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复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大多由两个分句(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多重复句”几经修改,但还有不太严密的地方.为了更准确的理解,就其不妥之处作如下浅析.教材以例句(3)为依据,说:“例(3)的情况不同,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又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这样,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就包含了两种逻辑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一层套一层.这样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这两句话有两个疑点,容易造成错觉.“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又都是表示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紧缩句,从结构来说,它是单句的形式,如:前后分句只出现一个主语,后一分句没有主语;至少有两个谓语合并为一个整体,中间没有语言停顿,书面上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一般有关联词语联结两个谓语等。但是,从意义来说,它却育着复句的内容,如:表示假设、条件、转折、因果等关系。对于紧缩句,可以概括地说,这是复句的特殊现象,用单句的形式表示复句的内容,是复句的紧缩。不过,概括的认识毕竟只是概括的认识,有若干问题还需进一步分忻研究,其中之一便是紧缩句与单句的复杂谓语的区别和辨认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句看看: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语法著作,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承接复句的切分采用多分法;对一些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的切分,则往往采用多分法。对上述的承接复句采用多分法切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分句之间上下相连,呈鱼贯式排列,只有一个层次;对上述的并列复句采用多分法切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分句之间左右平列,呈雁式排列,也只有一个层次。我们认为这两类复句中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可以采  相似文献   

5.
这部书对一千余个常用成语逐个作了“例释”和“提示”,故名《成语例示》。“例释”包括:①释义,②例证,③句法功能。“提示”包括:①成语的结构类型,②正音,正形,③褒贬色彩,④近义成语,反义成语,⑤语素的解释和比较,⑥用法上的特点,⑦有参考价值的古汉语资料。这部书例证丰富。每个成语至少有五个用例。用例绝大多数采自名家、名作。这部书对成语的句法功能作了分析,试把句法功能分为:①用作主语,②用作谓语(包括有些语法书上所指的能愿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兼语句谓语、连动句谓语等),③用作宾语,④用作定语,⑤用作状语,⑥用作补语,⑦用作独立成分,⑧用作分句(或独立成句)。  相似文献   

6.
一、“因为……所以……”(一)课文内容(1)因为他工作很忙,所以我不愿意为这件小事情去打扰他。这是个偏正复句。前一分句说原因(或理由、根据),是偏分句,后一分句说结果,是正分句;用“因为”和“所以”联结起来。这种复句,反映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叫作因果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有时也可以不用“因为”和“所以”,如上例就可以省去不用;也有时候,只用“因为”,或者只用“所以”。表示原因除用“因为”外,还常用“由于”。表示结果除用“所以”外,还常用“因此”等。有时候,先说表结果  相似文献   

7.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练习四第三组答案认为: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是转折的,用“不是……而是”能正确地表达这种关系,原句如下:“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我认为,编者单从字面上出现了一个“不”字,就断定此复句是转折复句,是错误的,它是并列复句,理由是。①两个分句意思一致,语义上并无转折,“不单凭热情工作”与“把气概和求实精神结合”在本质上、内涵上一致。②转折复句在形式上可加“但是”、“却”等转折连词,而本句不能加。 《反对党八般》一文练习二答案有两处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中的偏正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正复句”中的分句,有正意所在的分句与非正意所在的分句的区别。正意所在的分句为正句,非正意所在的分句为偏句。 偏正复句中,有时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例如: 缘他气禀有善恶,故其才亦有善恶。(卷59) 虽说意粗了,其文义却不错。(卷52) 有时是正句在前,偏句在后。例如:  相似文献   

9.
复句有2类:一类是简单复句,即复句中只有2个单句;另一类是多重复句,即复句中有2个以上单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4.6.3.2规定:"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可见,多重复句内部用句号是不规范的。为便于理解,标准列举了如下4个示例: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习的一段时间里,从备课到讲课,使人感到“多重复句”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尽管自己作了很大的努力,教学效果仍不够满意.“多重复句”,主要是讲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层次.所谓“重”就是层次,“多重复句”就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它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由于它包含的分句多,层次多,结构层次和意义关系也比较复杂,不是一看就能把  相似文献   

11.
条件复句是是偏正复句的一种,任何一个条件复句的分句间都存在着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一般现代汉语语法书常把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分为三种:假设条件句、特定条件句和无条件句。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虽然p,但是q,所以r”句式的层次划分存在分歧。本文从语料统计和语义表达两个角度论证了这类句式应分析为转折一因果型。讨论了三方面的内容:语料统计结果表明“转折标+原因标”比“原因标+预转标”的语用频率高,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从语义角度对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以多重复句实例验证了转折关系包孕因果关系这一复句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分句的分类中,二分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分系统本身的弊端,邢福义先生经过对复句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因果·并列·转折"的三分系统。与传统的二分系统相比,三分系统不仅将"转折类"独立出来,而且在分类原则和要求上都具有统一性,更加注重关联词语、逻辑语义在复句分类中的作用。因此,三分系统更适合复句的研究与教学,并且最终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提高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外,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复句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概括地讲,文言文复句在其类别、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复句的各个分句常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这些关联词语,既有连词,也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根据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的主次地位,首先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根据分句之间的不同意义和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进一步可分为并列、连贯、选择、递进、总分、假设、条件、因果、目…  相似文献   

15.
眼见的①吹翻了这家,||②吹伤了那家,|③只吹的水尽鸦飞罢.1)包孕句.主语,“眼”;动词谓语“见的”.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曾经提到“得”是“到”的音转,本句的两个“的”字就是“到”也就是“得”.宾语是  相似文献   

16.
1 解说复句是先秦出现十分频繁,使用相当灵活的一种复句。先秦解说复句的基本形式,总是被解说分句在前,解说分句在后,这与现代汉语相同。按照结构形式,先秦解说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后句仅仅解说前句的某一成分;(二)后句对整个前句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解说。以下分别讨论这两大类型的结构形式和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尽管目前语法学界对复句的界说看法不一,但对其主要特征的归纳,大体上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联系紧密、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分句与分句之间有较小的语音停顿,句末停顿较大且表示某一种句调,分句内一般有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几个分句共同表示一个复杂而有关联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18.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1988年6月出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复句问题,就叫参考的参考吧。 《教参》第一册24页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中对下面两个复句是这样进行比较性分析的: 并列 ①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条件 ③不改善党的领导,|就不能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一标点符号中点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句号、问号、叹号分别表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点号有三种:“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部也用分号”,“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点号,“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示下文”。各种停顿,长短不同,显示的等级也不同。一般说来,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