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硕 《社区》2010,(26):9-10
菁菁校园中.少男少女们除了与同学朝夕相对外.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老师热忱的教导与关心常常带给学生许多幻想、崇拜甚至是喜爱.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师生恋.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熊崇拜是原始狩猎社会中的一种主要崇拜,在原始文明社会中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熊崇拜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开始由狩猎社会转型至农业社会,农业生产与雨水关系密切,在这个背景下龙被人类认为是雨神的化身,随着龙崇拜与祖先崇拜和王权结合,狩猎社会广泛存在的熊崇拜逐渐被农业社会的龙崇拜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熊崇拜在史前时代普遍存在于东北亚、北美、欧洲等北半球北部地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作为一种在史前狩猎社会普遍存在的图腾崇拜,必然与当时的环境和经济产生密切联系。作为萨满文化里重要的部分,有必要从萨满角度揭示熊成为部落图腾的关系。完整保留史前狩猎时期的经济模式和文化习俗的鄂伦春民族,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批判视角下解构现代社会的“媒介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性视野下,现代人已无法自拔于对媒介的盲目崇拜。借助于批判理论和视角揭示现代"媒介崇拜"的实质,层层剥离出话语崇拜、符号崇拜、收视崇拜和具体表现为消费崇拜、偶像崇拜、镜头崇拜的信息崇拜等主要崇拜形式和类型,并引发对媒介"他者"和受众"自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英雄崇拜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传统,作为蒙古族的缔造者,曾经创下震惊世界伟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广大蒙古族民众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英雄,成吉思汗崇拜无疑成了蒙古族社会的流行。成吉思汗崇拜是在蒙古族特殊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它对早期蒙古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统一元朝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盘瓠文化反映出“社会崇拜”的性质。以原始思维为特征、以社会政治结构和力量为内容、与自然崇拜同质的文化现象即是社会崇拜。文章从阶级社会初始阶段的社会特征,从盘瓠神话的性质、盘瓠族群的族源和社会历史状况等方面加以确证,对盘瓠族群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作出独到的理解和阐释。“社会崇拜”概念的提出,对破译人类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虚拟偶像的社会力量建构与潜在隐患,采用身体空间为研究视角,并借助空间和身体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从技术、资本和粉丝三重建构力量出发展开对虚拟偶像这个流动可变空间的研究。发现作为身体空间的虚拟偶像肉体上的缺失将导致其与真人的情感连接成迷思;沦为商品的虚拟偶像加速了资本逐利下的同质化生产;虚拟偶像与粉丝的情感连接成骗局,粉丝劳动力成为免费商品。  相似文献   

8.
名人广告属于证言广告。近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名人涉嫌虚假宣传,名人广告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名人广告对媒体、名人、广告主和消费者带来积极与消极的社会效果。而由于名人广告的失范引起了虚假宣传,带来较大的危害,折射出我国名人自律意识的淡薄和法律规范的空缺,对它的控制措施应是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制约了文学翻译的动机、选材和策略等方面,而文学翻译实践又反过来会对社会意识形态起到生产、强化或改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结构与行为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人类互动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人类的互动行为提供了的新的互动域,借助互联网人类可以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主体范围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实现对人类的互动行为的重构;另一方面,网络互动行为又不得不受到入的社会地位、人格特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这就应证了吉登斯的社会结构“二重性”理论,即社会行动既受存在的社会结构制约,同时又构成社会结构的结果,人们每天都在编织着所处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卷入的类型分布及基本特征,通过整群抽样,从苏州、南通等地抽取639名大学生和中学生,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CAS)进行调查.经快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划分为低卷入型、交际型、移情性、妄想型四种具有合理性,非理性崇拜者比例较高,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成绩班级平均水平之下和对偶像非常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偶像崇拜既有情感满足的积极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沉溺一面,对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者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共时研究方法,从崇拜对象的角度,将树木崇拜分为3大类,即树神崇拜、林神崇拜与神树崇拜。在树神崇拜中,作为崇拜对象的树木被拟人化,树神是拥有灵魂的树木。在林神崇拜中,树木作为林神寄居的场所而存在,林神是树神的进一步抽象化。在神树崇拜中,树木作为神异或神圣的工具而存在。在倡导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今天,树木和森林既不应被视为人格性的神而加以崇拜,也不应被视为工具性的物而加以滥用,而应当被视为生态共同体中的生命存在而加以尊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基于信息化资源学习"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基于信息化资源学习"对师生互动关系的增值效应以及"基于信息化资源学习"师生互动关系模式的建立等问题的探讨,确立了"基于信息资源学习"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信息化资源的学习为基础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龙崇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来 ,龙崇拜研究在龙崇拜的起源、龙形的演变、龙崇拜的文化涵义、龙崇拜的性质、龙崇拜与中国政治、少数民族崇龙习俗以及中外龙俗比较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龙崇拜研究从整体上来说至今仍然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 ,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交互语境的基本内涵,从信息角色的互换性、内容的数字化两个方面论述了交互语境下平面设计信息传递的交互性取向,并结合当前媒体发展,论述了平面设计媒介的整合性取向;交互语境下,受众不再囿于对信息的获取,而转向注重信息的交流互动,呈现出情感体验的沉浸性取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界能力的提高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古代 ,由于认识自然和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都极其有限 ,因而人类把自然界当作至高无上的神加以崇拜 ;近代以来 ,由于科学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人类试图把自然界当作一种异己和敌对的力量加以征服 ;从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 ,由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随之诞生了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高校互动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特点,从互动教育的理论基础、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网络教育的模式和网络教育的工效等方面对高校网络互动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高校网络互动教育建设的理论基础,并对网络互动教育的工效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校网络互动教育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方便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龙崇拜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龙崇拜起源"研究新的原型说继续出现,新旧观点辩论亦走向深入。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出新,学术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考古发现等,都有助于澄清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形成一些比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祖先崇拜是汉代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对本宗族已逝祖先的崇拜和人类始祖神女娲伏羲的崇拜。祖先崇拜具有维护统一的巨大凝聚力,通过群体性的祭祀和崇拜活动,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并升华为共同的信仰和意识,从而把一个个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整体。祖先崇拜也是维系族人关系和维护宗法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0.
论仙崇拜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描述了中国道教的仙崇拜的发展过程;其次总结了道教中神与仙的差别,说明了仙崇拜的特点;最后讨论的是中国人之所以产生仙崇拜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