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中心的建设既要重视"需求跟随",也要强调"供给引导".从金融中心的建设定位来看,需求因素更为关键.根据金融地理学中的信息腹地理论,宁镇扬区域一体化下,南京的金融中心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信贷资源的跨区流动机制,建立信贷资产交易中心;二是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股权投资机制,建立私募股权投资中心;相应的政府引导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作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标准,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对南京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进行度量,明确了南京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论证了南京“承接上海、合作苏杭、辐射中西部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提出了未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增强辐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是南京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实 证分析南京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区域性金融 中心的功能定位,主张通过金融机构的重组和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快南京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社会加快了发展,以此为基础,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开放金融体系,南京的金融业也加快了发展.南京金融业的加快发展既是南京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南京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蓬勃发展中的南京金融业,不断改善着的南京金融服务,为南京经济社会跨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与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也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都市的形成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城市认同、城市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明代中后期南京士绅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对于传统的分析模式,尤其是"城乡连续统一体"概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城市的行政区划,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以及时人对城市的意象都有其各自的空间维度;它们通常超越城墙的围界,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性"的缺失.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城市士绅与腹地农村之间的关系亦不尽相同,其具体特征受到城市发展模式、士绅家庭背景、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因素影响.明代南京的发展不同于"中心地"模式,其士绅社会显现出较强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成渝两市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发现,除去地理位置造成的两个城市开放竞争力劣势这一因素,成都和重庆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基本可形成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互补。同其他较发达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的经验和过程对比则表明,成渝两市的人均GDP、金融规模等总量指标具有一定天然优势,但涉及人均GDP等指标时则较广州、上海等已基本形成金融中心的城市差距不小,甚至与二线城市武汉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构建成渝区域金融中心,尚需大力提高成渝金融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扩大成渝金融规模,吸引金融人才,促进金融创新,加强政府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谢沛善 《学术论坛》2007,30(9):89-93
金融集聚及其效应的影响导致金融中心的产生.构建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战略抉择.但其约束性条件也是明显的.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发展资金需求为特征的区域性筹资型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内培外引,加快金融机构集聚速度;整合资源,构筑完善的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注重区域性金融生态建设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自由港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是我国自贸区转型升级的样板。依据中心地理论、借鉴新加坡经验,福州建设"腹地辐射联动型"自由港的思路是:近期在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内建设"深化经济改革试验区";中远期可根据福建自贸区福州和平潭片区的区位优势、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承载力及发展潜力进行科学布局以实现向自由港的转型升级;加强对腹地市场的辐射联动,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区域辐射功能的不断增强,现代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优势.南京都市圈既是"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消费结构正进入升级阶段,为南京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当前,商贸流通业占据着城市区域经济的重要份额,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设计出商贸流通竞争力模型,对南京商贸流通业进行全面的评述和比较,分析其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南京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亚欣  陈茜 《理论界》2005,(7):211-211
金融中心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模式,即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政府主导模式成为主流。在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应注重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包括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以及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进行规划和引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