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玉洁 《中州学刊》2015,(2):122-125
司马迁在《史记·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贪图功名,"杀妻求将",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恶人。但根据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记载,吴起并没有杀妻求将,而是出妻,即休妻。但是吴起"修德亲民"的治国思想,使其不会有"杀妻"的思想基础。吴起军令的严苛,则有可能使其有"出妻"之举,先秦文献记载也认为吴起没有杀妻,而是出妻。司马迁是西汉人,距离吴起在世已经200余年,他的史料当是听说来的。相对《史记》,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李白《以诗代书答元丹丘》中说:“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学术界迄今普遍认为,这首诗是李白游长安时作,只是在具体年代问题上有分歧。旧说认为作于天宝初年李白待诏翰林后期,近些年来提出的新见主要有两说。一说作于开元十八、九年第一游长安期间,二说见于李从军《李白三入长安考》中: 既云“三见”、当有所指。过去都把“三见秦草绿”泥解为李白在长安三年、见泰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迁出仕的时间在元狩六年至元鼎六年之间,从而排出"景帝中五年说",在确定了司马迁出仕时间段后,依据"二十而南游江、淮"一句来推算他出仕时的年龄在前117至前111年之间,由此向前推,得出司马迁的生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段",即司马迁生年当在武帝建元三年至七年间(前138—前134)。  相似文献   

4.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讨论,目前在我国史学界中有三种观点:即“三一说”、“三七说”和“三九说”.主张“三一说”的学者把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视为“二战”起点.理由是“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和平”局面,开始了新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中国战场成为开辟最早的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最早战争的策源地,是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所言"周亡(无)王九年",涉及东周初年平王继位与东迁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颇受关注。"周亡王九年",当如整理者所言,指周幽王灭后的九年,即公元前770—前762年。这九年,既是虢公翰及邦君诸正所立携惠王的元年至九年,亦是被申侯、晋侯等所立周平王的元年至九年。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与文献所载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一系列史实和在位时间相印证。  相似文献   

6.
绥远城城工始建时间考蒙林清代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始建于何年?由于诸方志典籍记载不同,故其始建时间有两说,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说和乾隆二年(1737年)说。其中学界尤以前说为甚,流传甚广。笔者经过精心研究,认为二说皆误,为防止以讹传讹,今根...  相似文献   

7.
刘生良 《学术研究》2023,(10):162-168
传世《九歌》何以题名九而篇为十一,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九”为虚数之通行说法并非确解,“九”为确数诸旧说也多不可取。《九歌》是来源甚古的一组祀神乐歌,原始《九歌》虽不可考,但按理应以符合九篇之数为是。而与之有传承关系的沅湘之间流传的《九歌》亦即屈原据以加工改写的《九歌》,依传世篇目检索正好九篇,此即《九歌》之前九篇。《国殇》《礼魂》不在原《九歌》之中:《国殇》祭祀人鬼,所祀不在神列,乃屈原独立创作的祭祀为国牺牲将士的乐章;《礼魂》无所祭者,不能独立成篇,题目中的“魂”字决定了它与前九篇所祀之“神”无关,非“礼神”“送神”之辞,只是《国殇》的乱辞和附篇。二者实为一篇,皆为屈原自创,因与祭祀有关而被后人附于歌末,不在“九”数之内。《九歌》的“九”实为确数。  相似文献   

8.
禅宗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在春秋战国时期,持续时间约三百年,第二个离潮在隋唐时期,持续时间约二百年。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出现文化高潮,主要原因是奴隶制解体,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即当时诸侯园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些交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董楚平同志《论农民战争中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一文(见《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中有谓:李自成“直到离北京的前一天,即四月二十八日才匆匆称帝”。这也就是说,李自成是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称帝,四月二十九日退出北京的。此说可能出自钱■所撰《甲申传信录》。但是,钱■所记李自成称帝及出京日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子于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春弃官离鲁,到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秋又离卫回鲁,在外凡十四年,所到之国有卫、曹、宋、郑、陈、楚等。他在各国居住的时间、次数极不平均,如曹、宋、郑、楚等国,都只去过一次,停留时间也不长,有的仅是路过而已。但卫、陈不同,他多次入卫,在卫居住长达九年多;一次入陈,在陈居住近四年。这两个国家何以成了他的主要立足点?值得探讨。关于居卫问题,本人已在《孔子居卫之谜》(《孔子研究》1989年第4期)一文中,作了初步探讨。现在再来看一下孔子居陈问题。和鲁、卫比较,陈国并没有太多的有利条件吸引孔子,比如:  相似文献   

