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30年代,黄宗英曾与周璇等明星光耀影坛,她主演的《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家》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上个世纪80年代,黄宗英创作了大量报告文学,感染了一批批的读者,在文学界享有盛誉。前不久,笔者来到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  相似文献   

2.
德永直,这个曾对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作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家,在今天的日本,提起他的人似乎不多了;但我们处在这风云变幻的现在,重读他的主要小说《没有太阳的街》,并面对今日的日本,仍感到它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29年6月起,《战旗》分五期刊登了这部小说,这期间,同时还刊登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伟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老铁的话》和村山知义的《暴力团记》等,一时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风行国内外,深受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对特里丰诺夫塑造的那些给人予强烈印象的“卓越的性格”,苏联国内历来评价不一。例如,有人指责作者局限在一个密闭的世界中,没有表现出可以打破某些令人绝望的命运和处境的力量,有人则由衷地称赞他:“莫斯科在您的笔下清晰可见”。从特里丰诺夫在苏联不大受青睐的事实,可认定前一种意见占主导地位。西方评论家们也认为,他的小说是在“描写贫穷、社会不公正和道德腐朽”,甚至是在“鼓吹消极情绪”。本文试图就《交换》、《初步总结》、《滨河街公寓》和《老人》中主要人物性格的描写提一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有道是女人天生是为爱情而生的,“不谈爱情”的池莉其实从其创作伊始就对婚恋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从最初引起文坛注意的短篇《月儿好》到稍后的《少妇的沙滩》、《长夜》,再到创作成熟期以描写当代都市烦恼人景观而轰动文坛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及《金手》、《一去永不回》、《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直至到近期作者将笔触伸向历史题材领域(所谓的“新历史小说”)的几部中篇:《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疑眸》等等,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由一个或几个“爱情故事”所构筑的婚恋世界。作家以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笔触.从生活的底层潜人这个世界,将这个世界中那些处于情爱  相似文献   

5.
在壮侗语族各族的社会生活中,“12”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它出现在壮族神话、卜卦以及壮族祖先所铸的铜鼓面上。在神话《郎正射太阳》、《特康射太阳》和《候野射太阳》中,天空同时出现12日,他们挽弓搭箭射落十日,留一日一月以暖人间和照夜路。在有关姆六甲的神话中,说她生12个子女,六男六女,互相婚配,蕃衍子孙。在宋代,壮族祖先“岁首以土杯十二贮水,随辰位布列,郎火祷焉。经夕,集众往观,若寅有水而卯固,则知正月雨二月旱,自以不差……。”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4,(8):48-49
神秘的天体《今图书集成》记载,夏廑帝八年,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夏桀、商纣时期,天空曾分别出现过三个和两个太阳;晋愍帝建兴五年,三个太阳并照,左右有光晕;晋穆帝升平元年,甘肃天水一带有三个太阳同时出现。对于几个太阳同时出现,古人认为是妖孽作祟,若碰到王朝末世的动荡时期,又会将这一现象和人君无道相联系,于是就有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首先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诗神”。其次,在他各种体裁林立的文学宝塔之中,小说,放射着光芒。他的堪同世界第一流短篇小说相媲美的那些短篇。不可否认,泰翁在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比较不错的长篇小说。可是,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其艺术匠心考虑,他的短篇胜其长篇。譬如,他的那些著名短篇《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弃绝》、《河边的台阶》、《太阳和乌云》等等。好象是一件件天造地设般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在短篇小说领域里,不是“千古绝唱”也“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8.
何顿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幸福街》写出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他以小人物 的日常生活作为叙事的基调,将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与普通人的凡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日常史诗 的笔致再现了民族秘史和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9.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小说《夜航》中,提出了一条不同凡俗的真理,即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他对“理想人”进行了全新的释义,对那些放弃个人幸福、选择担当使命的人,予以高度的赞美。他一反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对“自由”的顶礼膜拜,为人类的发展方向开启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小说文字优美异常,堪称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10.
落叶街     
我所居住的落叶街是一条两边生满梧桐树的望不到尽头的街道我在路边只是看也许我已经失去了行走的勇气不想知道路的尽头会有怎样的世界落叶街就是这个样子在夏天,一个不落叶的季节,阔大而碧绿的叶子遮满了天空也许到了秋天越它们会像雪一样把整条街道覆盖起来现在只是夏季这个不落叶的季节,那么多个夜晚当我要穿过马路对面我站在树根下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茫然地等着绿灯的汽车卷走落叶文攀》落叶街@黄列云 @李国芳~~  相似文献   

