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柳杨 《人才瞭望》2016,(22):186-187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已经对社会所需人才类型、素质结构以及职业能力框架进行了较全面地探索,现阶段的重点在于打通框架内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做好专业衔接工作,形成高职会计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抓手,以就业创业指导为基础,以会计专业教育为核心,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与社会实践为两翼,学生活动呈螺旋式环绕学生高职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不足,是制约其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本文从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对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教育不断的发展,对美容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在教授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中,使毕业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本文围绕美容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美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加强校企之间合作、深入推进课证融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具备基本职业能力素质的美容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希望可以发挥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成为越来越多高职院校选择的人才培养路径。校企合作作为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解决“课堂之外”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但是也存在学生管理理念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本文聚焦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需求,就如何推动学生管理制度变革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为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全面改革专业实践教学,大力加强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中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中药调剂技术》作为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在课程内容、实训教学模式、实训教学基地、课程资源库建设、师资建设和学生评价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校企平台构建,校、师、企多向交流,政府行业的监管和引导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该课程的建设保障条件进行讨论,为实际高职中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以来,产教融合成为广大职业高校积极探索与践行的新道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与着力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依托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电子商务专业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电子商务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其人才培养直接对接企业与社会,所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创业效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因素较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要根据影响因素寻找提升路径,助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赵世均 《人才瞭望》2015,(6):199-200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国家在高职校企合作方面正逐步走向法制化以及政策化阶段。行之有效方面的校企合作应该包括以下策略:行业、政府、学校及企业等四大主体全部参与进去,计算机类方面的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应该从高职学校的校企合作然后逐步进行过度直到将整个IT行业都能够进行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基于就业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则是实训教学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训模式的改革要从实训理论的完备和实训资源的完善两个方面着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存在的核心问题体现在“招生不理想、就业不对口、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为此,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改革应围绕“就业与招生率、就业与招生质量”,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等方面入手,要适应高职教育自身禀赋、专业特色、院校特色,为区域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程度明显不高,且内容单一,教师科研能力较弱。高职院校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必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实践锻炼与科研,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探讨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多元路径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其中包括构建职业导向学习模式、实施多元化教育改革、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关爱等方面。这些方法策略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提高专业和非专业能力、求职技能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制约着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校企合作,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高职通信专业建设,密切校企合作,本文针对通信类专业特点,并结合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通信专业的校企合作具体案例,提出了构建“四合”特色,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毕业生优质就业,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了毕业生家庭条件、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教育和毕业生个人对慢就业现象的影响,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育者,重点在政校企家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办学多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国家教育部提倡高职积极探索前校后厂的校企合一办学模式,近年来已经在少数高职院校进行了试点,颇具成效。但是,对于高职财经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工厂的研究与实践极少。与此同时,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就业市场需求日益下滑,在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办学十分不景气。对于校企合一式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此提出了两个类型的会计课程改革与校内公司结合的改革模式,并针对目前校企合一式高职会计课程改革面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6.
侯宏杰 《人才瞭望》2016,(12):230-231
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学情、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性等方面分析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对口培养专业人才,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校企深度合作,搭建校外对口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度,从而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留存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过硬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职院校学生.基于此,以高职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教育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教学框架中的问题,并对此进入深入分析,以期促进计算机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愈加艰巨,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学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力量。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针对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工作能力发展中存在角色模糊、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辅导员继续教育培养路径不丰富、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和政策保障等问题,提出通过完善辅导员引进机制,健全的激励考评机制,重视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构建“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双师型”辅导员等措施,提升辅导员的就业工作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促进广西辅导员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以期提高广西高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推动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教学是高职院校公共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学科,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环视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其并没有很好地开发校企合作的教育办学功能,影响了计算机的应用性教学效果.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好好把握好校企合作与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在逻辑,从教学理念、内容项目、主体素质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纳入到校企合作视角进行创新完善,以此建构适应校企合作的公共计算机教学机制,力求形成校企合作与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形成互动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专业教育已满足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创新教育,而在创新实践时又能巩固加强专业知识能力,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改善、优化、实施专创融合教育教学,形成一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通过实践,涌现出一些创新型高职人才,他们通过与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创新导师合作,设计生产了一些创新产品,获得了一定创新成果。实践表明,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专创融合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