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茶马贸易肇于唐,始于宋,盛于明,衰于清.有明一代,茶马贸易贯穿始终.明代茶马贸易主要有西北、西南两路,而河、岷、洮三州则是明西北茶马贸易的行政中心及主要交易中心.明朝的茶马贸易,不仅仅是一项国防政策,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它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明王朝西北边防的安全,同时还极大的促进了内地及河、岷、洮等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及各民族融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试论官营茶马贸易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历史上曾一度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民族贸易形式——官营茶马贸易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认为茶马贸易活动为民族融合打下了经济基础 ,并对西北边疆安宁与边防巩固产生过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茶马政策进行具体分析 ,提出茶马贸易对内地和周边民族经济文化的影响 ,应从正负两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3.
官营茶马贸易职官,作为宋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宋代茶马贸易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更替与变革勾勒出宋代茶马贸易的兴衰或变迁,主持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始建于宋代,其建置并非一开始经营茶马贸易就有,而是经历了初创时的摸索与完善,本文仅就作为茶马总机构的都大提举茶马司的沿革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勒 《中国藏学》2002,(3):59-64
"茶马古道"是一条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它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今天,"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因此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石硕 《西藏研究》2002,(4):49-57
20 0 2年 6月 1 7日 ,由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主办的茶马古道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在拉萨胜利结束。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 1 5天的大型考察活动。参加此次考察活动的有来自国内十余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 ,同时国内和香港主要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香港《中国旅游》、《中国国家地理》等也随队参与了考察和采访报道。此次考察活动中 ,笔者参加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考察 ,由成都出发 ,经雅安、康定、道孚、德格、昌都、类乌齐…  相似文献   

6.
明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衰落及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朝开国后,在“以茶驭番”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官营茶马贸易体制。作为封建官僚政治与商品经济强制结合的一种畸形体制,它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并且随着封建统治势力的衰微而走向没落。文章从不等价交换、走私活动的泛滥以及朝贡贸易的发展、运输困难等方面阐述了该体制衰落的原因,并进一步剖析了导致这一体制衰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岷州攒都沟后土司向来被认为是甘青地区的重要土司家族,与明封大智法王班丹扎释同出一族,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已有史料中关于其家族世系大致有五种记载,各史料相互之间亦多有抵牾.本文以新发现的“攒都沟后土司宗图”为核心,对该土司的世系及相关史事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厘清了后氏土司的世系、品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官营茶马贸易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不仅有其经济原因,而且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一方面,茶马贸易是由分工而引起的交换,随着中原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嗜茶成风,同时宋王朝又因种种原因,需要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口战马,从而,中原与周边对茶叶、马匹的供需关系,就成为宋代官营茶马贸易兴起的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两宋时期"群雄并立"的政治格局,迫使宋王朝把市马看做是加强军备的"国之要务",宋与辽、金,及一定时期与西夏的敌对关系和宋蕃抵御西夏的共同政治、军事目的促使官营茶马贸易在宋与吐蕃之间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原与西北部少数民族之间的“茶马贸易”形式,“茶马互市”促进了内地和西部地区经济上的交往和繁荣,密切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几千年前,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完全用人、马的脚力踩出来的,用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古道———茶马古道。藏汉民族就通过这条古道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往来,增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这促进了沿途的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本文将重点探究藏汉经济交流的这种主要形式——“茶马贸易”的历史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西藏的茶园开辟离不开昌都,那里保留着较多的茶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较好保护和传承。昌都的茶叶贸易历史和文化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重视推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必须重视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文化认同。结合茶马古道遗产,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中,可尝试"文化保护与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三位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明代岷州后氏家族与大崇教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州后氏家族为唐代吐蕃军将裔脉,元代即为当地政教望族.明代,后氏为岷州卫世袭土官,位居上层.出身于后氏的班丹札释则因其在沟通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教关系方面的重要贡献而得到明朝廷的礼重,最终获封"法王"尊号,并长期驻锡于京师大隆善寺,荣受朝廷奉养.班丹札释所创大崇教寺,是属于后氏家族的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基于后氏的政教地位,再加上明王朝的扶持,该寺成为明代岷州地区的中心大寺.由于班丹札释的关系,大崇教寺与京师大隆善寺关系密切,大隆善寺实为大崇教寺僧人在京师活动的主要据点,大崇教寺僧人也因此与明朝宫廷之间保持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但至明末清初,大崇教寺在岷州地区中心大寺的地位逐渐由同为后氏所控制的"下院"即属寺圆觉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13.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时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纪念邓小平诞辰 10 0周年而作。论文回顾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概括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和贡献 ,认为邓小平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现代突厥语的语言内部分类模式.该模式基于共时资料,但像以前的模式,它试图整合历时资料.除语音资料外,这一模式还利用了形态学、词汇学和句法学方面的资料.根据历时和地理因素,对这些特征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相互比较.由此,我们可以划分出突厥语不同层级的内部语组.而且,这些子语组可以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的一些语组是由共同的语言特征维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群的语言内部它们似乎具有可从一个时间层面传递到另一个时间层面,并构成他们共同的发生学遗传的语言特征.笔者将这类群称为发生学的(子)分支,如乌古斯语支、克普恰克语语支、布尔加尔突厥语支等.显然,其他突厥语的子语群是由不同分支的语言组成,它们已经形成了新的区域单位,进入区域互动.诸如此类的区域群有西伯利亚突厥语.在文中第二部分,笔者从历史事实和发展的时序关系方面,对发生学分支进入子分支的内部分类过程和区域群的形成及分解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现代突厥语的语言内部分类模式.该模式基于共时资料,但像以前的模式,它试图整合历时资料.除语音资料外,这一模式还利用了形态学、词汇学和句法学方面的资料.根据历时和地理体因素,对这些特征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相互比较.由此,我们可以划分出突厥语不同层级的内部语组.而且,这些子语组可以有不同的来源.其中的一些语组是由共同的语言特征维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群的语言内部它们似乎具有可从一个时间层面传递到另一个时间层面,并构成他们共同的发生学遗传的语言特征.笔者将这类群称为发生学的(子)分支,如鸟古斯语支、克普恰克语语支、布尔加尔突厥语支等.显然,其他突厥语的子语群是由不同分支的语言组成,它们已经形成了新的区域单位,进入区域互动.诸如此类的区域群有西伯利亚突厥语.在文中第二部分,笔者从历史事实和发展的时序关系方面,对发生学分支进入子分支的内部分类过程和区域群的形成及分解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