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又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未来城市形态与城市建筑的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迅速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地从根基处影响着城市形态的演化历程,比特成为建筑学和城市研究的新维度。本文以技术哲学为始源性视角,探讨透视信息时代背景下未来城市形态和城市建筑的显明特点与信息时代的人类安居生活。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城市社会 ,城市化正成为人类现代化的目标和结果。本文从人类生态学及城市社会学的角度 ,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探求城市发展的文化密码与社会再造文化密码的意义 ,首次提出“城市文化因子”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的观点 ,并用以分析城市化与城市进化的关系 ,以求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当代中国城市社会来临的必然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正处在城市时代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沿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研究城市运行规律,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要求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外来移民成为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移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近代城市史研完的一个重要课题。湖北省社科院袁北星研究员所著《客商与汉口近代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是对这一研究领城的重要开拓,该书记录了近代汉口的工商业辉煌以及众多客商的奋斗梦想,为读者展示了近代汉口作为商业移  相似文献   

5.
孟芯纬 《天府新论》2019,(2):151-159
在二三线城市中,酒吧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性意义,它不再是神秘化的异质性空间。泡吧成为城市青年“非正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吧中的城市青年通过动物性身份的自我体认,不断实践越界的可能性,并实践着从自身欲望的压制到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渐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加快,我国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从追求高速度的建设转向追求低碳生活的保障,成为我国城市改革的一种重要标志.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的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以及生活消费等多方面仍然依赖高碳消费,为扭转这种状况,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办法,切实采取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应对措施,这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重庆市都市区城市规划修编的资源环境研究,分析重庆都市区的自然山水特点及其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从城市的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应成为规划理念。城市规划研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的探索和方法的创新,需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城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更新是城市获得新的生命力、竞争力、吸引力、软硬实力的重要方式。涂层是更新城市的重要工艺、技术、策略。但当涂层的运用走向失范、过度、异化时,城市更新就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意义上的“涂层式城市更新”。忽视功能完善的景观式更新、有违时代趋势的复古式更新、脱离自身传统的模仿式更新,在本质上都是涂层式城市更新。导致涂层式更新的原因主要有:城市更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城市形象、城市口碑与城市实在、城市实力不对称;城市评价标准的抽象化、经济化、单一化;城市生活的奢侈化、消费化、现世化;城市管理的独立化、政绩化。涂层式更新具有多重危害:掩盖城市问题,积累城市风险;放任不当欲望,异化城市生活;破坏生态资源,伤害城市根基;扭曲城市心理,破坏城市共识;破坏城市运行,异化城市制度。克服涂层式更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更新的人文、人本目的,进一步确认城市生活的全面、有限内涵,进一步把握城市系统的构成、变迁规律,进一步确认城市变迁的自然、生态限度,进一步确认城市技术的伦理、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创造了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回顾其建设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城市建设开创奠基期、改革发展期和深化转型期。归纳其建设特点,主要呈现了三大主要特征:宏观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从均衡、优先到协调;中观上,城市建设的功能定位从消费、生产到服务;微观上,城市建设的优先次序从生产、生活到生态。总结其建设实践,主要积累了六条基本经验:在领导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城市建设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根本立场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依靠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基本方针上,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但是,到目前为止发生在城市这个特定环境内的事件和事故,对传统概念上的城市发展思路、战略,以及法治保障提出了挑战,表明城市发展同样需要转型。宪法生态主义作为制度化、规则化的资源与权利的配置方式,为城市发展确立了最高原则,即人与自然之间、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状态。宪法生态主义视野下城市发展的法治保障意味着在立法观念上要以"人类和自然生态共同利益"为核心,法律规范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关系为目标,要有对破坏自然生态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惩处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的从工业生产角度解释城市增长的模型已显得过时。本文从舒适物的理论视角,分析城市舒适物与西方城市发展的关系,指出舒适物已成为城市发展及影响城市高端人力资本移入和城市活力的重要变量。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概述了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宗教舒适物、人文舒适物、商业舒适物以及如今包括自然、人文、消费和社会的综合舒适物,指出城市舒适物及其理论范式代表着人类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思考和见证,也代表以"人的发展"为尺度下的城市反思。文章最后在分析美国城市芝加哥的基础上,总结了舒适物视角下城市发展的政策转变:从以往将城市作为单纯经济增长的场所和机器变为一个更强调智慧增长的地方,尤其注重其对居民和高端人力资本的吸引力;相对应地,城市以制造生产为主导的活动越来越被消费和审美为导向的活动所代替;城市从注重为生产企业提供政策激励转为为大众提供舒适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公共管理范式向数字时代治理范式转型,智慧治理研究成为热点。国外智慧治理研究主要是基于智慧城市来进行,智慧治理是智慧城市的六大内容之一;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一系列复杂情况,公共治理维度的智慧治理概念被提出;智能治理则是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全球治理概念。国内智慧治理从智慧城市治理,到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再到智慧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引介、借鉴到本土生长的超越,需要构建植根于中国情境和政策叙事的智慧治理话语。中国话语的智慧治理,需要更加凸显人工智能的作用,因为智慧治理的智慧来自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它是人类群智与人工智能的人机共治,智慧治理位于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紧密合作与离散独立这两极之间的连续光谱上;需要更加凸显全球治理视野,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竞争延伸到制度与体制的竞争,国际的政治也是国内的政治,智慧治理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中体现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智慧;需要统筹线上线下,注重线下群体智能,践行新时代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汲取中国实践的治国理政智慧;需要统筹城乡,弥补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跨越式发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坚...  相似文献   