11.
<正>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稷下学宫的殿军大师。他的哲学思想是先秦哲学的最高成就,这与他受学于稷下,发育于稷下,成熟于稷下不无关联。而淳于髡在稷下学宫中属于元老式人物,在威王初期就知名于世,是稷下先生中唯一被汉代人称为博士的人。他的活动主要在齐威、宣二世,即前356年到前302年之间。据考证,他是稷下学宫早、中期的领袖。荀子则于学宫中、晚期,“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其活动主要是在齐宣、緍、襄、王建四世,即前313年到前238年之间。荀子和淳于髡是否有什么师承关系呢?这是学术界无人问津的。我们认为,荀、淳之间确实有师承关系。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一、不平衡的改革与改革的不平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理论上已经明确,即建立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特征的新型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从九年改革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体制与理想的市场经济模式还相差甚远.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处于混沌状态.我国前九年的经济改革偏重于搞活企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围绕着企业这个中心展开.显然,这是一种不平衡的改革.在传统的产品经济中,由于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方面都没有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但它的发明究竟肇于何时,中外学者还有不同的看法,到目前为止,大体上有七种说法,其中,解放前有五种说法:汉朝说,东晋说,六朝说,北宋说,五代说。前三说太早,六朝说太晚,五代说已为唐咸通九年(八六八年)印本《金刚经》等所推翻,所以解放前的五种说法都不能成立。解放后有二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杂考(九)杨墨秋《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系年》初唐诗人沈期《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的写作时间,学术界颇有歧说。谭优学《沈期行年考》根据《旧唐书》本纪高宗永隆元年岁次庚辰“十月,己酉,自东都还京”的记载,认为期第一次入狱在高宗永隆元年,诗即作于是年。这...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第157条规定效力瑕疵合同返还不能时应折价补偿,但并未对折价补偿的计算标准作具体规定。对此主要有客观价额说与主观价额说两种观点。《九民纪要》坚持以双方约定价款作为折价补偿的计算标准,并对标的物的涨跌以平均分摊为原则,综合考虑多种要素予以适当倾斜。《九民纪要》中的这一主观价额标准以及相关规定存在一定问题。最高院在《合同编通则解释》中对《九民纪要》作了部分修正,采用了以客观价额标准为主的计算标准,但在如何确定评估客观价额的时间以及合理方式等问题上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折价补偿原则上应采客观价额标准,但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例外。在因转售标的物等情况产生增值或贬值时,相应的增值或贬值部分应在折价补偿时全部归于得利人。标的物客观价额的评估时间点应为财产移转时,对其估价方式的选择应遵循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初考 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前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组织一个三百人的大探险队,每人各备马两匹,带牛羊一万头,金帛货物值钱一万万,令张骞为首,出使乌孙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第六页)  相似文献   

17.
钱尚濠辑《买愁集》的编刊年代,有清初、康熙中期二说。前说笼统,后说则误。经考,其编刊年代当在顺治二年至十七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19.
麒麟原型为“四不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麟、凤、龟、龙,古人称为四灵。四灵之中的麟,又叫麒麟,论者或以为是长颈鹿,《明史·外国传》:“麒麟,前足高九尺,后足六尺,颈长丈六尺有二,有二短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又,麒麟在日语中,即指长颈鹿,这是麒麟为长颈鹿说的主要证据。我以为,麒麟的原型不可能是长颈鹿。麒麟是中国特有的神兽,麒麟的原型应当是古代中国曾经  相似文献   

20.
盗窃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犯罪之一,我国刑法对盗窃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司法解释对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中的疑难问题也作了具体解释.在刑法理论上关于盗窃罪的对象问题观点颇多,主要有有效说,有形说,动产说,持有说和管理说.本文认为,可以从刑法规范的角度来界定盗窃对象,即指能够被行为人所秘密窃取,使所有权人彻底丧失所有权的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