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理论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华 《学术研究》2007,(4):132-13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理论研究是从小说美学研究起步的,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小说理论更多地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小说理论。西方叙事学的引入促进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建构。然而,中国小说理论建设并没有完全遵循西方从经典叙事学转向之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对小说美学和叙事学的兼收并蓄中,一直自觉不自觉地走着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对 2 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总体特征的一般描述中 ,“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特征的交织并存” ,应是最为流行的结论。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现实主义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演变 ,似乎没有得到深入的分析和充分的肯定 ;现实主义的文化内蕴依然是决定实质的“体” ,新的表现方式、新的风格面貌并非都是源于对现代主义的借鉴 ;可以认定的借鉴成分也未必都值得肯定 ,即使应予肯定者也只是依附于现实主义精神本体的“用”.  相似文献   

3.
李红秀 《天府新论》2004,9(4):112-116
中国小说的通俗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但在 2 0世纪却多次受到排斥。进入 90年代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 ,许多作家自觉认同和接受了通俗化。 90年代小说的通俗化端于“王朔现象” ,并在“新写实”、历史题材小说和各种“新”字旗号小说潮流中蓬勃发展。其总体特征表现为世俗化、时尚化和语言的生活化 ,并呈现出雅、俗合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灵红 《学术研究》2001,8(10):95-98
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现实主义特征表现在情感构成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仁心、乡心和童心,是汪曾祺小说具有抒情特征的情感基础;而非情节故事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疏朗的抒情空间,平凡真实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诗意,以及朴素清新、气韵生动的语言表现则构成汪曾祺小说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5.
乡土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中国文坛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写实派作家在坚持“为人生”文学观念的前提下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 ,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追求。恋乡心结是 2 0年代乡土小说产生的重要根据 ,乡土作家们以一种深意的笔触去营造乡村世界 ,他们是生活于都市中的“边缘人”、乡村羁旅者。强固的乡土文化心理积淀与陌生的病态的城市生活体验 ,使他们的灵魂游离都市 ,漂泊于乡野大地。他们在创作中去精神还乡 ,去参与民族文化的现代重建。可以说乡土成为 2 0年代乡土作家创作的不可抵御的永恒诱惑 ,从而促成了2 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先锋文学是泛指一种处于流动状态的居于时代前沿的探索性、实验性的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小说具有某种先锋品格,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小说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先锋,其内质却是精神虚弱的媚俗。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引入了西方意象派理论并对意象内涵作了较为准确的理解,徐迟、邵洵美论述了意象派反浪漫主义的诗学史意义,并论及了客观性意义;朱光潜对中国古代诗学的意象内涵、意象形态、意象功能作了独特的研究,并创新性地研究了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演变史。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现代派的意象诗的创作,对整个中国新诗理论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西方诗学中国化、古代诗学现代化,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化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再度繁荣,随着社会思潮和美学风格演变,20世纪80年代诗化小说在诗意内涵和叙事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这突出表现在叙事空间由前期的完整统一裂变为后期的多维杂存。叙事空间的裂变适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心理,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演变逻辑相适应,是受到形式主义美学思潮影响的结果。诗化空间的裂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它既是一种抵制僵化的现实秩序的方法,也是诗化小说应对现实和摆脱边缘化文体地位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丽 《殷都学刊》2006,(1):73-76
20世纪40年代的权威小说理论在战争的特殊背景下,表现出了非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化”特征。这一具有“两极对立性”理论特征的小说要求,不仅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作出了规定,在选材构思、结构布局、情节模式及艺术倾向上也对小说进行严格的控制。此时期非权威的小说理论在对前述“典型化”理论的极端性、对立性进行纠偏的同时,其理论自身也与前者形成了“极端的对峙”。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辑刊》2007,(2):206-211
市民小说是市民社会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即市民文化的文学性表现,以世俗化、平民化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直接体现着市民的生活理想、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方式等。通过对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市民小说流派、作家和文本的研究和梳理,力图回溯上一个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蜕变发展的宏观面貌,进而揭示中国市民文化、市民文学不断摆脱农耕文化影响,逐渐走向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浪漫主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并未真正从小说创作中退隐。反抗、激情、自然和民间等多个浪漫主义最基本的要素依然是许多小说的重要特征,并得到了丰富复杂的表现。与传统浪漫主义的辉煌相比较,当前的浪漫主义显得黯淡和薄弱,并有不少变异,但它的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由于路翎创作内涵和审美风格的异常复杂性,人们很难以任何一种既成的理论模式去界定、规范他的小说创作。但纵观路翎的小说创作,以下几个方面应当不容忽视,或者说路翎的小说在思想内涵和审美风格上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对现实人生生活的大胆看取和如实描写使路翎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突出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和丰富饱满的现实主义实质内容;二是对人物灵魂的充分关注和深入挖掘使他的小说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思想性质;三是小说中的人物所特有的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本文着重论述了路翎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美国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文学流派繁多,异彩纷呈;戏剧、诗歌、小说各领风骚,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文学批评表现出独立性、多元性和科学性;文学创作者具有反传统性与创新性.这些特点使美国文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家族作为一种观念、制度、文化引起了不少作家关注的热情,当代文坛出现了不少风格独特的家族小说,这些创作在继承中国现当代家族叙事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其对家族观念与民族革新等关系的历史反思;对家族精神性格与生命意志的弘扬;对家族生活与伦理情感的颠覆和解构走向了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0年代小说中充斥着生命意识的刻意书写,它们汇聚成了当代文学中壮观的生命大潮.本文对这一生命大潮凝聚成的主题群进行分析,力图剖析当代小说中人的生命意识探索的历程和特点.20世纪 80年代小说中奏响的生命旋律,加深了文学对人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民俗风情,是创造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与行为)。在西部乡土小说中,西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与西部乡土小说的独特文体特征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花儿”与“民歌体”式、民俗事象与日常生活叙述流,民俗杂色与文化心理冲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文章认为新现实主义有其现实品格,勇于真 实地反映社会改革与人民生活的历史全景,真实地反映改革中国企和农村所遇到的前所未有困难,贴近生活, 贴近人民大众,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两个可能的学术生长点,即诗学研究和哲学分析.无论诗学研究还是哲学分析,都是我们重新进入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内部的视角,通过这些视角,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史的内在复杂性与丰富性,从而促进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理论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主义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主潮",对新文学起着推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在新世纪文学的背景与视野下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反腐小说表面的现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部的现实主义追求,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而底层小说也因自身命名的争议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表达底层、采取什么叙事态度表达底层等问题的提出,使得现实主义叙事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削弱.只有分析与反思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困境,才能获得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真正写"现实"而非理想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前后、1985年、1987年,这三个时段的女性荒诞小说颇引人注目.它们都是以对传统的拷问与对现代的呼唤而备受青睐的,而且一度成为80年代各小说潮流的代表作品.本文分析了这类女性小说形成的原因,并从主题指向、人物形象,美学形态、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阐释其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它们对其后的女性小说文体建构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