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格尔斯的《德国的历史观》是一部德国历史主义学派在19、20世纪的兴衰史,是对兰克史学的一次思想总清算,但还不是对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全面评价。我们应该把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看成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它在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崛起方面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它对外交领域以及对国家政治的专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它未能及时发现与纠正时代的不良发展方向,而是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影响促成了专制国家以及极端民族主义灾难。历史主义的个体观念,虽然能够使历史学者更进一步深入历史细节,却不能达到社会学、经济学等"类学"的认识效率。历史主义所主张的对客观公正的追求、对价值判断的自律,尽管未被当年德国历史学家真正做到,在原则上却是值得肯定的。与历史主义相伴生的价值相对主义,虽然有利于历史的研究与历史人物的理解,却很容易蜕变成一种"老好人"哲学,无力抵抗历史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论略王学典建国以来,史学界在大部分时间内存在着若干种倾向不同、与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潮息息相关的史学思潮,而有思潮一般说来就有学派;同时,由于每个研究者所使用的理论架构不同,对史料、史实的诠释不同,自然而然地也会使一批史...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前,德国史学理论以历史主义独树一帜。洪堡和兰克是古典历史主义理论的创建者,他们反对用抽象的哲学方法研究历史,为刚刚走上职业化道路的德国历史学奠定了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是历史主义辨析的另一问题,德罗伊森、狄尔泰和新康德主义等区别了历史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上的差异性,强调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与自律性,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首贞 《理论界》2010,(11):214-215
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在历史学发展进程中曾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新史学研究路线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对德国的历史主义史学思想及其主要表现特征进行批判性考察,有助于历史研究工作者在比较中深刻理解新史学对于当代历史学拓宽历史研究的视域、实现历史学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华南学派是目前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流派,其治学方法与实践很值得关注和探讨。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植根于中山大学文科设立以来"眼光向下"与跨学科治学的学术传统,师承傅衣凌、梁方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并在与海外学者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形成了共通的治学理念。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与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及其学术思潮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出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某些共有特征。探寻该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应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精神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在历史真实的个人化书写、历史必然性的质疑、大写历史的小写化、边缘历史抵抗主流历史等方面。但是,中国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没有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复杂的理论渊源和真正的滋生土壤,因而,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对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嫁接”的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是当代中国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以博厄斯为首的文化历史学派立足于对文化的历史、微观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社会成员的整合功能,并进而倡导文化相对论.文化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与基本观点对科学历史主义尤其是库恩的范式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库恩对范式、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发展图景的描述中.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派有三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第一 ,中国近百年史学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巨变的时代背景下 ,史学阵营中学派互动过程中推动的 ;进化史学派、实证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等主要学派各自为史学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二 ,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学术界出现了繁荣景象 ,具备了产生历史学派的社会文化条件。第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是允许存在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允许存在不同的学派。事实上以研究领域划分的或以所用研究方法趋同等方式自然结成的学派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批评主义史料学派的文化建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史诸学派 ,传统的说法是两大学派 :文化激进主义学派与文化保守主义学派。这样的划分较机械与欠科学。似可划分为文化守护学派、文化批评 (破坏 )学派及文化建设学派较为适宜。胡适群类是中国文化批评学派最有力与最有影响的积聚。他们从“破坏”入手 ,以期中国文化的彻底重构。他们的实证疑古的方法论即为此目的服务 ,并将此种方法运用于史学。傅斯年属胡适史学“猛将”之一。他主张中国文化“脱弃旧型入于新轨”,于“破坏”前提下重作新制 ;他对中国“性”、“命”说作全新诠释 ,倡言“史学便是史料学”,认真实践 ,做出成绩 ,在中国文化建设史上留下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列象是作为历史与文化的文学文本,而文化批评的理论平台却是文化、历史与文本的对话关系。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历史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概念性纠缠和阐释性迷惘,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构想出发,对历史与文本、文化与文本、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分别展开探讨,指出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形态的文学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而在文化批评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阐释性回归和文化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能否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不在于它的量,而在于它的质,在于它有没有自己区别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独立体系,在于它能不能以及实际上有没有向比较文学提出自己的独立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重新分析了世界各主要的比较文学学派的实质意义及其理论和方法上的局限性,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的认识,并梗概地论述了中国比较文学应有的与其它比较文学学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就历史主义进行过专题讨论。在文革期间讨论遭到扼杀,历史主义被认为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文革结束后,在80年代又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研究具体历史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则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主义则是在它指导下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它们两者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晚近以来,印度庶民学派的崛起令国际学术界瞩目。庶民学派主要从"精英主义"取径和民族国家史模式两个方面,集中对民族主义史学进行批判,通过底层立场、跨学科方法和文本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努力构建一种在西方话语和模式之外的,能够展现第三世界历史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非西方历史书写新范式。庶民学派的经验颇具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并由此引发了对后殖民史学和全球史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张越 《河北学刊》2007,27(1):103-105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张利 《河北学刊》2007,27(1):107-109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张剑平 《河北学刊》2007,27(1):109-110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王志刚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杨璇 《学术研究》2022,(2):131-141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许殿才 《河北学刊》2007,27(1):110-112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