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日趋猖獗,已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恐与人权保护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一方面,打击恐怖主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权;另一方面,反恐措施不当可能也会对人权造成损害。因此,协调和处理好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与各国政府肩负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8,(1):78-83
当前世界个别地区已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面临着强烈的恐怖主义威胁,破坏了地区安全与稳定。而全球其他地区也暗流汹涌,因此应当构建和加强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的新模式,协调各国力量加强反恐力量的构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研习情报特征,重视情报配置,以情报的预防思想为重要参考借鉴,积极倡导构建基于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情报控制网络。同时,还应认识到实现情报预防共享还存在一系列障碍,因此,要明确情报预防思想在区域化反恐合作中的地位与功能效用,通过情报侦防与预判,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困境,从而通过强有力的情报控制体系建设,实现预防恐怖主义袭击的目的,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3.
浅析恐怖主义对我国的现实威胁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破坏方式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在国际、国内一些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也存在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反恐法律体系,采取与他国携手、共同应对,加强反恐宣传等形式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反恐刑法立法具有前置性、抽象性、复合性和片断性特点,分别对刑法谦抑主义、法律专属主义、犯罪的刑法治理模式以及司法判断方法提出了挑战。不应当以既有刑法理论对反恐刑法立法一味地进行批评,而应当依据反恐刑法立法的特点对既有刑法理论进行适当调整,使其为反恐刑法立法的正确适用提供理论支撑。为此,刑法谦抑主义应当从立法论回归解释,为出罪判断提供理论基础;法律专属主义应有例外,把地方性反恐法规作为恐怖主义犯罪司法判定的重要依据;犯罪的刑法治理模式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刑法与行政法及地方立法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应当超越"在刑法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来回穿梭"的司法判断方法,建立"在法律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来回穿梭"的司法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际制度对于国际合作的形成与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制度的帮助下 ,博弈各方能够更好地沟通信息 ,稳定预期 ,降低缔约成本 ,从而促进合作的实现。在全球化时代的反恐斗争中 ,国际制度同样成为有效推进反恐合作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际反恐怖制度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国际反恐合作的广泛开展 ,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努力提高国际组织在反恐斗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最终实现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网络恐怖主义将传统的恐怖主义置于网络社会这一虚拟空间,利用网络社会的跨时性、跨域性、信息"爆炸式"传播等特点,将恐怖主义的危害性无限放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毒瘤"。当前,在网络恐怖主义治理过程中存在过于追求打击成效而忽略人权保障;过于依靠国家力量而忽视社会力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工具应用的效用等问题。在犯罪治理理论框架下,可以从"安全—秩序"价值分析、"国家安全—社会治安"效用分析和"保护—限制"策略分析三个维度入手,深入探讨并解决网络恐怖主义治理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网络恐怖主义治理过程中应当坚持安全需求导向、社会治安效用导向、权利本位策略导向三个基本导向,从而实现合理价值定位、最优策略选择以及最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依法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之重要任务。基于安全在法律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恐怖主义犯罪之特点,我国现行侦查程序在调查取证、人身羁押、权利救济以及特别侦查措施等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和问题。为强化反恐防恐之力度,强固人权自由之保障,我国应在深刻反思自身问题病灶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国反恐侦查程序成熟经验,遵循国际人权法之要求,构建起具有本土适应性的反恐侦查取证程序,实现有效反恐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泛滥和武力反恐对集体安全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武力反恐是合法还是非法?现有国际法规则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因而需要进一步澄清。打击恐怖主义有赖于国际合作,联合国及其集体安全体制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亚国家效仿世界各国的恐怖危机处理模式,形成了体系完整、及时高效的刑法、反恐法和单行法并举的反恐法律网络。在国家宪法、刑法和宗教法中规定了政教分离原则,规定了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各种行为、非法宗教活动及其表现形式和禁止方式,在国家实体法律中构造了反恐法律的体系。鉴于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危害,中亚国家以独立立法形式颁布了专门的反恐法律,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定了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罚的有关问题。反恐法具有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高度统一性、极端主义在法律上的定位、国际反恐公约的内容被国内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在印尼的袭击对象主要是旅游业、外国旅游者和基督教徒。恐怖主义造成印尼旅客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应建立全球反恐合作机制、加强对恐怖分子活动的监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应对恐怖主义袭击,确保世界旅游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