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体性是体现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当代实践等不同维度与领域之中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特征。从文化政治意涵看,文化主体性既内在地决定着政治制度,又受现行国家制度的规约;传统"仁政德治"、崇尚善治等思想,成为现行制度文化内在智慧构成;海纳百川、天下为公的思想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从被接受到中国化成为可能,为文化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制度支撑。从文化美学意涵看,文化主体性中的"文化■思想"逻辑虽然来自"政治■历史"逻辑,却具有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更广阔更深厚的内涵。传统文化美学不仅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而且能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气质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构筑起文化主体性的本体支撑。从文化实践意涵看,文化政治意涵是文化主体性政治理想的呈现形态,文化美学意涵是文化主体性理论认知的呈现形态,而文化实践意涵则是文化主体性现实具体的呈现形态。文化政治、审美意识形态所确立的文化价值向度、审美取向,必须由文化实践创造的成果作为实现形式,文化实践还将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而提出新的问题与诉求,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应通过坚持民俗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值现相协调、抵制物质利益驱动、处理好传统节日的封闭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开放性文化价值的冲突、强化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伦理建设等,使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回归本真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彝族传统社会发展的缓慢性和不平衡性势必影响当代彝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当代彝族社会转型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文化变迁,它包括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转型,具有缓慢性、二元复合性和前趋性的特征。要充分估量转型过程中的负面效益。要力戒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以“三立足”为基础,即立足于彝族社会,立足于现代化,立足于民族文化土壤,建构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先进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诞生于人类的交换秉性。文章以田野工作的方法呈现了转型时期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性市场的诞生过程,展示出宗教权威、政治权力与传统关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由此认为,市场是一种社会性制度安排,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维度。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起源的理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对当前的"市场转型"理论做出部分补充。  相似文献   

5.
在朱子齐家思想意涵中"家"不仅是社会组织的概念,而且是一种伦理范畴的本体论建构,折射出宋明理学对于"齐家"环节基于存在论意义的审思.朱子齐家思想从宇宙本体论的发生视角透视了家现象的哲学根基,揭示了"家"在中国传统中重要文化地位背后的存在论基础.朱子的齐家思想涉及家族规训、童蒙教育与礼俗建制等内容,从理与事、教与学、公与私的辩证互释中获得理解周遭世界的基本模式.由朱子齐家思想出发考察中国哲学基于"家"的本体论和存在论建构而延展出意涵丰厚的家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美德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成功传播是以话语建构为基础的,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社会变迁理论,从文本建构、传播话语、精神话语的社会影响三个维度对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话语具有政治性、象征性、直观性特点,其话语建构经历了自上而下、被最高权力认可的过程;媒介传播以通过场景、语言、情感、事件塑造典型的方式进行话语建构,具有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军事化色彩、情感乐观昂扬、经验体和语录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塑造为石油战线的意识形态“宪法”,被固化为企业管理的文化之根,以话语建构为载体,借助媒介传播,不断与时俱进,传承核心价值观,对奋斗求索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强大助推力。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化作为领导科学最为重要的形上之思,其建构性研究成为新的着眼点.这一建构应从界定领导文化的内涵出发,从器物、制度和意识形式三个层面厘定其表征;并结合中西领导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比较,探索、建构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本土"领导文化."现代-和谐"应成为这种领导文化建构的"标识符",必须着力追寻能推动这一领导文化特质生成的进路,并以发挥其实践功效为归宿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诞生于人类的交换秉性。文章以田野工作的方法呈现了转型时期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性市场的诞生过程,展示出宗教权威、政治权力与传统关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由此认为,市场是一种社会性制度安排,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维度。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起源的理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对当前的“市场转型”理论做出部分补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非遗当下的文化建构是要使其接续传统与现代生活。面对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失语”,必须将其文化话语贴合现代生活进行适当转述。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事象,非遗的文化建构本质是建构我们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其主要途径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视域下,返回生活现场将非遗所从出的日常生活真正纳入关怀视野,剖析非遗生存空间的地域性、限制性与所承担的消费意义的无限性、全民性之间的矛盾,促进非遗在日常生活场域中“自然性”的恢复与扩散,建构人民大众共享的公共文化;以人民为中心使艺术可以接近人民,人民可以接近艺术,尊重民众自身的选择和实践,进行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建构。将人文精神的人学标准作为非遗当下文化建构的检验标准,兼顾世俗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使之从一种文化事象成为一种文化体系,从一种生活实践成为一种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10.
