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其造型艺术更是对现代设计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在民俗活动中发展的。中国古典哲学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理论基础,民间美术造型通过民俗活动传承哲学思想。民间艺术的造型特征对我国动画设计,标志设计也有着深深的影响。我们在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同时,如何对民间的东西,传统的东西进行传承和保护是当今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我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要靠文化课在高考中取胜非常之难,于是发展音、体、美小科目的教学成为长期特色教育。要想提高我校高考升学率,必须发展音、体、美教学。因此学校美术生非常多,为了迎接高考,对美术没有一点认识的学生,第一次拿画笔,从零做起。我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着高中美术生的教学,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的众多学科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和传艺,否则将无法完成审美教育的相关任务,更无法让美术的魅力和作用影响到学生。美术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画画和美,更深层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巨大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革命内涵和鲜明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也是教育人、培养人、涵养人的精神沃土。高校应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内涵,开发整合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党建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党员自觉传承红色传统、红色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教学体系日趋完善,美术学科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我们知道,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基础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美术学习的基础,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美术信息吸引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有效的推动了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发展,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信息化素质教育时代,不断研究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余年的积淀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和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的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限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符合全球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积淀,其丰富的“仁爱”、“和”文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想认识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承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传统文化的选择、传承、改造与创新,这表现为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面对当前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大学生在接受传统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外来文化理念的影响,这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目标,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这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板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获取重要信息的手段,而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在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中才能实施美育,却未能意识到在其它学科也都能够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语文恰是把二者有机结合的优势学科,但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还鲜有实践,因此,把板书设计和美育功能结合起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自信是在文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内涵的价值认同,“是文化主体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情感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学术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随着新时期经济水平、教育体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师承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将传统师承与院校教育有效结合,对建设符合中医药学科特色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中医传统师承与院校教育,分析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融合的意义与方向,以期对中医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展望与探索。中医学是伴随中华传统文化起源的、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的传统学科,  相似文献   

12.
廖志红 《人才瞭望》2016,(16):211-2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传承和发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示了我国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先进领导者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的理论成果。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理解,使其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成为领导我国未来的民族建设的思想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目前领导中国的指导思想,必须使其结合中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显现了我国的特色。本文就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对中国历史前进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非常值得学校教育工作借鉴。分析儒家思想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借鉴作用,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对儒家文化加以科学、理性地继承和发扬,从而有效发挥其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离开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了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千千万万的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四川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剪纸艺术变形、夸张的造型与虚实结合的纯朴之美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深入挖掘传统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发展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十八个专业分类中,涉及到美术专业的有文化艺术类别中的美术绘画,美术设计与制作,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在教育类别中的唯一一种专业学前教育,其课程中也涉及到了一些简笔画的课程。可见,美术教育不但在其美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中存在,还在许多其它门类的专业中承担着完善结构性知识,和审美教育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不断的互相冲击、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遗失。高校作为教育界的中间力量,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于现代的元素,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在教学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下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是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世界多元文化下的今天,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乡土资源”作为当代教育领域最具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之一,越来越受到艺术界、教育界等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笔者以桂林地区的乡土资源为例,分析该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化高中美术教学的途径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婷 《人才瞭望》2023,(7):22-24
<正>让先进的中国文化走出全球,塑造国家文化名牌,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深远影响,这样鲜明的时代诉求,是中国文化自觉和信心的集中表现,是促进中华民族辉煌的必然性需要。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应该实施与此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并强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因此,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