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对外匡扶朝政有一套,对内持家教子更是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自曾国藩开始,曾氏家族英才辈出,盛及五代。曾氏家族之所以兴盛,正是得益于曾国藩独特而丰富的家教思想。从修身的视角来看,其家教思想主要包括修身养德、谦谨勤俭、孝悌友爱和读书明理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子女的品德修养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河北大学历史系成晓军教授的《曾国藩家族》一书,最近已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对曾氏家族做全面系统论述的学术性专著,内容不仅包括曾国藩的血缘家族、而且还有其儿女亲家.人们都知道,曾国藩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名的家族.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家族人才辈出,不但出现了曾国藩、曾国荃这样的晚清名臣,曾纪泽这样的爱国外交家,而且还出现了曾纪鸿这样的近代数学家,以及曾广琦、曾约农、曾宝荪、曾昭抡、曾昭谲等著名学者.倘若再把其儿女亲家中有名的如贺长龄、刘蓉、郭嵩焘、罗泽南、李元度、吴永等人算上,其影响就更不用说了.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兴旺发达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曾国藩的作用却是绝不可低估的.在曾国藩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把曾国藩放在其家族群体中进行评析,无疑是给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湘乡派是以曾国藩为盟主,曾门四大弟子为核心骨干,曾氏幕府宾僚以及众多湖湘文人为羽翼的晚清一大古文流派。湘乡派正式有古文派别之称,似始见于李详之《论桐城派》一文。围绕曾国藩是否开创湘乡派,一种看法倾向其为桐城派之旁系别支,一种观点主张其为摆脱桐城笼罩而发展的独立文派。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对秦相李斯的政治实践深为批评,认为其促成秦王朝的历史性覆灭,罪责难逃。在《淮南子》中,虽然仅在《人间》与《修务》中两次提及"李斯",但却以儒家为主,兼融黄老、墨家,体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蕴。《淮南子》着重从儒家"德治"与"尚贤"思想出发,对李斯进行政治反思和批评,揭示其内在的历史局限。黄老与墨家,对《淮南子》的李斯之论也有所影响,但逊色于儒家。《淮南子》论及"李斯"时,提出"阴德"、"治乱"之说,这在秦汉时期的"李斯"论中新颖独到、别具深意。  相似文献   

5.
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作为清朝一代名臣,非常注重官员的真才实学。据《南亭笔记》记载,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熟知西学,尤其是对于西方当时的制造业相当精通。有一天,洋务局有官员来求见他,这位官员虽然是身在洋务局为官,但是对制造却是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早年对曾国藩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早年对曾国藩的道德文章和功业都予以高度评价。他把曾氏尊为既得大本大源的圣贤,把曾氏编的《经史百家杂钞》奉为通晓国学的津梁。由于受康、梁改良思想的影响,他当时对暴力革命深怀疑惧,因而对曾氏镇压太平军也予以全般肯定。后来随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他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海防形成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经世致用治学观的逻辑发展;其二是倔强刚毅的内在性格使然;其三是对来侵略冲击的应力回应。他提出的"师夷智"是近代海防论重兴的思想基础。曾氏在置办船炮、输入海防知识、推动海军建设、打造海防团队力量上作出了诸多努力,有助于晚清海防建设。  相似文献   

8.
淮盐业是清代封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门。以往,学术界对清代前期两淮盐制与盐商经济的研究比较重视,对后期的情况则较少研究。本文拟分析同治年间曾国藩整顿两淮盐务的背景、措施及后果,对晚清的两淮盐业进行初步的探讨,对曾国藩的盐政思想也试予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学界对其著述搜集、整理起步较早。在《曾国藩全集》出版后,曾国藩仍有不少佚作被陆续发现,而《学海月刊》中的四篇曾国藩集外文尚未被学界关注。这四篇集外文可为全面研究曾国藩的文学观念、交游状况、学术涉略等提供更为丰富的一手材料,也具有补清史之缺的史料价值,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能成为晚清重臣,离不开湘乡文化的长期浸染。湘乡文化造就了曾国藩,曾国藩以生为湘乡人而骄傲,而曾氏的家风家训、教育思想、治学观念等又促进了湘乡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