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 中韩经贸前景回顾与展望 中韩经贸关系经过10多年不断深入的交往,已经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回顾与展望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到: 1.经济贸易往来的条件日益改善 在互设贸易代表处的基础上,中韩两国又签订了民间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使贸易和投资活动获得法律保证,有助于消除双方可能产生的摩擦,必将把两国的贸易和技术合作事业推向新的阶段。1992年8月20日的正式建交使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是我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2006年11月24日,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将对中巴贸易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作为WTO下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自身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未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纳入其中,服务贸易规则的缺失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顺利实施并促进两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发展,老龄服务贸易在自由贸易协定(FTA)中日益引起关注,老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开放程度日益深化,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签订的FTA中,老龄服务贸易的内容主要涉及需求较大、发展较快的老年金融服务以及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老年保险、养老基金、老年康复护理等服务贸易对我国老龄服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应统筹全局开展老龄服务贸易,并适度保护国内老龄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改善经济环境扩大内需,从根本上促进老龄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合作机制,促进FTA中老龄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今天,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某些局促性使得许多国家热衷于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双边FTA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易操作、约束力强等特点,在促进当事双方自由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乃至政治关系发展等方面要比WTO多边贸易体制更直接有效。但是,双边FTA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一定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它在填补多边贸易的空缺作用方面存在着缺位的情况,并且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表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逐年增加、中国在韩国的贸易地位提高、双方贸易依赖度仍比较高、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国产品非价格竞争力较低、韩国产品竞争力下降、两国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增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解决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构建自由贸易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建立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等对策,以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与建设中来,而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消除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家社会居民福利。为了定量化测算自由贸易协定给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带来的贸易和福利影响,采用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Eaton Kortum国际贸易模型和部门间投入产出表的Caliendo Parro模型,构建了包括43国家40个部门的国际贸易模型,利用模型中的福利计算公式,计算了中国在2005~2011年期间签订的自贸协定的福利和进出口效应,模拟计算了关税为零后给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的福利变化和进出口贸易效应。测算表明:关税为零后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国家的福利,“一带一路”沿线29国平均增加0.86%、欧盟17国增加达0.72%;促进了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如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幅度达128.00%、中国从斯洛伐克的进口增长达140.20%。测算还表明,对于已经和中国签订并执行自贸协定的国家,关税进一步降为零后它们的福利增加和进出口影响不大,如秘鲁福利增加0.06%、智利福利增加0.03%;进出口方面,中国从新西兰的进口将增加24.00%,中国对秘鲁的出口将增加53.8%。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并探索对现代新型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则制定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及中韩自身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两国贸易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结构。通过对中韩贸易整体概况及走势的分析,并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对中韩贸易的具体结构和趋势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韩产业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模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性。今后要进一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则应加快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长期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再加上韩国投资环境良好,政局相对稳定,且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使得中韩的双边贸易关系日益稳固,经贸合作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韩两国就关于建立自贸区的相关协定已经结束了实质性的谈判。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及自贸区建设的进展意味着两国经济关系即将发生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中韩FTA的建立为环渤海经济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研究中韩自贸区与环渤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分析它们的发展特点,基于GTAP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及经济发展规划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韩经贸关系是中韩两国当前主要关系之一,经贸关系的稳定对两国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在简要分析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至今两国双边贸易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韩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以及两国目前比较优势。分析表明中国与韩国的比较优势具有明显差异,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继续发挥两国比较优势对经贸关系以经济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促进中韩双边贸易稳定、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4.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