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世界性的文化转型,不同的文化借由各美其美转换到了文化自觉的自我意识上。文化的一和多的问题意识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新关注。这就需要有一种面向各自文化自觉存在的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存。由此,一种迈向文化转型的人类学成为当下及未来的新发展趋势,成为多样性和共同性同时存在的大背景,并要求我们从各种变化中看到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价值的智慧性存在。人类学需要在差异性共存中寻找自身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新定位,在文化交往、交流和交融中看到一种实践性意义上的文化共同性意识的养成。中国人类学需要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现其自身可能拥有的那种构建不同文化和谐相处的文化智慧的存在,并借此智慧性的价值而真正贡献于全人类在未来的共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大鸣  肖明远 《民族研究》2022,(2):82-93+140-141
传统人类学研究习惯针对现存的“简单原始”的部落社会进行研究。随着人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对于复杂文明的研究,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学研究如何继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人类学在复杂社会研究中诞生了一些重要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既有西方人类学方法运用于中国实践后的总结提升,又有基于中国传统研究理路进行的方法创新,还有数字时代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的新探讨。以历史人类学、多点民族志、快速评估法、互联网人类学为代表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复杂社会研究中人类学方法的新进展,有力回应了人类学田野方法能否胜任复杂社会研究这一问题的诸多质疑,促进了人类学与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时代要求的互相适应。人类学对于复杂社会的研究是完全可能、可行与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迈向田野的书法人类学,其认识论的前提便是寻求人的相互看。因此,需要从人的相互看的相互性视角的理解出发去看待书法的存在及其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这实质就是一种在田野之中感受或体会到的书法的存在。书法的书写,其根本而言是基于人的媒介物书写能力的体现,其沟通性的价值在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关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人的这种书写能力表达的背后,书写有着一种从神圣性到纯粹信息传递的转化过程,由此带动当下时代书写的大众化趋向的发生。而书写大众化潮流的发展确实给予了书法人类学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字如其人”观念以新的理解。对于迈向田野的人类学而言,现代世界的文化转型大背景显然成为书写与书法新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参照,而一种新跨界的书法理解由此而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4.
钟鸣 《民族学刊》2012,3(3):39-44,101
法国人类学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人类学发展过程中,社会学年鉴学派、结构学派等都曾对世界人类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经过百年曲折发,法国人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较完备、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在理论上有许多新创造、新突破和新建树,如今仍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人类学舞台上发挥着前沿作用,并占有重要地位,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近20年,它的发展、研究规划更加明确,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人类学研究中,稳稳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当代发展尤其是理论创新和扩展研究思路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既有的费孝通研究中,乡土中国这一概念获得极大的重视,大量的研究皆沿袭从乡土到小城镇再至区域发展与全国一盘棋的线索来对其学术思想与方法进行解读。然而几乎未有研究注意到费孝通对于中国山川的关注,而恰恰是这种对于中国山川关注的前后变化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由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其有关中国社会、文化及中国人的研究形成更为全面与整体的认识,而且也促使我们思考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这种两重性决不可偏废其一,它们的平衡无论是对学科的建设,还是对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及中国人而言,都将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从微观的中国村落研究转向宏观的中国文明的人类学研究的过程中,中国人类学需要面对的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动的方式以及可能有的理想状态。本文所提出的文明互动的研究注意到了文明之间对立排斥、互补交流以及圆融共通这三种互动模式,它们在心理表征、社会交换、表现方式、文化表达以及民族志类型等诸维度上都会表现出各自的差异。人类学不应该是一种面对文明而表现冷漠的学问,人类学的核心就是要去关注文明互动并促进文明互动,这可谓是它的一种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企业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有所不同.这些分支学科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议题(如医学、教育等),成为探究这些领域的辅助知识,却没有改变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企业人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研究范式,在当今全球人类学中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突破人类学传统的小社会、小社区视野,学会从整个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现象;突破了僵化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正在使用“连续谱”的视角;突破了人类学草根的学术传统,深入探索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分析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提升本学科解析当代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因此,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其研究范畴扩展和深化了,其学科名称得以整合和统一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企业人类学不但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学术通道,而且实现了中国和国际人类学的局部突破和学科转型.近些年来,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使之成为国际人类学新兴的研究园地.  相似文献   

8.
杨健吾 《民族研究》2006,(5):10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逐步深入,现已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发展阶段。在人类学的各种分支学科中,法律人类学是融会传统法学和现代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并已取得迅速的发展。在中国法律人类学领域,徐晓光教授是用力甚勤、成果颇丰的一位学者。2005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著《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其现代转型研究》。笔者认真研读了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结构合理,描述得当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传统法律编》,下编为《现代转型编》。这一结构说明,作者构思该书时,既要…  相似文献   

