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专业人才招聘顾问公司英国华德士(Robert Walters)公司日前发布2015年全球薪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专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受中国跨国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中国人才竞争也将愈演愈烈。华德士薪资调查数据还显示,由于中国经济转型,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在中国成立,更多国际专业服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也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薪酬方面,2014年中国专业人才所获薪资涨幅十分可观。更换工作的人士平均薪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才国际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新世纪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人才作支撑。因此,如何实现上海人才的国际化,将是上海经济国际化的重大命题。(一)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国际化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使全球生产、贸易、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扩张,各类生产要素,包括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成为“资源流”,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二是知识经济发展进程加快,高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  相似文献   

3.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办,中国国际人才网(ChinaJob.com)和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承办的2009年外籍人才招聘会将于2009年4月18日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各地纷纷开始了人才特区建设的探索。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设立人才特区,是区域人才工作的重大创新,对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区域人才开发、发挥人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引进和利用海外人才和智力,全面提升深圳市人才国际化程度,该市组织开展了首次(2005年度)外国和港澳台专家(具有一定资历、来深工作的外国和港澳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国<境>外专家)统计调查工作,动用了市、区、街、居4级力量,调查单位1000家,通过重点调查、抽样调查、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国(境)外专家有关信息,摸清了国(境)外专家真实家底,为该市制定国(境)外专家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月26日,搭建国内外专家、企业精英的交流平台——国际人才俱乐部(International talent Club,简称ITC)在友谊宾馆举办了第一期活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陈化北、《国际人才交流》总编辑梁伯枢以及企业国际化战略咨询专家齐伍军等高端人士参加。在惠普工作已有20年的周玲女士做了演讲,就惠普集团管理架构和全球运作机制做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惠普成立75年来,保持活力的根源是创新和人才。周玲随后还与与会者进行了深度交流沟通,整个现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达沃斯论坛外语服务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达沃斯会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调查大连几所主要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将现实中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会议的需求与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发现在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大学外语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所需要的外语人才与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在国际活动中需要的是实践应用型外语人才,而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则偏重于培养应试型和理论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4外籍人才招聘会于4月12日在上海成功举行。本届招聘会由中国国际人才网(www.chinajob.com)承办,并得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此次招聘会充分考虑到长三角地区的海外人才优势,为来华外籍人员与国内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问题:如何定义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国际化人才并没有一个统一和固定的标准。尽管如此,论坛嘉宾认为,典型的国际化人才应普遍具备以下素质:国际视野(开放意识、合作包容胸怀)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4,(10):15-15
“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国际人才智力(温州)交流大会”将于2004年11月26日至28日在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资质证书咨询机构、专家猎头公司、各相关行业协会、投资机构、海内外专家、留学人员、其他高层次人才将携其智力成果和资金,齐聚温州,共同就我国民营企业引进国际人才、智力,吸收应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经营管理理念而进行互相交流和合作。大会执委会主任、温州市市长刘奇在9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温州民营企业创造了全市96%的工业产值、70%的财政收入、95%的外贸出口额;创造了8个中国驰名商标、1…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才竞争中的人才待遇的标准,通常不是由国内人才市场定价来决定,而是由全球市场人才定价来决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就提出国际人才应该全球定价。清华经管学院2009年全球招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一共发出20个工作邀请,结果只有1个人接受邀请,待遇因素正是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人才国际化是指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规则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间人才分工和交往的过程和状态。具体地说,是指在人才管理和开发的过程中,以培养跨国工作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为基础,以吸引和使用国外人才为重点、以开放型思维和全球性观点为导向的人才开发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才交流》2008,(9):23-23
9月26-27日,200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济宁举行,“孔孟之乡”正敞开大门,迎接海内外人才的到来。目前,人才项目需求调查,会前项目对接,海外人才邀请联络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成功选聘人才的十大战略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泽炎 《人才瞭望》2003,(11):13-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类组织的人力资源工作者,通过接受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培训及多年的实践,就其选聘人才的理论、方法、程序、工具、专家及实践经验来看,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并无多大差距(假定掌握了良好的人才选聘技术)。近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根据“大人才观”———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可以认为有较为丰富的人才来源),可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过程中,却深感人才缺乏。原因何在?不能不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广泛的人才选聘实践和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索,认为我国各类组织,尤其是企…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使用和吸引国际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人才使用和培养的国际化,而且造成了世界性的人才短缺和人才争夺白热化。中国应当运用国际化人才争夺战略,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用人的国际化 当今国际社会,政府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比比皆是,日益增多,最具影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4,(3):58-59
首届国际人才论坛将办为促进人才与智力资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人才国际化水平,应对世界人才竞争,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人民日报海外版将于4月15日至17日在京共同举办“首届国际人才论坛”。论坛网站:www.ihrforum.org已于近期开通。论坛分为十个部分,即:经济全球化与人才国际化主题论坛、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合作专题论坛、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专题论坛、妇女人才培养使用与交流专题论坛、国际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圆桌会议、国际商学院院长论坛、公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专题论坛、国际人力资源组织合作与…  相似文献   

17.
所谓战略性人才,是指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现发挥出长远的、全局的、根本的作用的人才。根据“8020“原则,我们可以认为,在企业中,往往是20%的人才创造了80%的效益。毫无疑问,这20%的人才算得上是企业的战略性人才。在产品、技术、渠道等竞争因素趋于间质化的情况下。人才竞争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提供的资料,中国在近20年内流失了几十万学子,累计共有40多万人到103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学成归国的仅10万人。另据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仅在美国本科以上的各类人才已达45万人,仅在美国硅谷的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就有6万名是中国人。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上半年,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千人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千人计划”人才(包括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家属、用人单位、国内人才、公众等。  相似文献   

20.
海归人才是国际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归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中国参与人才竞争的重要环节之一.海归人才具有技术、语言、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回国创业、工作、生活中仍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针对海归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管理体系和措施,以更好地利用海归人才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