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模式的诸多条件、内部环境与体系正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新的经济状态下,中国要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营造新的竞争优势,对才人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经济的转型则是对人才要求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能绝对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本文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商务英语知识的属性,指出商务英语知识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应用知识的情境化,地方化和工具化特征.商务英语的知识构建存在从客观知识到建构主义知识的转型,"三阶模式"的采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青岛的金秋,风光旖旎。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国内外代表齐聚"2014首届全球知识经济大会",唇枪舌剑,共议中国经济格局。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认为,在能源日益枯竭、传统经济亟须向新兴经济转型的今天,知识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其创新速度快、覆盖面积广、专业渗透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的新兴经济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企业要致力于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紧紧盯着美国硅谷,充分开发海外留学生资源,展开东方特色的猎头行动,举措得力、效果显著,现已跻身世界一流园区。新竹科技园位于台北市西南,1980年12月成立,旨在提供高品质的研发生产和生活休闲环境,以吸引高科技人才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台湾之幸"与"新竹之幸"20世纪70年代,台湾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突破难局。然而,"台湾之幸,在于拥有新竹;而新竹之幸,在于拥有李国鼎"。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经济产业正在努力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空前严峻,其走出困境的市场化路径无疑是尽快转型升级。而人力资源是影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发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主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以支撑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需要各领域的各类人才广泛地为之服务。报告的指导思想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媒体近日推出的"失败国家"指标中,"人才流失"被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单独列出. 2010年6月,中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要进人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8.
"经济大转型,我们怎么办?"这是长期从事中外经济比较研究的华人学者、日中管理学院院长李克博士新作《纠结的中国经济》一书封面中十分醒目的主题语。在新作中,李克博士就中国目前面对的28个"纠结"的经济问题一一进行剖析。近日,本刊就中国经济热点及人才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才规划的颁布,正是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反思发展模式之时,中国应当审视过去的发展战略,发挥人才对转型发展驱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下,国际国内都在关注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动力。30多年来我国依靠资源、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新常态下,仍旧依靠这三者是无法为继的,必须要发现新的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无疑是正确的。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企业要转型升级,产品要更新换代,非创新不可。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久前还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但是,创新靠的是什么?是人才。没有人才就不会有创新存在,所以说,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归结起来,中国的发展动力还是人才。但是,不能把人才狭义地理解为国内人才,也要包括国外的人才。地方的领导、企业的领导要有世界眼光,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才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1日—23日,"2014首届全球知识经济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青岛市副市长栾新、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熊德义、欧洲稳定机制首席执行长克劳斯·雷格林、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等出席开幕式。大会以"转型、创新、跨越"为主题,多个论坛同时进行。大会主旨会议为财富经济论坛,另外还设有全球经济格局的转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人事人才工作也要融入国际大循环,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人才入世”,人事部门的整体素质及学习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薛荣久教授认为,未来5年,“人才入世”将是中国加入WTO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按市场规律得到更好地体现,另一方面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入世”导致市场进一步开放的结果是:外国人才机构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才行业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用人空间迅速扩大,人才岗位交换频率加快,人才需求量增加,人才流动加快,就业竞争加剧,人…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国际科研趋势已从个人单打独斗逐渐进入到团队合作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人才的引进也呈现出从引进单个专家向团队引才的转变。这种团队引才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2013年,"团队引才"已成为国际人才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2013年6月18日,在国家外专局主办,福建省公务员局、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承办的"高端外国专家团  相似文献   

14.
选择到中国工作或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既有原来从未到过中国的外籍人士,也有偶尔涉足中国的他国人才,还有一部分在海外长大的华裔。文化差异问题是他们在中国工作时常常碰到的问题,既为外籍人士津津乐道,也引来众多学者关注。另一方面,在各地陆续出台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中,"优化城市人才竞争与人才服务‘软环境’"成为共同的关键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营造一流的人才软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又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达沃斯论坛外语服务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达沃斯会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同时调查大连几所主要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将现实中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会议的需求与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发现在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大学外语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所需要的外语人才与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在国际活动中需要的是实践应用型外语人才,而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则偏重于培养应试型和理论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宋英杰 《人才瞭望》2016,(10):143-144
政府参与低碳经济建设、营造低碳环境责无旁贷.特殊的国情使中国国有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低碳经济道路,负有更多的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国有企业人资资源管理要根据低碳能源转型的背景,最大化地汲取人力资源.通过人才计划、培养培训制度、团队示范、评估制度等的完善和建立,实现对社会上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汲取,以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保障人力资源在低碳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落实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和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人才是关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阐述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技能人才常态化的非匹配性,研究"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浙江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结构,提取影响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本质因素,揭示软技能培养对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关系,提出加强高职软技能培养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对浙江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革做出快速有力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也成了政府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许多民营企业纷纷从“起步创业”阶段走向“做大做强”阶段,政府人事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们相应地调整人才思路、改进用人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着重实现以下人才管理的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中国现在最缺乏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如何造就国际化人才?"针对广为关注的国际化人才话题,4月29日上午,"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活动组委会专门在北大英杰交流  相似文献   

20.
综观历史,"得人才者得天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马太效应"将更加凸现.一方面,素质越高越稀缺的人才,获得的工作机会越多,所获报酬也越高;另一方面,越具有独特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越容易吸纳和留住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