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标榜自己是与伦理学分离的价值中立的"纯科学"。这种分离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及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科学与伦理学的分离,是经济学以此为背景,依据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标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结果。但因其研究的方法论特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与伦理学分离的表象下蕴含着特定的伦理预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性与伦理分析统一的理论,运用其方法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预设进行解析,对于正确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并非价值中立的实质,以及其伦理预设的非科学性的理论和方法论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论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变趋势方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但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存在根本区别。古典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分配理论是按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分配的,并将资本主义当作自然的、永恒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经济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理论体系,因此,尽管马克思论证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动态的演变趋势与古典经济学一致,但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造就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平均利润率下降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3.
试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范式特征.作为一种宏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不仅具有涵盖或涉及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内容的理论广度,更具有运用独创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来解剖制度本质和制度变迁内在历史逻辑的理论深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结构是科学的,是一种开放的科学体系,它需要综合和补充的是不同制度经济学流派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自身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马克思制度经济学范式统一和综合新制度经济学,将会拓展和丰富马克思制度经济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是一种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深化,符合科学发展的正常模式.  相似文献   

4.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伦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尊  汪小勤 《江汉论坛》2003,1(9):37-39
本文从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入手,阐释了“和而不同”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前提;伦理学中体现经济学思想、经济学中反映伦理学内涵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中介;伦理经济学作为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产物,其价值就在于改善经济决策的伦理质量。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不应偏爱于纯粹的数学模型或中性的分析工具,而应把伦理学方法“皈依”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去解决当前信用缺乏、价值判断缺位等实际问题,为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伦理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都为其理论研究预设了一个参照系,以作为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现实的标尺.但是,这两类参照系的性质是不同的:马克思经济学的参照系是一种理想状态,体现了事物的本质应该具有现实性和可实现性;西方主流经济学所预设的抽象假设是为了解释的方便,不具有现实性和可实现性.正因如此,两者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逐渐蜕变为一种解释性的学科;而马克思经济学则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显然,从解决问题这一科学的根本目的来看,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路线比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更全面,所设立的理想状态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将成为21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研究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学术新动态,看到较之主流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存在更强的综合潜质和理论创新前途,它们之间某种科学整合有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提供全新的研究范式和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8.
幸福经济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后,幸福一收入关系受到主流经济学之外的广泛关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使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鉴于该领域观点的多学科背景,有必要对当前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以获得对经济学理论价值和政策含义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学说,但是,不是单纯地为了物质生产,而是为了人的发展与幸福。因此,提出幸福经济学是必要的。从内涵上看,和谐是幸福经济学的基础,人文是幸福经济学的导向,创新是幸福经济学的关键。在当前,推进幸福经济学发展,需要倡导绿色GDP,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时代性;突出人文资本,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整体性;完善和谐发展模式,增强幸福经济学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卓云 《学术研究》2006,1(5):12-1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经济学体系。本文就两门学科在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提出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和细化马克思经济学宏观分析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走出哲学自言自语的苑囿,推动哲学与经济学的互动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与传统。在马克思那里,哲学与经济学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学中的哲学体现为哲学变革,经济寻求,哲学革命得益于经济学研究,创立了唯物史观;哲学中的经济学体现为经济问题,哲学分析,哲学研究推动经济学变革,发现了剩余价值。马克思开辟的经济哲学道路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说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可能性。认为,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全部经济学的成果,是十九世纪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经济学”,过去只以马克思遗留的著作和笔记为中心进行研究,把严密地研究这些东西作为理论的发展,而对经济学的其它潮流派别不进行研究,不进行马克思曾进行过的“经济学批判”,与现实经济生活隔绝的研究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倾向在步步加深。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理论在当今,应在实现民主的方向上恢复社会经济学的权利,并且,针对阶级差别和贫困、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城市·环境·福利等的社会问题,在实现人权自由的方向上,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新认识马克思 ,在“中国经济学”的议事日程上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承续其传统并予以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它受到反传统和原教旨主义两种态度的阻碍 ,对此必须从文化认知模式的无意识层次进行深刻反思。基于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对马克思科学哲学革命的重新认识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重新阐释 ,并吸收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框架、研究起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学”的一种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4.
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寻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动因、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随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不断发展,其人本精神也日益从抽象的伦理激情走向对人的“现实关注”与“终极关怀”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经济学人本精神的当代诠释。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学认为财富的增加是提高幸福程度的主要途径,但是实证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导致了幸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从源头上介绍了人类对幸福的研究和幸福经济学的产生。并且概括和评述了幸福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社会政策的一点看法和幸福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典经济学两大难题的破解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经过两次重大发展:第一次是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对古典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第二次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回顾当年古典经济学不能解决两大难题而陷入绝境,以及马克思对这两大难题创造性的解决,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得以新生和重大发展,可以从中受到众多启迪和教益,对当前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进而把这一理论继续推向前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过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纯粹经济学这四个相关的概念,通过对这四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本人对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看法,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当年所说的庸俗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经济学到生态经济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经济学理论因受其所研究对象——市场经济的制约,只重视“经济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之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传统经济学的根本缺陷是无根性:只见经济不见自然,脱离自然生态系统之根;只见经济人不见伦理人,脱离生存伦理的根基。这些根本缺陷使其误导工业经济、市场经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危机,需要对其进行根本超越,确立与新的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新方向:生态计量经济学——在整体上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要扣除对自然污染破坏的代价或成本,主张“自然资本”消耗最小化;生态制度经济学——从根本上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必须超越完全竞争市场的私有化的思路。生态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应是一种和谐地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础;生态伦理学——以生态存在论为基础的“主体-客体-主体”一体共在的规范,其核心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主体间(当代、代际)外在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平等的一体共生的社会正义法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发展:超越"科学化"的羁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金沛 《学术研究》2006,3(1):39-46
从古典经济学诞生之日起,经济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就不停地困扰着经济学家。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集中体现为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及其运用后果的理解上。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日益傲慢地表现出忽视人的价值判断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规范性内涵的趋势,其“科学化”的后果似乎是在加速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并假以“科学”的名义来颠覆人的基础性地位——以“科学”取代真理本身终将悲剧性地导致以物取代人。本文指出,由于经济学本身的社科属性,决定了其人本化走向的不可避免性,超越“科学化”而诉求于人的终极关怀才是经济学发展最根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