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迎刚 《江淮论坛》2005,(1):119-122
文学期刊与文学评论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日渐式微,并不表明人们时文学本身失去了兴趣,而恰恰表现出文学界所持有的文学观念的落伍。而文学观念的改变,必将有利于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坛的一个热门话题。有文学评论家批评“当代文学经典化滞后”,有作协官员“希望中国文学在新时代产生更多的经典化作品”,还有出版社推出一系列“当代文学经典”。对此,笔者不禁感到有些错愕,因为在笔者的印象中,所谓“经典”,怎么也是“过去时”的东西,即使不一定要历经数百年上千年,至少也应该“隔代”吧?哪有当代“作家作品经典化”的?还未“盖棺”就想“论定”,是不是也太操之过急了?  相似文献   

3.
正时间很珍贵,我直奔主题。第一个意思我必须表达,表达敬意。这个敬意不光是我,我们刊物,我们陕西文学,我们西北文学,我觉得我们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我们新时期文学都应该向雷达先生表达敬意。第二,前几天我们在西安开了一个贾平凹的研讨会,有一个评论家用了一个词,说贾平凹是一个大体量的作家。那么借用这个词,雷达是一个大体量的批评家。新时期30年,10多本论著,超过1000篇文章,几十年的阅读积累和写作,一直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就对当代文学介入的广度和深度而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文人构成具有一些特点,从横向共时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民族性问题。民族性主导下的元代文人具有了民族差别特性,而元代文学也具有异族征候。从纵向历时的视角来看,则涉及遗民身份及其所主导的遗民文学。元代文人的身份差别构成了别具特色的身份文学。而关于元代的整体文学风貌,也具有一些特色:一是基于叙事抒情的杂糅多体性,这以元曲为代表,表现为叙事的介入和抒情的自由解放;二是诗文这样的正统文学样式中的抒情呈现出自由之势,并相应地有了个性的突出和心态的平和,平易正大和奇崛的文风都是文人相对自由的存在状态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雷达先生是甘肃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之后便去了北京,长期在中国作协工作。新世纪初,他被母校兰州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为母校培养了十多名优秀博士生。2013年,他又被西北师大聘为该校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这就使这位大批评家与甘肃有了更深的渊源关系。2013年6月,由兰州大学、西北师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甘肃省文学院、东莞文学院等单位共同为他举办了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文学评奖作为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性活动,具有三个必须理清的理论问题:一是需分辨评判的对象是作家还是作品;二是应拥有怎样的评判标准;三是文学评奖作为一种什么样的活动、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理清上述问题,能突破对文学评奖的现象式表面认识,实现较有学理性的理论探求。  相似文献   

8.
杨向荣  巩辉 《云梦学刊》2014,(4):158-160
在中国评传学术史上,为报告文学作家写评传的并不多见,而余三定、周淼龙的《何建明评传》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对何建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度剖解.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忧国忧民、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报告文学界的英雄式人物,召唤出时代背景下报告文学界的何建明精神。在书中,作者指出《何建明评传》的写作的原因:一是何建明在报告文学界确实是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何建明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甚至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都有他的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达的意义     
正雷达老师是我们中国新时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家。可以说,他是新时期以来批评家中的一个异数,他属于那些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中国文学的思想解放,为了中国文学在新时期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那样一批批评家,但是,他又是那一批批评家中最年轻的,所以他同时又属于后来80年代中期以后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领域的那样一批批评家。所以如果回顾一下,我们恐怕  相似文献   

10.
正雷达先生作为一位出色的当代文学评论家,正如作家朱向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他始终"旋转在当代文学的天空中",他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检测者。他在文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能发出情理俱佳、科学公正的批评声音。比如,1987年《文学评论》第一期发表了雷达先生的一篇"具有划阶段意义的论文",名为《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编者言:"雷达的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铸,才是贯穿新时期文学的主潮,这可作一家之言。"这篇文章中,雷达先生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中国文坛,各类文学评奖名目繁多,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但众多的文学评奖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成为一些参与文学生产者沽名钓誉、争权夺利的名利场。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作家阿来在文化媒体上怒批国内文学评奖现象:"国内有的文学奖项到后来都不是在评作品了,有点像在评先进。"候大伟、樊曦(2013)也认为:"一次得奖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大家就可以拿着证书去评职称、调工资了。这样的文学奖对个人有好处,对文学却是一种伤害。"其实阿来所揭发出来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隐匿在文学评奖的制度设计和操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张志刚 《云梦学刊》2014,(1):I0002-I0002
2013年11月23日,“柳忠秧古体诗·新诗作品研讨会”在岳阳举行,来自全同各地的近三十多位学者、作家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谭五吕教授主持,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湖南理工学院院长余三定教授致辞。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传播要素的变化上:作家明星化、读者受众化、作品商品化。这种变化与当代社会对多元信息的需求、中国当代大众传播“洗牌”的特定阶段、大众传媒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文学的感性体验的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超 《云梦学刊》2014,(6):F0003-F0003
2014年10月9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书评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与子书》作品研讨会在湖南大学举行。省新闻出版、评论、报刊界近40余位代表出席。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秘书长夏义生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省书评委员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接下来就要做到应势而为、应声而起,在省内外形成大的影响。省评协副主席欧阳友权、龚旭东、李蒲星应邀与会。会议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陈善君、罗宗宇主持。  相似文献   

15.
为使下面的论述能在一个简明的框架内进行,笔者首先对本文中所使用的“学院派批评”这一概念做一界定:所谓学院派,是指在高等院校里从事文化、文学批评的学术群体;所谓批评,是指对当下文坛诸如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等的评判文字。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院派批评日渐强盛,甚至大  相似文献   

16.
张炯 《河北学刊》2012,32(2):65-73
问:张老师,您从1950年代就开始参加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您如何看待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绩.  相似文献   

17.
18.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相当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每一篇都自成一格,文章取其<才略>篇,从中探讨刘勰的作家批评论.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作家的才气性三方面探讨主观因素对创作的影响及因之确立的作家作品价值 '定位的标准与原则,张扬文学的主体性、多样性和独创性.第二部分对<才略>所涉及的影响创作的客观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使才略的视阈得以拓展;第三部分分析刘勰所持的批评作风和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一 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盛典”落下帷幕不足一年(2008年10月28日),但却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个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每四年才评选一次。评完之后,关于此次评奖、获奖作家、当选作品,乃至对今后文学的启迪和影响,该有多少话题可议呀。但曲终人散,只听到几声“应景”的或喝彩或訾议.便戛然而止、悄无声息了。  相似文献   

20.
正雷达比我年轻两岁。在我的心目中,他属于共和国第三代文学评论家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狭义文学评论即当代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我对文学评论曾作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专指当代文学批评,广义则跨越古与今,包括对古代作家的批评。从狭义上说,我把周扬、胡风、何其芳、陈荒煤、冯牧等视为文学评论第一代,如果他们活着,现在均一百岁左右。比他们少十五岁到二十岁的李泽厚、谢冕、柳鸣九、樊骏、严家炎等,则属于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