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巴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背景资料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发现巴蜀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巴蜀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具有本民族独立的个性特点,又具有几个相似民族的交叉特点以及多个民族间的普遍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巴蜀少数民族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与节日民俗相亲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作为文化构建的核心要素的文化认同陷入现代性危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认同状况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传统文化认同缺失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社会性根源、认识性根源、历史性根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向度的指导,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他们的文化认同建构;同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范式的研究,从国家文化建设及大学生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形成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建立起广泛、牢固而又恒久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节日文化传播离不开空间维度,各种节日民俗活动的举行都依赖一定的空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空间限制,导致物理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收缩,虚拟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扩张。文章以网络游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戏的空间属性、媒介属性、文化属性进行考察,认为游戏空间可以作为节日文化传播的一个崭新路径。最后,从节日场景建构、节日民俗移植、关系嵌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节日文化在游戏空间中的生产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全钟燮在《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一书中,在批判传统公共行政过于强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讨论了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途径。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性理解是公共行政社会建构的逻辑起点,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通过参与、对话的过程实现对社会现实的主体间建构。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途径重新阐释了公共行政的内涵,这一社会建构的分析框架突出了社会性和辩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为中国岁时节日发展中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与前代相较,唐代不仅承袭了传统的节日,更有许多新创。尤其唐德宗创制中和节,除了节日中呈现君臣宴游玩乐之景象外,亦含蕴着追慕盛世的心理,其中百官进献农书更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因此德宗贞元十九年科举考试,侯喜、贾餗、胡直钧和郑式方均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为题,说明了百官进献农书以重稼穑之举,其重农务本的思想丰富了当时以及后代民俗节日,影响了文化艺术领域内的创造,具有深层的政治与文化心理意涵。由于中和节之活动内容在赋家铺陈、穷物的书写下,既扩大了辞赋之创作题材,也丰富了古代节日内涵,并影响及今日云丘山之中和文化,其所呈现之特殊文化意涵与审美风貌,实具有不可轻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和新重组织.历史地看,我国消费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消费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一种是对消费文明的倡导与建构,一种是对消费文化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17.
"营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非常普遍而极其隆重的民间节俗活动。"营老爷"习俗具有一定的愚昧迷信成分,存在一定的隐患,容易引发宗族矛盾,潜伏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但也具有心理满足、心理慰藉、文化传承、娱乐、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等文化功能;具有增强战胜困难、敦睦乡情乡谊、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民间工艺发展等文化意义。必须加强对潮汕"营老爷"习俗研究,科学有效地促进"营老爷"习俗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以此带动整个潮汕民俗文化的创新,发挥潮汕民俗在建设文化强市、幸福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的专业文化建构是整个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够直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建构既能充分体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又符合中国具体社会与文化情境的专业文化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基本策略要充分考量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与伦理守则,重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吸收融入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搭建形式多样的专业文化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思想从行为主义萌芽到认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文化心理学,再到极端建构主义,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对知识的新的研究方式。社会建构主义具有建构性、建构的社会性、社会建构的互动性等3个特点。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理论的突围,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课堂角色:知识是学生自行的建构、环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任...  相似文献   

20.
审美趣味在个体精神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别显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存在交互式建构的关系,个体的趣味努力突破个体精神的牢笼,趋向社会性,使趣味成为审美交流的方式;趣味社会性所包含的共同范式和普遍标准,又会深刻影响个体趣味的成长和演变。趣味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交互建构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批判和权力博弈,逐渐沉淀为相对固定的、可供传承的文化趣味。文化趣味综合了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有助于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打破审美壁垒,建构既符合审美规律、又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审美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