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正2013年是中美两国开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元年。在中国快速崛起而美国的力量相对衰落的背景下,新兴大国与既成大国之间如何建立起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21世纪的伙伴关系,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国际政治理论价值。对中美关系研究者来说,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客观条件,跟踪研究两国探索双边关系新模式的历程,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中美关系发展与变化的轨迹,是研究者的使命所在。有鉴于此,我们本期推出了吴心伯、宋国友两位教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贸易与汇率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中美关系将围绕"贸易与汇率问题"这一核心展开.随着我国对美贸易规模扩大,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了美国的不安,2003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而且美国还将中美贸易问题与人民币汇率扯在了一起.这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层面,充满更多变数.贸易与汇率的内在机理,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通过分析中美关系中"贸易与汇率问题"的原因,采取应变对策,争取对美经贸往来中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但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顺利,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回顾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总结中美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推动21世纪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贸易与汇率问题"已成为焦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到了历史新阶段,不论是贸易规模,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双方的摩擦从未停止过。2008年,全球遭遇了全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在采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持续崛起,处在"战略间歇期"的美国则倍感危机,中美两国如何处理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走向和21世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2009年开启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中美关系的再定位和两国间的沟通提供了宽广的平台。然而,核心议题"缓不济急"、实质性成果的缺乏和安全对话的滞后成为对话面临的主要困境。鉴于此,提升对话级别、增加对话频率,加速推进安全领域对话,突出危机管控机制建设,加强中美对话体系性建设成为推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发展、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中美关系正常化既是本世纪国际局势和中美两国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结果,也与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政治睿智和勇气密不可分。毛泽东、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首先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奠定了中美新型关系的坚实基础。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参与和决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毛泽东晚年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 稳定.邓小平以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美关系的精辟 论述,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21世纪的中美关系 中,邓小平有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对解决当前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历程。中美交往40年,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启示:合作两利、对抗俱损。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构成中美地缘政治关系的基本矛盾,这是当前中美关系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是释疑增信、管控分歧,把中美关系带入战略适应期或战略包容期,建立新型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 ,双方关系一直起伏不断 ,时好时坏。到底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 1世纪 ,双方关系的前景怎样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 ,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及不同政策主张 ,中国的对美政策 ,提出了制约中美关系的实质性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双方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的商约谈判,在几个主要问题上中美相互"接近"的态势非常明显,中美商约的谈判结果,较之中英、中日商约也更有利于中国,从而在客观上促使了清政府外交重心向美国倾斜,推进了中美关系的转折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