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之一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对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上,许多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形体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得不到  相似文献   

2.
陆月菊 《生存》2020,(10):0210-0210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长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港湾,只有在温暖且具有管束的家庭中孩子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茁长成长,身心健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许多孩子的家庭并不完整,家长因一些情况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逐渐让孩子变为留守儿童,这样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影响,缺乏关爱,性格孤僻,严重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本文针对现在社会中的实际现象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儿童家庭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3.
最近3年中,美国全国的“家庭学校”(即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逐年递增。以前,办“家庭学校”的家庭多为一些宗教信仰极其强烈的基督教家庭,而今天,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较高、宗教信仰并不强烈的中产阶级家庭也纷纷办起“家庭学校”——它们自办“家庭学校”的初衷并不是为加强子女在公立学校缺乏的道德教育,而只是认为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太差,教育要求太低,教学速度太慢,家庭比学校更有资格教好孩子……“家庭学校”的大行其道在教育界和与论界都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首先,“家庭学校”由谁来监管?家…  相似文献   

4.
正我叫慕善新,是沈阳市皇姑区向工街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如同每一位辛勤的园丁一样汗洒讲台,早出晚归。我在这所汇集了19个省市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中工作了22年,最令我骄傲的事情是,我始终作为班主任陪孩子们并肩成长。我感谢这些孩子,他们敞开心扉让我了解他们并不完美的家庭;给我机会,让我能够用爱与诚意去守护他们成长。行动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作为一名老师,我始终相信行动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在学校里,  相似文献   

5.
高君 《生存》2020,(1):0105-0105
古人云: “无德不成师,德高才为范”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的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法,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尚的师德。而我更注重的一种师德内涵便是:学会倾听和等待孩子。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前辈的话,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一面品味一面践行。爱孩子的一切、爱一切的孩子。因为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懂得爱、懂得学习、懂得生活!倾注爱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倾听和等待——孩子,你慢慢来,老师会耐心等待,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6.
张卫东 《生存》2020,(11):0227-0228
英国有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学生是花园,而教师就是打理花园的园丁。竞相开放的花朵中有娇艳的、茁壮的。更有那些长满刺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时曾说过:“这些孩子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 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我所要做的,就是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给他们阳光和雨露,帮助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原因,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特殊的经历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性格特征,他们的教育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家庭和学校,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痛”,我认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听力言语上的障碍会给听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带来明显的困难,他们参与社会的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心理较正常孩子呈现更为复杂的状况。作为他们的班主任,面对这样复杂而脆弱的“玻璃心”,需要认真看待,小心呵护,既不能听由任之,也不能随意触碰。只有把握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需求,利用同理心与他们真诚的沟通交流,引导他们形成乐于交往、善于表达、不畏困难和宽容乐观的态度倾向,才能让听障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2,(4):59-59
伊万卡·特朗普是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与他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孩子。在这个拥有豪华游艇、一座有140个房间的豪华别墅和21亿美元继承权的女孩身上,没有一点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在她25年的平坦“钱途”上,有30%是借了家族的“光”,而70%则全靠自己打拼。  相似文献   

10.
单亲家庭中子女的成长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婚,在现代人们的观念中似乎不那么沉重了。但是,由离婚所引发出的种种问题,龙期是单亲家庭中子女的成长与教育问题则日益显得突出,令人关注。不容忽视的事实事:离婚率的上升造成了大批的单亲家庭。有资料统计,截止1993年底中国的单亲家庭有1000万个。即是说,中国现在有1000万个孩子(按每家一个计算)生活在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中。仅从量上就可以看出,单亲家庭中的子女教育与成长问题,已冲破了某个或单个家庭的个别问题而成为一个严重的具有社主性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成长教育中的“残缺”。无论怎样说,单亲家庭毕竟…  相似文献   

