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诺曼征服使英语在英格兰一度丧失官方语言地位,沦为底层民众的口头语言.但随着诺曼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相互融合及英格兰民族意识在此基础上的孕育,英语开始逐渐成为英格兰民族身份的标志,其语言地位随之提升.在此过程中,英语因诺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融合而改变,改变后的英语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这种融合和新民族身份的诞生,并最终重获英格兰官方语言地位.  相似文献   

2.
司各特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风轻云淡地书写着宏大的历史叙事,描绘了从中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风起云涌的历史现状以及各共同体之间的争斗与认同,成就了大不列颠近三十部经典历史小说。在波澜壮阔的王位争夺、复辟争斗、宗教迫害之下,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文章通过分析司各特历史小说中王室权贵、骑士军人、底层平民三组人物群像,挖掘司各特对于大不列颠民族身份建构的深度思考与书写,呈现他对于塑造团结、民主、平等、包容的大不列颠共同体国家建构观的宏愿。  相似文献   

3.
司各特1819年创作的小说《艾凡赫》标志着其创作主题与体裁的突变,动机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司各特在小说中书写的中世纪骑士精神,是可能解开这一疑问的答案。作为团结各阶级与民族的粘合剂,骑士精神具有跨越阶级与民族的特征,对法国大革命后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阶级矛盾问题与民族冲突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彰显了司各特作为保守党人对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渴望,以及对国家认同感与身份归属感的追求。这才是他创作《艾凡赫》的真正原因以及意义所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盎格鲁萨克逊时期,英格兰土地关系状况使得当时还不具备产生统一的土地法的基本条件。诺曼征服以后,英格兰所有的土地关系都被纳入到统一的土地保有制之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土地保有制不断发生变化,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其在英国土地关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英国土地法律关系的基本模式。英国土地保有制的特殊性,为土地法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排除了在土地法上产生土地所有权的可能性,也注定了英国走上一条与欧洲大陆各国不同的土地法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5.
维兰是中世纪英格兰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来,维兰这一概念从法国引入英格兰,首次出现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中。随着普通法的形成,维兰的非自由法律身份逐渐确立,他们被赋予一系列奴役性的义务。但事实上,维兰的法律身份与实际地位相去甚远。早在13世纪,著名法学家勃拉克顿即已为此提出"维兰制的相对性"理论。维兰身份的不自由属性以及维兰制盛行的地域和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一,丽贝卡从隐藏犹太身份到追寻美国身份并不是美国文化简单地消解、同化犹太文化的结果,而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汇合;第二,丽贝卡回归犹太身份也不意味着犹太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否定,而是其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即犹太文化始终以各种方式制约、规范和影响着美国犹太移民。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大屠杀书写揭示了大屠杀事件从边缘逐步进入到美国犹太人身份认知核心的过程。文章从罗斯大屠杀书写的美国语境、大屠杀书写的悖谬性和大屠杀书写的空间化三个方面,探讨罗斯大屠杀书写的外围语境和内在特征,旨在说明罗斯的大屠杀书写一方面拓展了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大屠杀书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展现了当代犹太人身份的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人类学 本栏西南人类学-族群与区域专题.香港科技大学张兆和博士的文章以20世纪初贵州苗族土著知识分子杨汉先对其民族身份认同的书写方式为个案,展示出在当时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体制下,土著知识分子视野中的民族身份认同框架有别于现代国族建构的历史叙事框架,视角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间的冲撞、竞争与融合,使各少数民族文化面临严重的消解风险。出于一种文化自救和族群身份认同的需要,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以重述历史方式确证自我民族文化特质。由于对抗性书写立场和二元式思维,历史叙事陷入"怀旧"性身份政治之中。考察这一现象的知识谱系及其意识形态,是阐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多重价值空间的必要视角,也是观察这种书写现象基本走向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界围绕如何界定印度教徒身份、印度教徒身份是古已有之还是殖民知识体系的现代建构等问题的争论不断。尝试在长时段历史视野下,探讨对Hindu身份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这包括殖民前的印度波斯语史书、梵语和地方语言的历史书写以及殖民史学、民族主义史学,以及印度独立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达利特史学。印度在殖民前已经形成了将族群身份与历史挂钩的书写模式以及一种由上层知识精英界定的“印度教徒”身份。殖民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进一步确立了“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以印度教徒共同体为重要主体的民族史书写模式,但也因为推崇种姓制度而引发低种姓思想家的批判,形成了与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民族史对立的达利特大众身份和达利特史学。  相似文献   

11.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空间隐喻理论为框架,对《雨里的猫》中不同的空间隐喻认知模式进行分析,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解读小说隐晦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2.
《易经》卦爻辞不是韵文,但间用韵语,这些韵语主要包括同卦诸爻用韵和同一爻辞内部相韵两种情况。查找出卦爻辞的韵语,有助于确定卦爻辞的句读和不同版本的异文,对于正确理解《易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澜湄合作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简称"澜湄合作")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区域内各国及国际组织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贸往来及合作还拓展了云南旅游业的海外市场,交通领域的合作增强了云南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基于此,对云南旅游业在澜湄合作的历史条件下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方言词汇,在书写形式上存在着因本字失考而误用同音字的现象,致误原因是撰稿者蔽于方音而对方言词的语源未能详加考察.这些误字,客观上反映了方言音系的某些特点,为我们研究地方语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有利条件.本文列举分析了河西方志方言章中的一些误字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第二轮方志编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宋词“女性化”倾向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情韵成为古代文学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全宋词》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两万余首宋词中高频字的检索结果反映出其鲜明的女性化倾向 ,而宋词女性化倾向的形成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管理学中人本管理的原理 ,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在学生管理中如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学生工作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河南上市公司2000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政策执行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减值政策对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伊斯兰国"联盟是对"伊斯兰国"挑战现代国际关系秩序与现代民族国家主权这一极端意识形态的反击,"伊斯兰国"在生成国的消失已成定局,但是"伊斯兰国"在与"基地"组织从依从到脱离的发展过程中,夺得的国际恐怖主义领袖地位的影响力不会消亡,因此在"伊斯兰国"背景下提前布局推动国际合作,形成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共识,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法治建设,预防后"伊斯兰国"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扩散显得尤为重要。从恐怖主义概念分歧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国际意识形态矛盾根源入手,寻找以国际公约的方式推进国际反恐怖主义与反极端主义合作,并寻求实现普遍管辖权的契机,提出中国应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回流人员做出相关法律应对预案设定,同时应尽快实现安全检查的法定化标准,以消除后"伊斯兰国"背景下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对我国恶性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比以往更加紧密地与当代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以专题形式举行的研讨会和笔会较往年更加密集;对法国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者与往年相比涉及更多领域.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危机”、“艺术与革命”、“政党与社会运动”这三个主题,探讨了2009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野.作者认为,当下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现了法国思想界的一个传统,即以思想的方式“介入”生活;同时,这种“介入”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这就是“立场优先”原则越来越被“生活优先”原则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