼乐制度,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践履。当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应当有效借鉴和转化这两大范本,根据时代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变化重塑"经典"的价值内蕴,创造性地转化"经典"载体的运用经验和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建构的历史经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14.
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极大地危及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出于对西方虚假承诺之轻信以及对日本经验的乐观判断,领事裁判权之撤废与监狱改良之间的必然逻辑关系在清末时国人的观念中得以确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当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不过,尽管如此,当时横亘于国人心中这种认识论上的偏差在事实上却不失为推动中国狱制近代化转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国人于思想解放渐成风气,并在引进和仿制西器,改革教育以培养人才,从"重农"到"工商皆本"等方面取得某些实效.但在根本性的制度创新、文化精神方面,形成了对西方的"路径依赖"而难以落实.历史的启示是:思想解放应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状态,应植根于知识与科学,应紧密联系和依靠人民群众,还应容许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莫言小说创作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底蕴建立在其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乡土记忆之上。童年时期的"创伤体验"是莫言成长记忆中的生命情结;从"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到"阶级成分论"的社会经验构成了莫言人生和创作中的历史记忆;以"高密东北乡"命名的故乡是作家莫言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难所。莫言小说创作是其童年经验与成长记忆、家族经验与历史记忆、乡土经验与感情记忆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17.
"回回"作为一个指代特定人群的名称,在传统汉族社会中长期扮演着"他者"的角色,而这种认知的形成又和汉族对早先胡人的历史记忆紧密相关.这生动地反映在汉族社会中长期流传不辍的"回回识宝"型故事里,本文通过对该类故事的源流发展及演变规律的考察,揭示了传统汉族社会是如何从以往的历史记忆中寻求资源并与现时相整合从而构建出大众话语中的回回形象.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分部中争夺盐海的故事并不是对某个真实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和文学化表现,综合关于盐的存在和生产方式的历史地理背景以及《格萨尔王传》各分部本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该分部对岭国人拥有盐湖而姜国人缺乏盐资源的表达主要是为了突出姜人的异族特征,而他族的异族特征被强调的同时,史诗强化了多康地区藏族的族群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9.
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自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成王封叔虞为唐侯时起,至公元前316年韩、赵、魏三分晋国止,前后历时八百年左右.因而,古晋国的历史,在山西的历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份.古晋国历史悠久,疆域变化很大,国都也随着几经迁徙,因此,探讨古晋国国都的变迁史,对研究古晋国史,对研究山西历史和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学并非是个单一起源、线性演化的研究传统,它其实是多种学科的兴趣交集.叙事研究的跨学科线路可以通过"人文科学中的叙事转向"和"叙事理论中的认知转向"来进行追踪.跨学科叙事学的理论模式可以从语用/政治、语义/经验、文本/媒介三个层次进行建构,在对叙事虚构与经验现实互动关系做认知描写的基础上,派生出跨学科叙事学的各个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