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大量兴建的市镇基本上可分三类 :手工业市镇、商业市镇、交通市镇。市镇经济对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运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市镇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联系的媒介 ;市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进程 ;市镇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胚胎 ;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产生冲击。封建社会后期市镇的发展应该说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镇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商品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城郊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萍 《天府新论》2004,(3):60-62
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郊经济发展对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城郊经济发展既有利于增长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又有利于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要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就要重视发挥城郊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实现区域内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青岛市近年来创造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青岛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就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融合性、互补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城镇网络,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扫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探讨符合建设国内著名中心城市、国际知名城市要求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南宋浙西地区市镇类型及人口规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锡标 《社会科学》2005,3(4):101-106
南宋时期的浙西是对两浙西路的简称,是当时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也是市镇十分活跃的区域,市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超大型镇市往往多达数千户,大规模镇市大多在千户左右,中等镇市多在数百户左右,小型镇市大致在百余户左右;草市的人口数量差距明显,有的达到近千户,乃至数千户,有的仅数十户,甚至几户。可以估算:南宋中期前后,浙西地区的市镇人口总量已有近9万户,逐渐呈现出类似经济都市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在发展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环城型、手工业型、农业型、交通型等四种基本类型.许多市镇商业发展迅猛,手工业兴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在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具有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和兴盛,引发了浙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6.
夏建红  崔占峰 《东岳论丛》2019,40(10):33-43
镇域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通过熵值法构建镇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因素对镇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公共服务因素。对城乡一体化影响最大的是空间一体化因素,其次是经济一体化因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镇域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但城乡一体化对镇域城镇化短期具有负向效应,长期具有正向效应。因此提高镇域人口与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城乡生产要素流通能力等方式是推动镇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南宋时期,乡村集市的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一方面,期日市和常设市日益成为集市活动的重要形式,表明市场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主题市场的大量出现,夜市的活跃,贸易活动的开放性,反映出集市内在结构和运作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以集市网络为载体的农村初级市场快速成长,进而引发农村经济的一系列变化.但南宋农村集市贸易的兴盛,本质上属于小农经济的一种自我调节,而不是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31-35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的加速集聚,必然会催生和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日益凸显。因此,培育和发展城市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培育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情感消费视角的辽宁农家院分享经济模式。作为情感营造的主体,农家院经营者在农家院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拉动者的角色,依托得天独厚的先赋性自然资源,在情感资本化市场中推动着当地农户的就业转型与资源共享。消费者作为农家院分享经济的受惠者以及情感消费的客观承担者,其情感在农家院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辽宁农家院分享经济模式得以持续性发展。最后,本文强调辽宁农家院分享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推动农村旅游发展与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紧密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辽宁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从总体上说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这两个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江苏城市要想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竞争,应该走“城市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城市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化发展,从总体上说可以通过实施“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这两个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江苏城市要想走向世界并参与世界城市体系竞争,应该走“城市城市化”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赵华 《人文杂志》2023,(1):12-17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历史进程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标志性体现。数字经济通过组合效应推进城镇城市共同繁荣,通过匹配效应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结构,通过学习效应为城市经济实现创新驱动,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通过集聚效应创造持续韧性的城市魅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新型城镇化,需要在以人为核心的根本宗旨下,构建针对性的政策制度体系,重点推进既有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公共服务数字化以及市民生活的数字化嵌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均得到了高速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没有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缩小,而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扩大。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的非均衡发展问题非常突出,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从招远市的实践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为主向内外需双向驱动、发展路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支撑、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三大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转调发展主线,优化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结构”,加快经济升级步伐;着眼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小城镇、新农村“三大板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加强财源、民生、社会“三大建设”,巩固和谐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5.
赵保佑 《学术论坛》2008,31(3):104-108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共同难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经验是:政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体,政府必须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业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必须重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要以立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辟广阔的渠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面临着人口转型、农业转型和经济新常态等多重因素制约,正处在阶层定型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阶层将成为农村社会结构中变化最大的阶层:进城经商、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家庭逐渐脱离农村,成为城市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本地半工半耕型农民工将超过候鸟型外出务工农民工,两者构成农村社会结构的主体,是农村的中间阶层。农村中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数量有所减少,新型农业主体数量增长较快,纯农户比例大幅缩减,贫弱阶层数量将随国家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大量减少。农村能否形成有序、协调、充满活力的社会阶层结构有赖于未来10-15年国内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7.
引论:“农商社会”之概念和南宋经济之地位近十余年来,随着宋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南宋史研究的急剧升温,重新认识宋代、特别是南宋一朝的利弊得失并重估其历史地位,已成史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时代”的到来,构建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圈,促进川渝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已成为川渝黔三省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构建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圈,必须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市场主导、政府协调、有序竞争、和谐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川渝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川渝黔三省市经济社会在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互动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论总部经济与分厂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尊文   《江汉论坛》2006,(5):78-81
“总部”与“分厂”是相对应的概念,而总部经济与分厂经济也应该是联系比较密切的两种经济形态。中心城市可以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增强自身实力,周边地区则可以通过分厂经济模式获得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表现之一.新的形势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都将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新的影响.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城市南昌1990-2009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经济的增长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单向变动;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没有影响;相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会加速城镇化进程,而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验证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