11.
多种家庭形式美国将来的家庭形式将朝着多样化发展,只有少数的美国人在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所组成的简单的“核家庭”中。到2000年,大多数美国人将生活在3种不同类型的家庭里:初婚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人口学家C.韦斯托夫预言,目前将有1/4的妇女在她们的育龄期不生孩子,没有孩子的妇女人数将超过美国历史上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2.
庄山 《东西南北》2013,(19):46-47
受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进入中国教育体制的英国教师Neil,不理解有些明显说不过去的制度为什么还必须要学生去做;他认为相比于高分,人格培养应该更重要…… Neil是个英国教师,没有中文名,由于谐音,不少同学就干脆喊他“牛”或“牛哥”。这一次,Neil真的牛了。  相似文献   

13.
原则一:儿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权利必须是所有调解尝试的首要目标  所有孩子都有一个基本的归属需求,应尽可能地避免任何对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破坏。孩子们的安置变换越频繁,施加给他们的伤害就越大;每一次安置的变化会破坏他们团结的能力。  一个重要的家庭政策原则是:一个小孩最好应该在自己的家庭里成长。必须用这个原则来指导儿童保护性服务的工作。首要目标是对儿童和他们家庭的帮助,这样使儿童在家庭中正常成长的潜力最大化。  与他人接触和获取信息的权利  如果一个儿童处在公共机构照顾下,重要的是要给机会让孩子与其原…  相似文献   

14.
一位成长在中上阶层家庭的白人年轻女孩,上社工学院时,想帮助处于弱势的黑人。她于是选择到一个在贫穷的黑人社区提供家庭服务的机构实习。机构分配给她的第一个案子是帮助一个由贫穷的母亲带着3个孩子的单亲家庭。接案后,女孩兴奋地去作首次家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话题也开始在人们的饭后茶余接踵而至:独生子女必然是“小皇帝”、“小公主”或“问题儿”吗?为什么“孩子难教,父母难当”的叹息如此普遍?独生子女教育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这大概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和关心独生子女成长的人们常常萦绕在心头的问题。独生子女因其“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抬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强化了为人父母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做父母的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梦想孩子们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在“高期望”的背后也隐含着微妙的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方面,做父母的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独子或独女身上;另一方面,家长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09,(3):56-56
一位成长在中上阶层家庭的白人年轻女孩,上社工学院时,想帮助处于弱势的黑人。她于是选择到一个在贫穷的黑人社区提供家庭服务的机构实习。机构分配给她的第一个案子是帮助一个由贫穷的母亲带着3个孩子的单亲家庭。接案后,女孩兴奋地去作首次家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已近叨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跨入大学,进入社会。社会各界在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中常常比较集中于独生子女的生理、‘C理,而且常就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与过度教育提出诸多批评。其实,在畸形的家庭教育背后,隐扛着独生子女家长的脆弱心理。独生子女家长的脆弱心理集中表现为:孩子是“唯一”的。孩子是家庭欢乐的唯一来源,孩子是支持家庭存在的唯一支柱,孩子的成功是家长最大的精神安慰,克是家长在社会中受到羡慕、得到赞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那些从未从本职工作中体验过追求事业成功慰藉的父母而言,更…  相似文献   

18.
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在《SOS儿童村》一书中,对SOS儿童村及SOS家庭环境建设的原则,做了如下表述:“每个孩子要在身心上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但是进入SOS儿童村的孩子不仅必须过健康的生活,还必须能平复因丧失父母和家庭所造成的身心失调”。从SOS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成长需要出发建设SOS家庭,要注意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自古以来是重后裔的,即使现代人已逐渐淡化了“养地临老”或“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念,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仍然是首当其冲的。在我进行的有关当代人生育观的问卷调查中,79.73%的人认为“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满的家庭”,15.46%的人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后代”,10.57%的人认为“没有子女的人到了老年会很孤独”,6.47%的人认为“真到老了,还得靠亲生儿女”,也有极少数人(2.29%)生育孩子的动机充满着盲目性和被动性,仅仅是出于“不生孩子会让别人认为是不正常”。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当今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相似文献   

20.
马虎斋 《东西南北》2009,(11):29-29
孩子在法国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早早赶到学校门口,却一眼瞧见校长Mine Garcia双膝跪地,满脸含笑,搂过每一个即将出门的孩子,叫着“Mon ch e ri”或“Ma ch e rie”(我的宝贝),在他们的脸颊上亲一下,才放走。我的不安与忐忑立即消失无痕,仅剩了满胸满怀的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