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古以来,哈萨克斯坦就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进入21世纪,特别是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哈萨克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中哈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非常良好,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地缘政治风险,哈萨克斯坦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走向将影响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西方涌现出一批基于新理论、新方法研究藏族"神圣"地理(神山、圣湖、圣迹、圣地等)以及相关仪式、神圣空间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细致的评析,有助于国内同行更好地了解西方"朝圣"视野下对于藏族民间宗教与文化的探讨,从而对其研究观点、研究理论与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推进我国藏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伊始,即运用国家权力全面推行了主体民族的“重建”和“复兴”运动,这在权力分配与利益指向上与国家层面的“多民族的公民联合体”———国族———的“创建”发生了矛盾。虽然哈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得国家在近几年里相对稳定,但问题远未彻底解决。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二者之间的悖论将持久存在。本文还讨论了与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主义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先曾赠给哈萨克斯坦两件阿拉伯文文献,其中一件档案编号001100,为清代哈萨克族察合台文租地文书。本文对此文书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并考辨其中几个相关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5.
立陶宛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它出产的琥珀闻名世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立陶宛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国家。我记得大约在60年代,一部名为《立陶宛大公》的电影在国内上映,当时立陶宛还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在我上大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其民族认同的架构历程具有国家引导和推行、民间知识精英积极筹划、各种社会力量蜂拥而至、民众成为参与主体的特点。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民族认同的重构进程呈现出伊斯兰化、突厥语化、游牧传统化和爱国主义倾向。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自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以后,政府逐渐开始强化以哈萨克斯坦人为核心的国家引导性质的民族认同体系,逐步走向多元文化相依并存、多种价值认知交叉并用、多种认同身份凝为一体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想以"追问"的方式去了解那些生活在巴黎的市民、艺术家、留学生、游客、流浪者。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心目中对于中国的理解,并以文论的形式书写笔者自己的感受、判断和认识。一方面针对他们的回答和看法做出对比和分析,另一方面也想把现场的感受转达给国内的读者,并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以“追问”的方式去了解那些生活在巴黎的市民、艺术家、留学生、游客、流浪者。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心目中对于中国的理解,并以文论的形式书写笔者自己的感受、判断和认识。一方面针对他们的回答和看法做出对比和分析,另一方面也想把现场的感受转达给国内的读者,并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凡到过哈萨克斯坦的人,对这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的确,哈萨克斯坦民族,有近130个,比中国民族数量要多一倍,尽管该国人口不到中国的1.2%。该国民族数量虽多,但每个民族的人数并不算多,因为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还不到1500万人,比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要少300多万人,比北京的人口略多一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在近代一度被中国知识界所忽视,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逐渐被国人所了解。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土库曼斯坦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又与当时中国的现实需要有关。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内报刊对土库曼斯坦的记述入手,分析中国土库曼斯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在逻辑与影响因素,并以此探讨近代中国对于他者和自身的认识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博物馆曾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我国,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进国内,起步比较晚.本文在阐述了生态博物馆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涵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2.
粟周雄──勤奋的作家、友好往来使者杨进铨在侗族中年作家里,如果论知名度,恐怕要数粟周熊。不仅他的译作在国内广有读者,而且饮誉国外,被人称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不久前,他应哈萨克斯坦作家协会的邀请,访问了哈国首都阿拉木图和阿拜的故乡塞米帕拉金斯克市...  相似文献   

13.
在汉文史料中,清代环青海湖和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一直缺少准确的编户数字。柔克义在1889和1891年的两次考察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地区的人口户数,对于认识清代该地区的藏蒙人口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关考察文献尚未在国内出版,有关研究也未能引用其著述。本文将柔克义旅行文献中有关清末环青海湖和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考察记录进行归纳、考证和分析,并置入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与民国汉文文献进行比对,对清末青海方志以及民国人口调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检讨,初步讨论了从清末到民国三十年代该地区藏蒙人口衰减和增长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博物馆曾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我国,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进国内,起步比较晚。本文在阐述了生态博物馆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涵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中亚重要国家,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历史性关联。在我们传统的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阶段性认识框架,一种是基于历史学维度的中西交流史或中外关系史的认知,另一种则是基于国际关系或政治学维度的中苏关系、中国-中亚关系背景下的认知。在前一种认知框架下,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理解和分析主要侧重于对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相关区域的认知;而在后一种认知框架下,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则基本服从于对苏联的认知以及之后与新独立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新关系。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具体空间上的断裂以及时间线上的空白,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形成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整体性认知。本文将集中于这一断裂与空白期,对近代中国时期国内知识界对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认知的流变过程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探究近代中国如何一步步形成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图景,并揭示内在的流变过程以及在这种认知背后,知识界对中国自身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第三章 东干物质文化之一——住宅 迁徙而来的东干人带来的独特文化,显然不同于中亚各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和中亚各民族相比较,在东干人中,有自己迥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在经济、日常生活方式、家庭—婚姻关系上。东干人迁徙到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之后的初期,住的好像是一家家独居的住宅,这与别的民族不同。后来,尤其是经济频繁活动时期,东干人开始同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相互往来,从而吸收了他们当中感受最优秀的东西。 东干人的村庄无论在设计方面,或结构方面,都不同于吉尔吉斯的“阿依尔”、哈萨克的“阿乌尔”、乌兹别克的“基什拉克”及俄罗斯的住房、简易建筑物与住宅旁的田地。如,在亚里山德罗夫斯克、卡拉库努孜、伊尔迪克、舍尔丘博、扎尔帕克——丘博村及另外一些村奉行传统的正方形设计“房”带有笔直的街道。在房的每一个拐角上,建有房屋及东干类型的家庭用的建筑物。据米粮川村及亚历山德罗夫斯克村的老人讲,传统的住房面积有150×150米大小。  相似文献   

17.
胡尚哲 《世界民族》2006,4(2):76-80
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玉兹习气”(жузовщина)在哈萨克斯坦都已经家喻户晓,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它。本文从“玉兹习气”的性质、表现及其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哈萨克民族整合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玉滋习气”的表现“玉兹习气”是哈萨克斯坦特有的一个政治术语,它源于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军事、政治组织——玉兹。它所指的是哈萨克斯坦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玉兹、部落、氏族为界限来区分你、我、他的一种部落本位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最终确定我国的民族结构框架是56个民族。公民民族身份的确认、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都以这一结构框架为基础,因此,民族识别工作是新中国一切民族工作的基石。这篇序言回顾了苏联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民族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是我们今天从基础理论和政策设计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切入点的观点。近年来西方学者已经在我国国内开始了相关的口述史调查,并发表了研究成果。及时加强国内学者的相关口述史研究并开展国际对话,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系统深入的口述史调查,也许我们能够对当年识别出来的中国民族框架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和沈教授初识于5年前,他刚从海外归来时。说是初识,却全无陌生感,就像是认识了一辈子。尤其让我这个全无师承、一向自行其是的江湖大姐心头一喜的是,这位学院派藏学家对于草根派拙著的肯定。作为学者的沈卫荣,不仅是人大一位知名教授,即使在国内和国际藏学界也卓有  相似文献   

20.
苹果花盛开的地方──哈萨克斯坦 2001年4月21日,我们民族出版社参加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市举办的“丝绸之路书展”代表团一行12人,乘哈航班机离开首都机场时,北京已近黄昏,但随着西飞,好像有太阳永远不落的感觉,直到飞过我国新疆,天才完全黑了下来。北京时间14点20分左右,我们到达了阿拉木图。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欧,是我国领土面积的1/3。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占全国人口的的40%,俄罗斯族占40%,其他民族占20%。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领导下,奉行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