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观点,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伯恩施坦关于"最终目的"的理解和当时社会民主党"通常"的理解存在差异伯恩施坦理解的最终目的是"未来社会的具体模式或设想",而社会民主党人所理解的最终目的却是"夺取政权"。伯恩施坦反复指出,如果凭空描绘未来社会详细图景,就会导致空想,但是当时社会民主党人并没有热衷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因而他所反对的这种空想,一是为其误解和背叛恩格斯晚年思想寻找借口,二是为进一步推行其渐进、改良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方式服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的"实质"在于,它是在"重读马克思"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即澄清并矫正以往在"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上的种种误读成分,当归马克思的归马克思,当归恩格斯的归恩格斯,以便恢复马恩各自思想的本真性.这无疑是"重读马克思"的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杨雨帆 《东南学术》2024,(2):191-201
日本学者广松涉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段经典论述作出判断,认为在确立共产主义理论之际是恩格斯拉响了“第一小提琴”。事实上,广松涉的理解是错误的,他的文本分析无法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落后于恩格斯。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既主张将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来思考,也坚持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论述共产主义。在合作的著作中,文字的“撰写者”并非就是其所传达思想的“隶属者”。马克思对原文的增补绝非讽刺、玩笑之语,他的关于“共产主义不是‘理想’”的提法也不是针对恩格斯笔下的共产主义,而是针对“施蒂纳式的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共同创始者,抬高或贬低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段迎晖 《天府新论》2008,20(3):23-27
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者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时,存在着一个方法论错误--历史视野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进行解读时,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语境";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内在逻辑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关系.对我们而言,进行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要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更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去探究"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从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功能和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这才是从历史的视野中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根本目的和独特价值之所在,也只有这样,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最彻底的反驳.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设想问题颇有争论,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设想骆耕漠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作出了“两种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见”。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完整地预见到:作为未来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它开始时有可能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也有可能是两种公有制并存的形式。”又说,  相似文献   

6.
读了5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大形象印在脑际里,特别是他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更是令人难忘。他们撰写的著作,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是友谊的最好见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十九世纪觉醒工人阶级的兄弟情谊的集中体现。他们的友谊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必要条件。这种度谊是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照耀下最动人最纯洁的友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提倡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志式的友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亚愚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一文中,把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获胜的理论,说成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早已有的,并且不承认《共产主义原理》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几国同时发生的理论是马、恩的思想。我认为这是不能同意的。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同时发生”才能获胜的论断。虽然恩格斯对此文采取了当时工人政纲流行的问答形式表示不满意。但由此决不会得出象袁文所说的是恩格斯不满意此文而舍弃了它这样的结论。当时恩格斯在给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以苏联教科书为蓝本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尽管基本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问题思考的内容,但这种概括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遗漏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所包含的对人的发展尤其是重视个体发展的思想因素,人为地破坏这一学说本身内在的必然要推论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结论的内在逻辑性。本文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在科莱蒂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黑格尔"物质辩证法"的翻版,二者在本质上是内在同构的,都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而恩格斯就是这种同构的罪魁祸首,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罪人。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把恩格斯放到马克思的背叛者的名单之中,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完全对立起来,从而滑向了西方"马克思学"的窠臼之中。本文认为,科莱蒂完全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夸大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思想差异。同时,也无视辩证唯物主义与黑格尔辩证法两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共产主义的含义及十二大文件的重大贡献共产主义一般说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将来要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二是指为了实现这种制度而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在这一运动中产生,又反过来对这一运动实行指导的思想体系。也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运动(也叫共产主义实践)。这三方面既是互相区别、又是紧密联系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人类的文化财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得到了科学的说明;共产主义运动则是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琳 《天府新论》2009,(1):10-14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把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状态,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社会和谐是到达这种状态的实践过程,和谐社会是人类利益一致的真实共同体,其实质内涵是关系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出了科学预测,但没有过于具体的措施,为现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具体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列宁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学界,一种流行的观点指责社会民主是改良主义,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民主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民主所持的态度并非如此简单化和单向度。恩格斯对英国社会民主制的展望、马克思对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共和国"理想之实现的判断,拆射出他们视野中的社会民主就是一种无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而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某些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批评,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原因,则需要进一步辨析。后来苏联政治模式的缺陷充分地表明了简单化地断定马克思反对社会民主所产生的消极后果,这一点已为卢森堡和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澄清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民主概念的误解,有助于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两条道路说"出发,在确认马克思"第二次转变"即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恩格斯在"第一次转变"中的主导地位和他"经验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道路对"第二次转变"的积极作用。广松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考证和他的《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一文的最大成果,就在于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中"第一次转变"和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恩格斯独特道路"的研究;他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第一次转变"和"恩格斯独特道路"的意义。广松涉在这一问题上的"偏差"有其世界观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卢昌军 《江汉论坛》2007,3(8):69-73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的同异比较分析,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二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在其30余年的革命生涯和理论研究进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的,体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理论的继承和弘扬,凝聚着列宁在分析和总结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智慧结晶。从思想发展的脉络看,列宁这一理论的演进大致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917年11月前,1917年11月——1920年2月,1920年2月——1924年。十月革命前,由于缺乏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经历和材料,列宁从其一贯所持的严谨的研究态度出发,从未细致详尽地描述过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而只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论及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问题,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对"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到马克思"在引用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把作者不愿意出版的著作当作他的主要的真实的思想;二是把作者已经删除的话作为作者思想的论据;三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著作当作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不顾马克思读者对象和境遇的变化,人为地造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其思维方法仍是传统"本质主义"的方法而不是他们所声称的后现代的文本境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共产主义则只是一种运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必经的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把未来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并且摒弃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名称.马克思在1849-1850写成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为"革命的社会主义理论",把未来社会称为社会主义社会.自此以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名称就一样了,指的都是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未来社会.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但并没有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1917年8-9月间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是把头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把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的伟大纲领。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相继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职工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当吋阶级斗争的实践,总结了阶级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的作品.但两位经典作家各自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贡献,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从这部著作的马克思所加的边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目的,他们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各自贡献看,第一章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部分应该主要为恩格斯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