11.
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许多考古材料都与古蜀人的太阳崇拜和历法有关,而作为典型器物之一的青铜“太阳神树”,就是古蜀人太阳崇拜和使用太阳历法的最佳体现。它不仅具有“日、鸟、天、龙、树”等宗教崇拜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又是古蜀时期历法等科学知识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中辩证、和谐的思维和审美意识,内涵极为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世界,米莱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看见了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天空和太阳,看见了天空和太阳 下那无边无际的大地,看见了关空和大地间坚韧地生活着的人们,他坚定地向着他看见的那个方向走去,他的画作充满 了大地的重量,充满了太阳的光,让看他作品的眼睛充满了季节的沉重和苍凉。  相似文献   

1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在《讲话》以后出现的一部赢得了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它与《种谷记》《王贵与李香香》《暴风骤雨》《白毛女》等解放区的优秀作品一样,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在《讲话》所阐明的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人民的文艺时代。对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历史评价,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于《讲话》以后解放区文艺的评价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成就的评述,回答近年来有些同志对于评价解放区文艺提出的一些问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属于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集中表现的是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封建土地削剥  相似文献   

14.
萧晓 《今日南国》2006,(20):46-49
2005年,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电视尉《历史的天空》中,陈墨涵这一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阵墨涵”就是当年因主演《渴望》中的王沪生而红极一时的孙松。此后,孙松虽在影视剧中饰演过不少角色,但似乎都没有超过“王沪生”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相对沉寂之后,近几年,孙松突然又在荧屏上绽放出了异彩。《生存之民工》中的民工王家才、《历史的天空》中的陈墨涵,还有《非亲兄弟》、《刻骨铭心的爱》等等,他将一个个反差极大、鲜活生动的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大家很大的惊喜:孙松终于走出了王沪生的“阴影”,重新崛起了。  相似文献   

15.
《果树园》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三十七节“果树园闹腾起来了”中的一部分。作家丁玲根据她所要表现的生活和思想,精心地组织材料,在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表现了土地改革初期,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翻身后的喜悦心情和地主阶级失败时的复仇心理。本文主要谈一谈《果树园》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北村的《诗八首》展示了基督信仰的向往、感动、苦难、赞美、弃绝、救赎、平安、前行的八个历程,在一个无法抒情的时代,抒发了一种真挚的信仰和情感。对基督信仰的真实体会使得北村赋予了《诗八首》非凡的内涵和超越的向度以及心灵的幸福和灵魂的大美。《诗八首》导引了一种生命,即人心的纯正与美好。北村把信仰生命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诗八首》是信仰中被释放的心灵的成熟、自由之歌,是重生的心灵在湛蓝的天空诞生出的精致的赞美。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学中有这样一种"老实人"群像,他们忠厚善良,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利益,往往历经苦难,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在不同作品中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他们有着不同的结局。《饼干树》与《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老实人"的圆满结局在现实中也许不真实,但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特别是在童话中,为孩子塑造了善有善报的例子。  相似文献   

18.
丁玲同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最初出现的人民文艺的硕果之一,无论在中国、在世界都曾赢得较高的赞誉。但在一九五七年以后不公正地受到贬抑。现在,周扬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报告中,重新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明白地摆在“自觉地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之列,肯定它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前进的广阔道路”。周扬同志这些  相似文献   

19.
《我爱祖国大草原》于1976年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面中几个牧羊女骑马,一边牧羊,一边认真地读着毛主席语录。远处的羊群、草原、河流和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作品人物造型准确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紧凑,体现出人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何顿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给个人心灵带来冲击的小说,这些在场感强烈的作品是何顿对时代、对人性的观察。在其新作《幸福街》中,何顿由现场转向历史,通过叙写黄家镇幸福街上两代人、半世纪的生活历程,从源头梳理“50后”的一代中国人的人生轨迹和精神难题,以具有历史感的眼光探寻社会历史和个人生活中的剧变与恒常,重建了他现实主义文学叙事和历史判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