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4-2013年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实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呈现出“M”型发展趋势,初始和期末年份并未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但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2)城市化高度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广东表现尤为突出;低度包容发展型和非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区基本均属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广西表现最为明显。(3)对于不同的区域类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成为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对于四大板块而言,东部地区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中部地区表现为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西部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东北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和市场化水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影响因素和中国城市化对策姚先国,许庆明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区域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其实质是农业劳动力随产业转移而发生的城乡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广义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农业剩...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非均衡增长进行了简单的判断分析,然后探讨了造成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原因,再对其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并具有明显时空差异。出生性别比先增后降,具有阶段性差异,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与城乡差异。为验证人口生育政策、城镇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包括总和生育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城乡收入水平比等变量的出生性别比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1985—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提高总和生育率能降低出生性别比,城镇化率与出生性别比成倒U型关系,人均GDP与出生性别比关系不确定,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促使出生性别比失衡。据此可知,单纯发展经济不能使出生性别比趋衡,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使出生性别比再次趋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相似,都呈现起步—加速—成熟三阶段特征,当前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即将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既受经济因素也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和政策因素影响尤为突出,而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国家层面上的城市化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此外,中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受到自然与区位条件、国家与地方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应在顺应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应着重强调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战略转型,集中力量解决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三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化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房地产金融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009—2019年的房地产金融化程度进行测度与研判,并利用VAR模型测度我国房地产金融化水平与住房空置、货币政策等重要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居民、房地产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金融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居住属性与投资属性的转换会形成房地产金融化,且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导致房地产过度金融化。整体上,我国不存在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处于低金融化水平,但存在潜在过度金融化风险;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可能性最大。而对于房地产金融化影响因素,住房空置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化水平冲击最大,货币政策、心理预期与国内经济形势次之。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城市化研究:西方有关理论的演进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研究是城市社会学中一个重要主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有关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样式、规模及水平,不仅为国内学者所关注,同时也极大吸引着国外学者的注意力。本文以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城市化研究为线索,结合西方学者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献,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按照研究主题、方法和学科分类的不同,概括性的分析了西方学者在开展中国城市化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城市化研究应学习借鉴和关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是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区域和结构两个维度入手,同时考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和分配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力求勾勒出区域服务业发展内部结构影响因素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行业拉动率和贡献率的测度,解析产业发展历史演进及其演进特征,构建地理空间经济权重矩阵测度产业发展空间经济关联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截距和斜率变化虚拟变量模型深入剖析产业发展政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并存且传统轻工制造业规模偏重,产业空间经济关联度偏弱,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具有显著政策效应是福建省产业发展的现实特征。由此提出,实现传统轻工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经济关联度,积极培育和争取新政策制度优势是新经济常态下培育福建省产业经济新增长点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2011年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三个特点,即规模大、速度快,半城市化现象显著;城市化的区域差异显著;都市化现象已经显现,大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其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本文从政策制定和空间策略两方面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认为要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半城市化的问题,二是要实施都市区和城市群发展战略,预防城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9世纪受西方外力的影响,中国开启了一条新型工商业城市的人口城市化道路,它与传统中国的市镇型城市化道路构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两条路径。囿于时代条件,19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并不是经济社会自然发展所引起的正常的城市化道路,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而这又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扰等因素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于监测评估和促进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在厘清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人民幸福感为目标函数,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2010-2015年我国28个省份的发展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期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发展综合质量及其在各个维度上的排名均在全国前列;甘肃、安徽、江西、云南排名靠后,但"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差距在逐年缩小.最后,指出评价各地方发展质量不可忽略人民生活层面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超 《西部论坛》2010,(4):73-80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广西高等教育出现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1937年以前的广西高等教育开始起步,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在1937年以后,无论是高校数量与办学规模,还是学科层次与办学声誉,广西高等教育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新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反映了新桂系统治以来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则与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对发展后方各省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以及学人的大规模内移有着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等。今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为了顺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城市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城市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方面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