13.
循环型社会和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型社会以资源的减量使用、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为主要技术手段 ,以保护和节约资源为取向 ,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建设“循环型城市”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 ;建设循环型社会应当成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指标。我国建设“循环型城市”的基本要求是 :确立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政府施政目标 ;构建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实现与特定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相一致的、尽可能充分的资源减量使用、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 ;培育循环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相应的对策是 :资源循环产业化 ;加强和促进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社会科学研究 ;建设“循环型社区” ,构建循环型城市的社区平台  相似文献   

14.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段学芬  王瑞娟 《学术界》2012,(11):156-168,286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换言之,农民工能否自觉形成对城市的心理认同,并完成从社会生活、行动到社会心理的市民化,不仅与社会制度、政策和农民工的城市物质生活状况有关,也与他对城市及城市居民的认知与评价有关。概括而言,农民工的城市知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农民工对城市区位的感知印象、对城市居民的感知印象,以及对相关的城市制度、管理体系的感知印象。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感受,即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影响着他们对城市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经营的阶段分析与推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利益主体地位逐渐形成 ,“城市经营”成为各地的选择 ,呈现出从城市之间的城市竞争 ,到城市区域竞合、城市区域一体化依次演进的三个阶段。“城市经营”的这三个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目前中国城市正处于拓展“城市区域竞合”初期的“磨合”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 ,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 ,促进对内开放 ,积极推进以同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竞合关系大格局为背景的城市区域竞合 ,应该成为中国城市经营宏观布局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维度看,城市的发展伴随着政治权力重构的过程。在古典时期,城市依附神的旨意而存在;在中世纪,城市为教会所有;而在近现代,资本试图控制城市。但作为人类自由聚居地的城市,从古典城邦到现代城市,冰冷的建筑背后是人性的光辉,城市的成长伴随着城市主体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觉醒的背后正是城市社会力量的崛起,正是这种力量在国家、宗教与资本权力之中的成长,才使城市始终保持着中世纪以来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作为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今天的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对于城市和城市文化进行观照和考察,本文这里选取了一个从作为"色彩"文化体系的角度对于"城市"进行审视和定义的视角:与人类的其他常态化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相比较,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尤其是今天的日益"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无疑是人类调动和支配了巨量的色彩,同时色彩也与人类生活构成深度交融和  相似文献   

19.
孙爱霞 《理论界》2012,(7):139-140
文学是人学,是对人的内心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出现了城市。虽然文学与城市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脉络,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是相互作用的,以古代天津文学与城市为例,可作如是观:天津古代文学记录,反映了生活于城市中的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天津城市的发展、扩建以及标志性建筑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接近两亿人。这些老年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赡养权益,已成为政府、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民生课题。本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城市生活的空巢老人的赡养权问题从物质赡养、生活赡养、精神赡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社会及家庭应从强化物质保障、提高生活赡养能力及关注精神赡养,来切实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享晚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