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从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出发,对无产阶级如何夺取进而巩固国家政权提出的系列主张。葛兰西批判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突出意识形态的能动性,其基本主张的积极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理论可能,值得借鉴。然而,这一思想并非是一个逻辑周延、具有自洽性的理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也有明显区别:在社会历史观上,葛兰西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依托社会结构所作的分析中,"市民社会"的政治意义被夸大;在主体维度上,表现出对文化精英主义的复调变奏;在方法论上,葛兰西的策略主张与现实形成反差,虽然愿景美好,但可操作性不强。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的效度和限度,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领导权理论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拉克劳、墨菲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两种社会历史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另一种则是领导权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历史观,它突破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逻辑;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首先是列宁提出了政治领导权的理论,尔后葛兰西则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拉克劳、墨菲正是在列宁、葛兰西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领导权概念.他们超越了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走向话语领导权,完成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哥白尼式革命,颠覆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论,表现了一种随机性、偶然性、非决定性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应该如何革命的问题,葛兰西在借鉴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东西方情况的差异并结合本国国情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阵地战”为核心的一整套策略体系。同时,通过以“实践一元论”为基本特征的实践哲学的论证,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逻辑严谨而又自成一体。这是葛兰西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尽管葛兰西强调通过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由于他的理论设想所具有的超然性和独立性,使这一理论在面对现实时难免出现不足与局限。葛兰西对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体现了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探索精神,对于已经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一理论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葛兰西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知识分子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家",扮演着使文化合法化即建立文化领导权的政治功能,因此,属于自己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无产阶级实现其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当代思想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今西方左翼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我国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来源、基本内涵、重大意义、现存困境和实践路径等维度进行,体现出我国学界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在未来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中,学界需要进一步厘清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在理论关切的基础上加强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视野,在既有学科研究领域中拓宽学科视野,从而为党和国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通过深入剖析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要旨,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注意意识形态的创新能力;要特别注意发挥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创新中的特殊作用;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实力求是原则和平等民主方式;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看意识形态掌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思想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等关系的深刻思考。"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掌控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国目前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在葛兰西看来,在国家的统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不但会通过武力和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还会通过精神领域中的道德等柔和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在内心深处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葛兰西认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夺取具有阵地战的特点,具有持久性,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一种较为温和与隐蔽的关系。赛义德受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很大启发,把这一理论扩大运用到西方对东方的关系上,指出当今东西方关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赛义德等一批后殖民理论家所致力的就是要解构西方话语霸权,重铸全球化状态下西方与东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任何理论作为一种由概念构成的阐释体系,它的理论功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将某些普通的词语专门化、术语化的过程。通过这些被赋予特定涵义的术语的运用,理论展示出它独有的风格和力量。"阐释场域"是一个概念坐落于其中而比概念更大的空间或场域。从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再到拉克劳、墨菲的话语领导权,阐释场域的变迁展示了领导权理论自身发展变化的轨迹,也给社会实践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领导权在各种复杂场域的不同阐释做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在革命实践中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阐明了掌握文化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性,指明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提出了要重视知识分子在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现实的社会基础,社会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集聚,这是议程设置的思想前提。网络主体利用网络进行议程设置,增强其话语叙事能力、激发网络群体极化、消解传统权威,影响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弘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守正创新;在巩固宣传文化主阵地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在弘扬网络空间正义中增强政治引领,不断巩固网络空间的主权意识;在以议程规制议程中不断强化网络空间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因彰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功能的内在需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内蕴着对意识形态话语范式实然形态的历史性超越与发展性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回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探寻促进新时代话语体系发展变革的动因与内生机制,以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学术性表达,促进理论话语的实践性转向,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其话语结构、属性与功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症候。随着80年代的终结、现代性的断裂、消费革命的发生与全球化逻辑的形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范式,最终陷入阐释的焦虑与贫困。本文考察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性特质及其在当下的阐释焦虑,并从新的社会文化结构与话语生产机制出发,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作出局部的话语修正。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话语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及其生成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关系塑造力显著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着力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结果.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模式,反映着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理念和行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和文化,具有主体性与凝聚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发展,对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马克思恩格斯的遗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正式出版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形成一股强劲热潮.但是,由于理论家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因此产生了理论主题各不相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学者有乔治·马尔库什、乔治·拉瑞恩、比克胡·帕雷克和戴维·麦克莱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力图廓清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相关问题,从而使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被接受和再阐释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解读和研究成果为我国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