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慕濒 《社会科学》2008,73(6):76-81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建立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基础,其本质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协商方式重新分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行为,给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有必要从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角度分析后股改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培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是正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以协商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新配置,而控制权交易则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动态配置的过程.以1997~2004年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案例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主要是由股权集中度的变化引起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不断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实现了公司控制权格局的重新安排,间接地起到了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治理效率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场效率一直是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基于CAPM模型,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的方法拟合CAPM模型中的β系数,对相应的统计量做出解释,是有意义的.以此,对比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变化情况,并得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得到一定改善的结论.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遗留问题正因扰着市场,对此亦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5.
解决股权分置与中国股票市场主体结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有现象与历史遗留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必将对证券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与市场存量状态,考虑到制度设计要求的完整性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复杂性,提出解决股权分置要注意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相适应,要注意与投资者利益趋同性相适应,以保证在解决问题时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承受程度真正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900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地区差异未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从目前看来,一味追求股权分散似乎并不是最为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而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确定较为合理的股权集中程度,使控股股东既能受到强度足够的激励经营公司,又不至于产生过度的掏空行为.因此,尽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会进一步推动股权的分散,但在目前我国的政策、制度背景下,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同时积极建立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7.
司维 《理论界》2005,(9):20-21
辽宁地区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该地区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市场形象,同时对辽宁地区资本市场吸收资金、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及市场后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扼要阐述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应用,总结了辽宁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特点及问题,提出构建辽宁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试图探索符合辽宁省情的治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公司控制权的有效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股权分置改革和企业文化变迁中,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与理财将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后,控制权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探索控制权的科学安排与有效配置,对于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并提升公司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与治理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本年要“继续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也涵盖其中。国有股权的存在是研究中国股市问题与国际经验相区别的一点。本文构造了“股权分置和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影响公司股权异常回报率”的模型,同时考虑股权分置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到更为可信的研究结果,为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思考和深刻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也为中国进一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殷强 《理论界》2006,(3):64-65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启动,从试点公司推出的改革方案来看,可能会引发较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等资本利得问题,这些问题似乎是改革初期必然的产物,无法让市场自发调节。对非流通股股东课征较重的资本利得税,不仅可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甚至可以稳定股票市场,促进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的理论模型,然后结合Logit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了专门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股权分置制度下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则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有较明显的影响,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有逆转趋势.本文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公司的破产风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集中程度等其他因素也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全流通为目的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为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问题。通过对股权分置的历史沿革和现阶段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国家要克服自身的有限理性,降低对减持国有股的收益预期,确立对价参照标准,以明确投资者心理预期,减少制度变迁成本,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代东凯 《理论界》2008,(4):57-58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形成了数量巨大的限售股。2008年将是限售股流通的高峰。如何减少限售股流通对市场的压力,是确保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从限售股对市场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不同上市公司限售股流通可能产生的效果,并从存量发行和场外交易两个方面提出了主动化解限售股上市流通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万巍  李林  郑毅 《社会科学家》2006,(3):156-158
中国证券市场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由试点先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而T族公司由于其本身资产质量不佳,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中必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T族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T族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必须以完善公司治理为基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不仅表现在市值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结构的质变,包括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且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不仅如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整个金融行业的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依靠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定价功能、信息披露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银行、保险和信托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金融业的整体结构得到了优化.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新的制度平台,金融危机带来的新的机遇,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流动性充盈、人民币升值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觉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带来了中国资本市场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曹廷求 《学术界》2003,(3):179-184
资本市场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有效性和脆弱性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对于公司治理的作用 ,目的是提供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机制的分析架构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理论性平台  相似文献   

17.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股权分置改革重点推进企业之一被中国证监会列选为第14批股改公司名单之中,在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关心下,在广大投资者的理解与之持下,在中介机构及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过改革小组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公司于2006年月2月圆满完成了该项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采取单一送股的支付对价方式,该方案在不损害公司B股股东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解决了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有利于优化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为黄山旅游的后续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亓彬  胡金焱 《东岳论丛》2012,(11):163-166
本文以指数收益率特征作为动量效应的测度方法,以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自然实验”,对改革前后证券投资基金的“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幅地提高,资本市场的动量交易特征明显加剧了,我们认为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增大造成了资本市场指数收益率动量交易特征的明显,这是其造成资本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34-38
融资活动决定着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资本结构是融资活动的最终反映。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现实选择来看,过多地偏重于股权融资而忽视债权融资,从而导致公司治理落后、资本运作效率低下及股票市场发展缓慢等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可采取完善债券融资市场及其运作机制、培养与塑造高素质机构投资者、突出资本市场参与者在融资中的作用、强化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职能等措施,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逐步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