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相关非遗项目的延续与实施。社区内部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国家文化传统、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具体的非遗保护实践可能很难避免政府力量主导的情况,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参与非遗保护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忽视社区参与和引领的理由,相反,政府力量应该以一种"文化对话"的态度,尽量克服具体实践过程中强势干预的立场,最终促成非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并为普通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志新 《回族研究》2012,(4):96-10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国家级名录)的建立,为展现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回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多、地域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却明显不足。是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不够,还是相关的保护措施滞后?亟须非遗保护单位和研究者跟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从2006年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话语体系,作为其底层支撑物的口头文化改变了自身的民间性,成为与官方文化系统互构共生的部分,但这不能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属性,即人的存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前提,非遗项目的确认是由民众所决定的,是遗产的传承人或传承社区说了算。很多地域如山西安泽,从政府主导出发,学者或文化精英参与,从文化基址到仪式,重新构建一套新的地域文化符号或标志。文化基址或许会成为某一地域新的文化景观或文化标志物,但缺失信仰核心的仪式之重构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相似文献   

5.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F0003-F0003
正2013年12月23日上午,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20个参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人员参加开幕式。目前,中国共有38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14项;1219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有433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少数民族有524名。此次展览涉及已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少数民族项目433项,与项目相关的20个省、市、自治区参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  相似文献   

6.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为"2003年公约"),明确社区、群体和个人应在非遗保护中发挥主体作用。祁县文化局立足地方,把筹集到的民间资金用于举办非遗比赛,用公共文化财政专项资金购买戏剧文武场乐器和地方戏下乡演出服务,提升了非遗在地方的传承活力,密切了非遗与地方民众间的情感联系,其保护效果无形中与2003年公约的社区参与理念相契合。借鉴祁县非遗保护实践经验,我国应不断推动2003年公约精神体现在基层地方非遗保护工作中,改变当下比较常见的两种保护倾向,尊重非遗传承群体,立足本地保护非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发现,以发放补贴为主的非遗传承人整体保护方案,忽视了传承人在境遇以及保护诉求方面的较大差异,使保护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可能造成“保护性破坏”.应当从非遗项目对传承人“效用”的角度,细分出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不同动力,推行针对性的传承人分类保护方案,对不同的传承人分别采取市场化保护、扶持性保护和半体制化保护等策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达成各类非遗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8.
吴静文 《民族论坛》2013,(5X):55-59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本文从湖南瑶族的文化生态入手,整理省内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本文从湖南瑶族的文化生态入手,整理省内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0日至31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一行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专题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许又声一行先后来到泸溪县和凤凰县的非遗项目传习所、培训基地等地调研,详细了解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湘西州政府汇报情况,以及传承人、民族企业家等对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的相关建议。许又声指出,湘西非遗资源丰富,但存在代表性传承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内容的变化,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让世界上各个国家加强文化保护有了更有效手段。我国要注重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作用,为传统非遗文化项目提供有力保护,加快文化的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探索与分析,尤其是要注重引入数字化保护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出数字化保护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敦煌的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出发点,分析现代社会非遗传承人才缺乏的原因,针对敦煌非遗的特殊性,提出保护与传承敦煌非遗的可行性措施——基于政府政策和科学研究自上而下的引导保护,结合社会各界人士的实践工作的多方合力的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其中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发展的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进行研究,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我国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日渐加强。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两旗作为"非遗"丰富且独特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被新的元素所替代,日益处于边缘化位置。面对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现状,探究出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服饰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文物保护模式、创业基地模式和专业教育模式。这三个模式构建了蒙古族乌珠穆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指导下,制定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为当地非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益指导。该政策强调社群或团体在非遗传承中的主体地位,以及非遗的综合性与动态特征。在布鲁日圣血大游行中,当地社区形成联盟,担任了该项目传承的主要角色:主持者(圣血荣誉兄弟会)、协调者(当地非遗组织)、参与者(居民)。其中,作为沟通枢纽的当地非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设计教育包,深入社区的互动项目,举办论坛吸收国际经验等方式,加深了当地居民对非遗概念的了解,促进了圣血大游行在当地社区的推广,为大游行的传承补充了新的生力军。坚持非遗核心质素的"不变"与适应当代环境的适度的"变",使圣血大游行成为一场源自民间,由民间主导的盛大表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中,以社区博物馆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表现亮眼且成效显著。一方面,社区博物馆通过多元行动方的共同参与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社区博物馆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实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社区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能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度,进而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多方话语与诉求,社区博物馆成为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互动交融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8.
薛洁  韩慧萍 《民族论坛》2012,(22):48-51
家庭教育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处于启蒙、基础地位。文章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保护的家庭教育传承现状进行分析,认真思考,提出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庭教育,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家庭教育保护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社会,虽然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在民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护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实现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适当鼓励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正>"社区"(communit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关键性概念之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衍生文件中,该术语均反复出现并被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从教科文组织非遗政策出发去梳理并探讨社区的含义与地位,总结与反思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区参与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研究成果尚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