9.
凭借西方人类学理论、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经验与理论研究等多元学术传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构建起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继英国、美国、欧洲大陆、苏联等四大研究范式之后融汇成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并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逐步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五大传统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如下特点:历经几代学者探索新理论新方法的成果;综合借鉴世界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配套;将历史文献资料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一起举办了“21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二届):人类学、现代世界与文化转型”的学术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有八场次三十六位报告人报告了会议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并有八位专家对各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画龙点睛的评议。会场气氛极为热烈,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在内的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就什么是中国问题意识下的文化转型做了论题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土人类学需要面对个体自觉的文化转型而有所重新建构.这种建构的基础在于米娜对本土文化的问题意识的提出以及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的人类学文化处境的直观把握.可以从本文所提出的“三观六维”的角度重新思考中国本土人类学的解释架构,以此为基础而可能有人类学视野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陷入到了深度的范式危机之中,急需尽快走出村落,直面中国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最近几年,为了推进人类学民族学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我们以老字号这个链接传统与现代的经济社会主体为抓手,以企业人类学为学科基础,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逐步地摆脱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桎梏,出现了四种最新发展趋势:一是将老字号个案置于相关行业之中进行分析;二是将老字号研究置于某条老商街甚至整个城市之中进行考量;三是将老字号置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之中来考察;四是依托第四次革命,推进学科建设的现代化.这些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意味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必将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正在迈向复杂的城市社会和现代组织,已经迈上了学科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何处是田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野工作对于人类学来说已经超出了研究方法甚至方法论的意义。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唯一特征。本文将人类学田野工作放在西方整个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来考察,提出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强调文化差异性等,是田野工作的选择标准和取向。  相似文献   

14.
天·地·人:古代观念的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一:天象与人类学李约瑟《中国科学与文明史》这部巨著中有一卷是谈中国的“天学”和“地学”的。他用的概念很中国化,“天学”、“地学”,与西方的天文学与地理学,虽有关系,却很不同。我以为李约瑟因此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汉学人类学家。我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记得十几年前,英国出版一本叫做《数字的人类学》①的书,其出发点,便是李约瑟对于古代中国数学的研究。研究认知、知识、宇宙观的人类学家,都离不开研究文化中的数字,因而,《数字的人类学》这本书,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我认为李约瑟的著作,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值得人类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中西比较视角探讨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缘起、新发展与新趋势。自20世纪末,人类学者开始引介西方的学术成果并尝试开展本土化研究。同步于旅游大国和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研究者广泛吸纳国外新概念与新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研究本土案例,多方进行中西对话,中国旅游人类学在研究议题、理论建构、学科融合和研究方法等实现诸多突破,为世界旅游人类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再研究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从事人类学研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民族志田野工作点的样本选择、民族 志文本、本土实践与学术对话以及人类学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作者认为, 人类学再研究取向有可能成为中国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象征人类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方人类学领域一种举足轻重的理论思潮,通过研究象征符号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人类学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结构主义之后又一影响深远的人类学理论. 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研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众多学者不断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崭露头角,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如对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象征人类学的发展在借鉴和运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仍需突围,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理论体系和学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象征人类学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未能有一部既融合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精华,又适用于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特色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人类学与其他专业学科结合而进行的研究比比皆是,例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公共健康人类学等等,甚至于波士顿大学的研究生兼模特撰写了时尚人类学的新著作,将人类学的微观观察法应用于北美顶尖模特行业,并做出了让所有人类学学子赞叹且惊讶的研究。这种种的尝试让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无限的扩大,并再一次验证了学科的包容力与延展性,不过值得反思的是:人类学传统的微观社区田野调查的方法论是否还适用于当前的人类学研究,或者说这种传统的民族志撰写手法是否已经过时了呢?在当前时代巨变的中国社会,应该如何去看待这种方法论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呢?  相似文献   

20.
欧洲人类学曾以三个世界来形塑其研究的地理视野,包括古典世界、欧洲民俗世界及原始人的世界。中国人类学也有过依照三个世界来圈定认识范围的阶段,其面貌与欧洲人类学的三个世界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三圈说”的提出,一方面与西学有关,是西方“古典时代”人类学观的转化版;另一方面它与我们所处的文明有关,是为了整理人类学之“国故”而提出的。当下,三个世界的视野对于人类学思想体系的生成和再生成仍旧是有积极作用的,它使我们能够把自我与他者都放在世界之中,能够同时展开田野工作的凝视与“世界学”的环顾,避免以民族志为方式反复制造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