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BBS、博客等新媒体逐步走上台面,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分众性、引导性和非线性传播等特点和优势,逐渐成为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大学生的生活主题。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敏感问题都能通过新媒体迅速进入高校,吸引学生,这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挑战下,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塑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  相似文献   

2.
赵晓丹 《理论界》2011,(2):12-13
中国目前有大约3.83亿网民,其中包括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1亿网民访问BBS;1.82亿网民开博客;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网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动者,当爆发危机事件或产生敏感话题时,地方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成为意见领袖,解决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舆情正成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在此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解读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干部理念偏差、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缺失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重视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加强网络规制的建设以及健全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对于政府管理的影响日渐显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对此,应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和政府部门间协作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新时期我国各级政府网络舆情掌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以及广大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同时,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这些都对政府传统的舆情掌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8.
李静 《理论界》2009,(9):9-11
当前,互联网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场里,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群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营造舆论、形成舆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在善治视域中,公民必须具有足够的政治权力来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论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实现政府善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边际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由于政府对网络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多样化网络舆情的处置不妥,引发基层政府信任危机.这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不具有妥善处理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手段.因此,政府应从网络技术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和网络话语的转变这些方面入手,来认识网络舆情频发的原因.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要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入手,增强政府媒体素养及回应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并充分利用网络、培育公共交流的平台,构建基于诚信的社会合作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李凌凌 《中州学刊》2012,(5):203-206
最近两年来,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当下中国的信息和舆论传播环境日趋多元,以官方媒体和微博为代表的主要传播平台,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两个"信息场"和"舆论场",撕裂着社会的价值共识。微博从三个方面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多源挑战信息控制;舆论多元挑战"舆论一律";社会动员挑战社会管理。政府应转变理念,采用新的思路调控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透明阳光政府,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赢得民众信任;参与舆论竞争,成为新舆论环境的"领唱者",用回应民众诉求来赢得舆论支持;尤其要注意防范微博的社会动员功能所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舆情是各种参与者对利益主体的看法的总和。网络舆情是持续围绕着一些与政治、民生、经济和文化有关的事件进行的,是人们价值观的一种反映和角力。网络舆情应对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是传播层,第二层是分析层,第三层是决策层(包括应对)。第一层包括了发送者、接收者和材料的选择等问题,第二 、三层实际上包括了利益相关层,也可以说是控制层。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但多发的网络舆情为高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和高校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主体,着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以两所高校的网络舆情事件为例,对比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的处置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帮助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出现正是这种影响的外显。如何监测并及时科学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应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尊重大学生权利意识,做好舆情引导。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引导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注重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上不断完善创新.当下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正呈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它们相互影响.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有利于引导社会情绪,让舆情的主题回归到主流话语体系,动员人民群众,解决社会矛盾,避免滋生颜色革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确保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及舆情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其特有的传播模式,而网络舆情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以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研究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对网络信息传播效应演化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分析,构建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是舆情和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其已经成为社会不同利益阶层言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同时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刀剑,影响着广大公众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在我国,由于舆情是指公众对政府的态度,舆情的客体也多与政府的管理活动有关,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有时还会演变成公共事件.因此,政府应从常态状态和应急状态两个方面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理念的全面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也给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及信息处理能力三个方面。为了使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适应智慧城市理念发展的新要求,政府有必要转变其网络舆情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涉腐舆情是大众政治参与的体现。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一种网络舆情具有一般特征,又具有其多线互动性、内容敏感性和爆发核反应性的特点。从网络技术发展、政治民主化和传统利益表达渠道谈网络涉腐舆情的现实性。并从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强化网络涉腐舆情疏导队伍建设和完善个人直接向权力部门申述的保障机制的日常应对与处置策略以及建立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强化公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及兴廉政文化的内化机制的长效应对与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